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

动物百科小编狮虎兽给大家整理了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的档案资料,包括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的图片、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所属门、纲、目、科及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描述介绍、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标本等与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档案信息

物种名:白顶溪鸲

拉丁名:Chaimarrorni leuco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鸫科 Turd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000

描述:郑作新:1995 :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头顶白色;腰、尾上覆羽、尾羽及腹部为深栗红色,余部均为黑色。形态(依据)采自云南盈江的标本)雄性成鸟:头顶至枕部白色;前额、眼先、眼上、头侧至背部深黑色而具辉亮;腰、尾上覆羽及尾羽等均深栗红色,尾羽还具宽阔的黑色端斑;飞羽黑色;颏至胸部深黑色并具辉亮;腹至尾下覆羽深栗红色。雌性成鸟:与雄鸟同色,但各羽色泽较雄体略稍暗淡且少辉亮。虹膜暗褐色;嘴、跗蹠、趾及爪等均黑色。量衡度 :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10) 34.39 184.3 13.47 98.52 78.14 30.94(30—42) (161—202) (12–15) (94—106) (72—90) (29—33)♀♀(10) 31.6 173.22 13.72 94.8l 76.28 30.67(27—40) (158—182) (12—15) (88—100) (70—83) (29—34)龙泽虞 : 1995:生物学描述生态 此鸟常栖于山区河谷、山间溪流边的岩石上、河川的岸边、河中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间,有时亦见于山谷或干涸的河床上,在平原地带很少见到。白顶溪鸲有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季栖息在较高的山地,秋冬季下到较低地带,一般生活在海拔1 800—4 800米间。常单个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到3—5只在一起互相追逐。 在岩石上活动或站立时,尾部竖举、散开呈扇形,并上下不停地弹动。此鸟一般不太怕人,但当受惊时即快速起飞,顺河川离水面高约l米左右飞去,飞行能力不强,飞不多远就又落下,边飞边发出“唧一”的叫声,尾音拖得较长而音调亦稍高。在下午及阴天此鸟不太活动,有时伏栖在岩石或岸边树枝,不叫也不动地停留很久。繁殖期约在4—6月初,有时6—7月间有第二窝。据郑作新等(1983)报道,在西藏东南部雄鸟生殖腺在5月份分别为9×6、9×7毫米,雌性卵粒最大的为2×2毫米。7月在波密见到一窝幼鸟在亲鸟带领下活动,已能较远距离地飞翔。 巢通常筑在山间急流岩岸的裂缝节、石头下、天然岩洞、树洞、岸旁树根间,偶尔也筑在水边或离水较远的树干上。巢隐藏得很好,不易被发现。每窝通常产卵3—5枚。 卵为淡绿或蓝绿色,杂以淡紫色粗斑。巢呈杯状或碗状,由苔藓混杂着细树根、落叶、蕨叶构成,内通常垫以细根,似毛发的纤维,偶尔还有兽毛等物。双亲共同育雏,平均3—5分钟喂食一次,每天从早晨6时到晚9时,喂食时间长达15小时。亲鸟寻食范围约在10—50米间。彭燕章等(1987)1964年4月8日在云南永善的溪边柳树根间采获一巢,内有4枚卵,卵呈浅蓝色,杂有红褐色斑点。李桂垣等(1985)曾于6月21日在四J1I宝兴县,海拔2 180米处采得一巢,呈碗状,筑于石隙间,巢距地面1米。用藤杆、树根、苔藓等物筑成,内垫鸡毛、棕丝等。 巢的大小为:外径150×160、内径80×8O、巢高85、巢深45厘米。巢内有4只雏鸟。郑作新等(1973,l983)、李桂垣等(1985)、吴至康等(1986)曾先后剖检鸟胃共61只。此鸟啄食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大多为水生种类,并兼食少量盲蛛、软体动物、野果和草籽等。白顶溪鸲的食物大多为昆虫,其中大都是危害农林的害虫,所以它们在防治虫害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应注意保护。

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41C0001200001244

标本号:739030361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河南省

产地1:HEN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白顶溪鸲 Chaimarrorni le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