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极北杓鹬的外形特征、灭绝原因

极北杓鹬的图片

极北杓鹬(学名:Numenius borealis,英文名:Eskimo Curlew)属鹬科杓鹬属,别名爱斯基摩勺鹬、北极勺鹬、北极麻斑勺鹬。极北杓鹬是一种候鸟。它的栖息地北起北极,南到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体长约有30厘米。食物为蚂蚱、蚂蚱卵和其他各种昆虫。19世纪末,贪吃的人们发现这种鸟的肉非常鲜美,导致曾经遮天蔽日的极北杓鹬在20世纪于野外灭绝。

中文学名:极北杓鹬

拉丁学名:Numenius borealis

英文俗名:Eskimo Curlew

命名作者:Forster, JR, 1772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杓鹬属(Numenius)

繁殖区:北美洲 : nc

非繁殖区:se 南美洲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体长:30—35厘米,身高:20—25厘米,体重200—350克。繁殖:不详,有记录产下2枚卵。

灭绝原因

极北杓鹬
极北杓鹬
极北杓鹬
极北杓鹬

19世纪中叶,当时曾有不计其数的极北杓鹬从美洲大陆南部向北部迁徙,飞往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临近北极的地区。据史书记载,每当极北杓鹬迁徙时,所经之处遮天蔽日,声势极为浩大。极北杓鹬在迁徙的路途中主要是以昆虫,特别是蚂蚱为食。

到了19世纪末,贪吃的人们发现这种鸟的肉非常鲜美。极北杓鹬肉在市场上的迅速热销,招来了成千上万的商人和猎人对其进行毫无节制的猎杀。由于极北杓鹬的生活习性就像早期灭绝的旅鸽,喜欢集结成大群迁徙,目标醒目,极易猎杀,这使得极北杓鹬的数量迅速减少。1916年,美国颁布了禁止猎杀迁徙性鸟类的法案,可惜的是,极北杓鹬并不在禁猎名单中。

从20世纪开始,野生极北杓鹬就被认为已经灭绝。

在过去的10年中,只有小群的饲养种群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在美国北部地区,虽然现在仍能见到这些饲养种,但它们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在纽芬兰和拉布拉多地区,极北杓鹬的灭绝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关部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他们认为可能的地区重点调查极北杓鹬重返纽芬兰或拉布拉多的痕迹。但是除了沃伊斯海湾(Voisey’s Bay)那千奇百怪,令人扑朔迷离的岩石外,至今一无所获。

从美洲南部到美国的大草原,如今往日的喧闹景象已经不再,在极北杓鹬曾经迁徙过的路线上,荒草因失去了极北杓鹬的热情而显得无比的落寞。

野生极北杓鹬灭绝时间:20世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极北杓鹬的外形特征、灭绝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