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英文名: Indian Peafowl),也叫印度孔雀,是雉科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另一种是绿孔雀。
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 由于孔雀吃年幼的眼镜蛇,因此在印度它们非常受欢迎,在许多地方它们不会遭到捕猎,它们可以非常亲人。蓝孔雀生活在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在地面上觅食和筑巢,但在树上栖息,主要以种子、昆虫、水果和小型爬行类动物为食。
中文学名:蓝孔雀
拉丁学名:Pavo cristatus
英文俗名:Indian Peafow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孔雀属(Pavo)
繁殖区:东洋界 : India, Pakistan, Sri Lank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蓝孔雀
蓝孔雀
蓝孔雀和绿孔雀有一些差异,绿孔雀的腿、颈和翎羽较长,雌雄都有闪烁的金属光泽,叫声略低于蓝孔雀。蓝孔雀缺乏鞍羽。
蓝孔雀同种异性差异很大,雄性体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呈灿烂的蓝色,羽光彩熠熠,身披翠绿色,下背闪耀紫铜色光泽,覆尾羽长1米以上,可以竖起来像一把扇子一样“开屏”。羽片上缀有眼状斑,由紫、蓝、黄、红等构成,屏开时光彩夺目,真可谓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尾羽上反光的蓝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天敌可能会将这些眼睛当作大的哺乳动物的眼睛。假如天敌不被吓走的话蓝孔雀还会抖动其尾羽,发出“沙沙”声。雄性蓝孔雀的总长度可达约两米,重四至六千克。行为生物学认为雄性蓝孔雀的长的尾羽可以用来标志一头动物的健康状况。
雌性蓝孔雀比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鸟的吸引。雌性相对于雄鸟雌鸟比较小,很不显眼,其身长仅约一米,重2.7至4千克。羽色主要为灰褐,无尾屏,无距。幼孔雀的冠羽簇为棕色,颈部背面为深蓝绿色,羽毛松软,有时出现棕黄色。
生活习性
蓝孔雀:雄鸟
蓝孔雀:雌鸟
栖息地:于2000米以下的开阔稀疏草原或有灌木丛、竹丛的开阔地带,在零下30С至零上45С都能正常生长,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人工饲养的孔雀在零下30多度都能正常生长;多见一雄伴随3~5只雌鸟活动。偶尔也有单独活动,夜间常常飞上10余米高的固定树枝栖息。
食物: 喜欢吃梨、黄泡等果实,也吃稻谷、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还食用一些昆虫如蟋蟀、蝗虫等,和一些小型爬行动物。孔雀的动物性食物主要以白蚁为主。
活动:双翼不发达,不善飞行,而脚强壮有力,善疾走奔跑,在逃窜时多为大步飞奔,觅食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清晨来到溪边喝水、边清洗羽毛,然后一起去树林中觅食,炎热的正午则在荫凉的林中休息,黄昏再次采食。晚间则飞上树枝休息。
繁殖:每年4月起进入繁殖期,建巢于灌丛、草丛草地上。每窝产蛋48枚,孵化期为26-30天。
寿命与天敌:孔雀的寿命为20~25年。成年孔雀每年8~10月份换羽,10月后大部分 孔雀羽毛已?黄胄翁卣鳌?
生长繁殖
蓝孔雀
孔雀是多配偶的鸟,每只雄鸟约与五只雌鸟生活在一起。
蓝孔雀的繁殖期从四月至八月。在繁殖期里雄鸟非常凶,甚至会攻击自己镜子里的形象。
每次产4-8枚蛋,蛋白色至乳黄色,孵卵期为28天。只有雌鸟参与孵化。雏鸟的羽毛是淡棕色的,背部的颜色稍微深一些。未成年的幼年的羽毛颜色类似雌鸟。性成熟在两至三年后。
邻近的种
蓝孔雀
蓝孔雀与同时在东南亚生活的绿孔雀是孔雀属中唯一的两个种。他们之间可以杂交。与生活在中非的刚果太阳鸟(又叫刚果孔雀,不属于孔雀属)的亲缘关系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