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学名:Cygnus atratus,英文名:Black Swan)是鸭科天鹅属的鸟类。
黑天鹅原产于澳洲,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其体貌特征为全身除初级飞羽小部分为白色外,其余通体羽色漆黑,背覆花絮状灰羽。喙鲜红色,前端有一“V”形白带。虹膜赤红色,蹼黑色,体重4~7千克,颈常呈“S”形弯曲,体态端庄而美丽。其性情温驯,容易饲养。在我国每年春秋季可繁殖两窝,用人工刺激产卵的方法可产4~5窝,卵量可达30枚。黑天鹅的饲养方法简单,抗病力强,是一种省力、高效益的养殖业。
中文学名:黑天鹅
拉丁学名:Cygnus atratus
英文俗名:Black Swan
命名作者:Latham, 1790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天鹅属(Cygnus)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New Zealand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鸟种简介
黑天鹅(学名:Cygnus atratus)是一种主要在澳大利亚东南与西南区域繁殖的大型水鸟,曾经被单独归类成一个单型种:Chenopis。
黑天鹅可能独自行动,也可能成群结队(从几百只到几千只不等)。尽管大部分的身躯覆盖著黑色的羽毛,但是一旦飞行起来,便可发现其实黑天鹅有着一排白色的发翔羽。它们有着明显、亮红色的喙部,双足则是灰黑色的。
成年的黑天鹅身长大约在 1.1~1.4 米之间,平均重量 6~9 公斤。在飞行时,翼展可达 1.6~2 米宽。颈部细长,在天鹅中算是最长的一种,通常弯成优雅地 S 型。雄鸟比雌鸟来得稍微大一些,喙也比较直且长;雏鸟有着灰棕色的羽毛。黑天鹅在飞行时或划水时偶发响亮如军号的叫声,不过也会发出低低的轻哼。在孵育或是筑巢时如果受到惊扰,则会发出啭鸣声。
黑天鹅跟其他澳大利亚的鸟类外型迥异,不过在微光下飞行时可能会被错认成鹊鹅。不过只要看清楚它们长长的颈子与缓慢的击翼节拍,应该还是可以分辨得出来。
外形特征
黑天鹅(Cygnus atratas),属雁形目鸭科天鹅属的一种游禽,成对或集小群活动,以浅滩的水生植物、草和水生动物为食。体长80~120厘米,体重6000~8000克,头颈较长,约占全身总长的一半,翅上长有如风帆一般卷曲的婚羽,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体型极为美丽,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
繁殖期为每年6~7月。营巢于水边隐蔽处。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34~37天。
雌雄识别
黑天鹅雌雄体态及羽毛色泽基本一致,外观区别不十分明显。但从形态、行为两方面观察比较,黑天鹅雄鸟在形态方面较雌鸟体型稍大,躯体微粗圆,颈部稍粗,站立时稍高,雄性胆子较大,对外界干扰甚敏感。发情初期主动追逐雌性,配对后总是雄性在前带领雌性活动,并经常对雌性有保护行为。行走时步幅较大,频率较快。繁殖季节特别是孵化期和育雏期雄性特别凶猛,主动进攻靠近其巢区的动物和人,在巢区周围负责警戒。雌鸟个体稍为矮小,性情较温顺,胆子较小,很少有主动攻击行为。
生长繁殖
黑天鹅
发情交配期:亲鹅嘴上红斑鲜亮,羽毛更加富有光泽,配对的黑天鹅形影不离,互相戏水、追逐,接头交颈,显得特别兴奋、亲热。交尾前雌雄并排在水面上洗浴,雄鸟游到雌鸟后边,用嘴轻叼雌鸟颈部,雌鸟头向后仰,尾羽翘起,表示愿意接受交配。这时雄鸟则抓住时机,张开双翅,登上雌鸟背上,频频扇动双翅以保持身体平衡,尾部用力下压。浮在水面的雌性尾部翘起,下半身埋在水中。交尾后雄性首先煽动翅膀并高声鸣叫,呈兴奋状,雌性则头与颈时而埋在水中,时而双翅轻拍水面,并向尾部泼水,洗理羽毛。雌雄每次交尾时间持续约3~5秒。
营巢:亲鹅一般选择安静、隐蔽、地势较高的位置营巢。雌鹅非常小心谨慎,警惕性极高,营巢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或人为干扰,立即放弃巢穴,另选新址。一般雌雄双方共同营巢,但分工不同。雄性负责收集、搬运巢材,雌性负责搭建整理。巢材来源有自然的和人工放置的两种。自然的是指干树枝、干树枝、杂草和羽毛等,人工的指在巢材较少的岛上放些稻草、干树枝等,让其自选。巢基及巢外周是较粗的树枝,巢内为细树枝、树叶、较少的羽毛及细干草。巢呈不规则椭圆形,巢长径约170厘米,短径约150厘米,巢高约25厘米,巢深约9厘米,营巢约需5~10天。
产卵:黑天鹅筑巢后很快就会抱窝,接着开始产卵。一般是隔天产1枚。卵的颜色为灰白色,平均卵重150~165克。产卵前雌鸟不安地卧在巢上,不停地左右晃动,最后安静下来,静卧片刻便开始产卵。产卵时雌鸟在巢内呈微蹲姿态,两翅稍张,自然抬头,双眼平视前方,精神集中,腹部用力呈阵发性收缩,卵则顺势以钝端朝外排出。每产一卵历时20~30秒。卵产下后雌鸟站立,用喙将卵拨到巢中间,并用草、羽毛等物将卵遮盖起来,休息片刻后下水游泳,梳理羽毛。
孵化:黑天鹅在产7枚卵后开始孵化,一般雌雄轮流孵化,但以雌鸟为主,雌雄轮换没有明显规律。一只孵化时,另一只担任警戒工作。在巢边或周围的水域巡视,不让其它动物或人接近。孵化期间,在巢旁放一食盆,内放谷子、玉米、小麦、颗粒料等饲料供种鹅采食。
亲鹅在上巢孵化时非常谨慎。翻卵时用喙由前向后拨卵,翻卵角度为0~360度,有时各卵之间位置互换或串换,雌鸟也利用改变卧伏坐巢的方向而达到翻卵的目的。这样可使每个卵受热均匀,不至于胚胎与壳膜粘连,也利用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翻卵后雌鸟有时继续孵化,有时下巢凉卵。通过凉卵,即可调整巢内湿度,有能散去胚胎中后期产生的代谢热,用较低的环境温度刺激胚胎发育并增强雏鸟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
雏鸟出壳前一天可听到壳内“吱吱”叫声和啄壳声,叫声由弱到强,数小时后,啄壳声逐渐增强,频率随之增加。破壳位置距离卵钝端1.1~1.6厘米横径处,先呈不规则型裂纹,后以小洞破壳。当破壳缝达周长的三分之二时,幼雏可把卵壳顶开顺利脱出。
幼雏发育:刚出壳的幼雏羽毛呈浅灰色,胎绒羽湿润,不能站立,依偎在雌鸟翅下或腹下取暖。2~5小时绒羽干燥松软,即可站立。8小时后雏鸟能从雌鸟翅下伸出头颈观察四周,若有动静,幼雏很快将头缩回。1~3天后可随亲鸟下水活动,在亲鸟带领下觅食。黑天鹅在育雏期间保护行为很强,无论在陆地或水面,多为雌雄一前一后,雏鸟在中间,人和其它动物不易接近。幼雏的食物有植物的嫩叶、果实、昆虫等。首先亲鸟叼起食物唤雏,雏走到跟前时,亲鸟把食物放在地上,雏食之,也有直接从亲鸟嘴中取食。幼雏随亲鸟在水中、岸边觅食,饱食后选择较干燥处休息。此阶段幼雏食量很大,发育极快。
雏鸟绒毛换成羽毛的顺序为头一翅一全身。最初的绒毛呈浅灰色,以后换成灰黑色,颜色逐渐变黑,嘴变红且尖端可见白斑,最后变成与成年黑天鹅一样的黑色。
黑天鹅
同性恋行为
黑天鹅
黑天鹅夫妻中,同性夫妻
黑天鹅夫妻中,同性夫妻占到所有夫妻数量的20%,几乎四分之一的黑天鹅家庭是由同性天鹅伴侣养育的,这些黑天鹅伴侣通常会在一起呆上好几年时间。雄性黑天鹅伴侣获得天鹅蛋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诱雌黑天鹅与之交配,待雌鹅产下蛋后,雄黑天鹅夫妇会把它赶走,然后承担孵蛋的任务;第二种途径则要暴力许多,雄黑天鹅夫妇会将其他正在孵蛋的异性黑天鹅夫妇赶走,直接占有它们的蛋。
同性恋指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