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黑雁(学名:Branta leucopsis,英文名:Barnacle Goose)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的鸟类。白颊黑雁羽色为漂亮的灰、白、黑色,背部色灰,面有白斑。这个物种有大片黑色羽毛,使它们与灰色的雁属区分开来。尽管它们外表和黑雁相似,遗传分析表明,它们是小美洲黑雁(Branta hutchinsii)的东方衍生品种。在中国为迷鸟。
中文学名:白颊黑雁
拉丁学名:Branta leucopsis
英文俗名:Barnacle Goose
命名作者:Bechstein, 1803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黑雁属(Branta)
繁殖区:古北界 : nw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鸟类记录
白颊黑雁:国内纪录和分布
2008年1月1日,牛俊英在河南省孟州白墙水库发现一只混群于6000只豆雁和几十只白额雁中,为中国第一笔记录,直至当年3月仍在,并在20公里外的孟津黄河自然保护区中见到该个体(参见200年第一期《中国鸟类观察》,总第59期)。2009年1月18日,颜军在湖北沉湖自然保护区拍到一只;2009年3月1日,王恒瑞在河南郑州保护区拍到一只。
外形特征
白颊黑雁
白颊黑雁是一种中型雁,长55-70厘米,翼展130-145厘米,体重1.21-2.23公斤。其脸白色,头部、颈部和上胸部为黑色。腹部白色的。翅膀和背部是银灰色,上面有黑白条纹。在飞行过程中尾部可以见到一个V形的白色补丁,翅膀下面为银灰色。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颊黑雁与黑雁的区别:国内分布的黑雁nigricans亚种,头黑,腹灰黑,身体颜色对比不明显。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主要繁殖于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特群岛、新地岛,迁徙经北欧、西欧,在英国、荷兰等地越冬。在南欧、东欧、北非、北美有过迷鸟记录。在中国为迷鸟。
白颊黑雁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的北极岛屿。主要有三个独立的繁殖地和越冬区域,自西向东为:
- 在格陵兰岛东部繁殖,在苏格兰西部赫布里底群岛和爱尔兰西部越冬。数量约40,000。
- 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繁殖,在英格兰/苏格兰边境索尔维河口越冬。数量约24,000。
- 在新地岛繁殖,在荷兰越冬。数量约13万。
- 从新地岛分出来的第四个种群,自1975年以来在波罗的海岛屿(爱沙尼亚,芬兰,丹麦和瑞典)繁殖,在荷兰越冬。数量约8000。
生活习性
白颊黑雁
白颊黑雁
栖息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繁殖期的生境主要是由苔藓和地衣复盖的冻原或灌木冻原地带,特别是在苔原上地势较高而又比较干燥的地方,或水域附近有稀疏灌木生长的苔原地带。冬季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地区,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
善于游泳和潜水,飞翔的速度也很快,飞行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从水面上飞起时,也总是在不停地鸣叫。晚上一般栖息在水面上、水边浅水处或者沙滩上。每天黎明就成群结队地飞到草原上去觅食,中午又回到水边去休息、饮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时也在觅食地栖息。当气候较为恶劣,特别是有暴风雨侵袭的天气下,也常到芦苇丛中躲避。在水面上汇集成密集的群体。
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麦苗等农作物的幼苗,常成群觅食,群体。该雁的声音尤如高调的hogoog hogoog声和呼吁混合在一起,听起来像狗的吠声。
生长繁殖
白颊黑雁
白颊黑雁
在北极苔原繁殖,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悬崖上。巢由干草等构成,里面铺垫有一些绒羽。
每窝产卵4一7枚,卵的颜色为橄榄绿色和淡黄白色,由雌雁单独承担孵卵,雄雁在雌雁产卵和孵卵期间均在巢的附近担任警戒任务。当雌雁离巢觅食时,便用巢边的绒羽和草将巢掩盖起来。如果遇到入侵者来临,亲雁便高声鸣叫,声音显得焦虑不安,同时装出一副威吓的姿式,有时甚至做出准备攻击入侵者的姿势而绝不弃巢逃走。孵化期为24—25天。
雏雁孵出后就已经被有羽毛,属于早成雁。当雏雁孵出以后,雄雁也加入到抚育和保卫雏雁的行列之中,与雌雁一起共同带领雏雁到植物茂密的地方觅食,40至45天后幼雁就可以和成雁一起飞行。幼雁2—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母雁生产后会完全换毛,三至四周无法飞行。它们每小时能飞行80公里,并且一直不停地从欧洲跨越大西洋飞到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