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金眶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金眶鸻的图片

金眶鸻(学名:Charadrius dubius,英文名:Little Ringed Plover)属鸻科鸻属。是一种小型鸻科鸟,全长约16cm,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眼眶金黄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头顶相连。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离后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常栖息于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以昆虫为主食,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候鸟,在非洲过冬,其它时候则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栖息繁殖。

中文学名:金眶鸻

拉丁学名:Charadrius dubius

英文俗名:Little Ringed Plover

命名作者:Scopoli, 1786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鸻属(Charadrius)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9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金眶鸻:形态特征图
金眶鸻:形态特征图

体小(16厘米)的黑、灰及白色鸻。嘴短。具黑或褐色的全胸带。黄色眼圈明显,翼上无横纹。成鸟黑色部分在亚成鸟为褐色。飞行时翼上无白色横纹。热带地区的亚种jerdoni体型略小。

虹膜-褐色;嘴-灰色;腿-黄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清晰而柔和的拖长降调哨音pee-oo。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金眶鸻与环颈鸻的区别:金眶鸻具黑或褐色的全胸带,腿黄色;环颈鸻黑色胸带不完整,腿黑色。

金眶鸻与马来沙鸻的区别:金眶鸻具黑或褐色的全胸带,腿黄色,体型更小。

金眶鸻与剑鸻的区别:金眶鸻黄色眼圈明显,翼上无横纹,体型更小。

地理分布

金眶鸻:地理分布图
金眶鸻: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北非、古北界、东南亚至新几内亚。北方的鸟南迁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curonicus繁殖于华北、华中及东南;迁飞途经东部省份至云南南部、海南岛、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及河口越冬。jerdoni繁殖于西藏南部、四川南部及云南,南迁越冬。一般性常见种。

生活习性

金眶鸻
金眶鸻

金眶鸻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岸边以及附近的沼泽、草地和农田地带,也出现于沿海海滨、河口沙洲以及附近盐田和沼泽地带。

常单只或成对活动,偶尔也集成小群,特别是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活动在水边沙滩或沙石地上,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离后又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

主要吃鳞翅目、鞘翅目及其他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蜘蛛、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

金眶鸻
金眶鸻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河流、湖泊岸边或河心小岛及沙洲上,也见在海滨沙石地上或水稻田间地上营巢。巢多置于水边沙地或沙石地上。巢甚简陋,通常由亲鸟在沙地上刨一个圆形凹坑即成,或利用自然凹窝。巢内无任何内垫物,或垫有少许枯草,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年产一窝,每天产卵一枚。每窝产卵3—5枚,其中以3—4枚居多。卵的形状为梨形,颜色为沙黄色或鸭蛋绿色,其上被有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为28.5—33.5×21一24毫米,重7—9克。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4一26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不久即能行走,不到1个月即能随亲鸟飞行。

保护现状

金眶鸻
金眶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亚种分化

金眶鸻
金眶鸻

金眶鸻指名亚种 Charadrius dubius dubius

金眶鸻西南亚种 Charadrius dubius jerdoni

金眶鸻普通亚种 Charadrius dubius curonicus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金眶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亚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