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歌鸲(学名:Luscinia svecica,英文名: Bluethroat)属雀形目鹟科歌鸲属,俗名蓝点颏、蓝秸芦犒鸟、蓝脖、九圈领、蓝领、长脚青、蓝颏、点颏、蓝靛杠等。是著名的鸣鸟。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欧洲、非洲北部、俄罗斯、阿拉斯加西部、亚洲中部、伊朗、印度和亚洲东南部等地。蓝点颏体长12-13厘米,体重17-18克。头部、上体主要为土褐色。眉纹白色。蓝喉歌鸲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请勿捕捉。
中文学名:蓝喉歌鸲
拉丁学名:Luscinia svecica
英文俗名:Bluethroa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歌鸲属(Luscinia)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also w Alaska
非繁殖区:东洋界, n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6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蓝色
外形特征
蓝喉歌鸲:形态特征图
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 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 saturator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有时在夜间鸣叫。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蓝喉歌鸲:雄鸟
蓝喉歌鸲:雌鸟
蓝喉歌鸲:雌鸟
蓝喉歌鸲:幼鸟
地理分布
蓝喉歌鸲: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生活习性
蓝喉歌鸲
蓝点颏栖息于灌丛或芦苇丛中。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喜欢潜匿于芦苇或矮灌丛下,飞行甚低,一般只作短距离飞翔。常欢快地跳跃,不去密林和高树上栖息,在地面奔走极快。平时鸣叫为单音,繁殖期发出嘹亮的优美歌声,也能仿效昆虫鸣声。
主要以昆虫、蠕虫等为食,也吃植物种子等。
生长繁殖
蓝喉歌鸲
繁殖期为5月。营巢于灌丛、草丛中的地面上。巢以杂草、根、叶等筑成。每巢产卵4~6枚。卵有光泽呈蓝绿色。孵化期约为14天。
保护现状
蓝喉歌鸲:雄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