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英文名:Eurasian Wren)是鹪鹩科鹪鹩属的鸟类。体长约9cm,棕褐色而具黑色条纹,身体短胖。性活泼怕人,终年取食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农林害虫,为农林益鸟。栖息于灌丛中,夏天3900米的太白山顶也能见到,冬季迁到平原和丘陵地带。性活泼,见人临近就隐匿起来。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鹪鹩也泛指鹪鹩科的鸟类。
中文学名:鹪鹩
拉丁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英文俗名:Eurasian Wre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鹪鹩属(Troglodyte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4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鹪鹩科鸟类
鹪鹩
鹪鹩
鹪鹩也泛指雀形目(Passeriformes)鹪鹩科(Troglodytidae)59种小型、短胖、浅褐色的鸟类。尤其指在极地附近温带区繁殖的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北美洲称为冬鷦鷯),是本科的典型种,长约10公分(4吋),褐色,有暗条纹(雌雄相似),嘴短而稍下曲,翅短圆,尾短而翘。鷦鷯类在沼泽、多石的荒原或灌丛捕食昆虫。许多种在洞中营巢,有些在灌丛或岩石突出部筑圆顶巢。雌鸟用软物垫在巢内,产卵2~10个。一年可抱卵3或4窝。
从加拿大到火地岛各地常见的是莺鹪鹩(T. aedon),灰褐色,有条斑,长12公分。美国最大的种类是西南部沙漠带的棕曲嘴鹪鹩(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莺鹪鹩(Troglodytes aedon)也是墨西哥的常见种。很小的林鹪鹩(Henicorhina属)见於热带森林地带,小型的沼泽鹪鹩(Cistothorus属和Telmatodytes属)在热带和温带湿地。
此外,美国东部的皇猛鹪鹩(Thryothorus ludovicianus),乾旱的北美西部的峡谷鹪鹩(Catherpes mexicanus)以及南美洲的歌鹪鹩(Cyphorhinus arada)都是鸣声优美的鸟类。美国唯一的胸部有条纹的普通岩鹪鹩(Salpinctes obsoletus)在大平原以西的岩石间营巢。一些无关连的小型鸟或外表似鷦鷯的鸟类亦称为鷦鷯。
外形特征
鹪鹩
体型小巧(10厘米)的褐色而具横纹及点斑的似鹪鹛之鸟。尾上翘,嘴细。深黄褐的体羽具狭窄黑色横斑及模糊的皮黄色眉纹为其特征。亚种的基色调有异。中国西北部的亚种tianshanicus色最淡,喜马拉雅山脉亚种nipalensis色最深。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色。
叫声:哑嗓的似责骂声chur;生硬的tic-tic-tic及强劲悦耳的鸣声包括清晰高音及颤音。
鹪鹩体长约86毫米,两性相似。上体棕褐色,下背至尾以及两翅满布黑褐色横斑,眉纹浅棕白色;头侧浅褐,而杂以棕白色细纹。下体浅棕褐色,自胸以下亦杂以黑褐色横斑。
中国西北部的亚种tianshanicus色最淡,喜马拉雅山脉亚种nipalensis色最深。
生长繁殖
繁殖期7~8月间。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台湾以及青藏高原东麓的针叶林及泥沼地。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杂以褐色和红褐色细斑。
地理分布
鹪鹩
分布于新大陆和欧亚大陆,是鹪鹩科鸟类分布于旧大陆的唯一代表。
分布范围:全北界的南部至非洲西北部、印度北部、缅甸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 国及日本。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台湾以及青藏高原东麓的针叶林及泥沼地。7个亚种在中国有见–tianshanicus于西北;nipalensis于西藏中部;szetschuanus于西藏东南部及东部、四川、青海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部;talifuensis于云南;idius于青海东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湖南及陕西;dauricus于东北;taivanus于台湾。北方鸟冬季南迁至华东及华南的沿海省份。
生活习性
鹪鹩
栖息于灌丛中,夏天3900米的太白山顶也能见到,冬季迁到平原和丘陵地带。性活泼,见人临近就隐匿起来。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繁殖期7~8月间。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杂以褐色和红褐色细斑。
鹪鹩在中国有 7个亚种。7个亚种在中国有见–tianshanicus于西北;nipalensis于西藏中部;szetschuanus于西藏东南部及东部、四川、青海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部;talifuensis于云南;idius于青海东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湖南及陕西;dauricus于东北;taivanus于台湾。北方鸟冬季南迁至华东及华南的沿海省份。
终年取食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农林害虫,为农林益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