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巴凤头百灵(学名:Galerida malabarica,英文名:Malabar Lark)是百灵科凤头百灵属的鸟类。
马拉巴凤头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冠羽长而窄可直立。分布于印度西部,马拉巴凤头百灵栖于干燥平原、旷野、半荒漠、沙漠边缘、农耕地及弃耕地。主要以草籽、嫩芽、浆果等为食,也捕食昆虫,如甲虫、蚱蜢、蝗虫等。
中文学名:马拉巴凤头百灵
拉丁学名:Galerida malabarica
英文俗名:Malabar Lark
命名作者:Scopoli, 178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百灵科(Alaudidae)
中文属名:凤头百灵属(Galerida)
繁殖区:东洋界 : w Ind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马拉巴凤头百灵 马拉巴凤头百灵
马拉巴凤头百灵
【拉丁学名】Galerida malabarica
【命名时间】Scopoli, 1786
【英文名称】Malabar Crested Lark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百灵科、凤头百灵属
外形特征
马拉巴凤头百灵马拉巴凤头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冠羽长而窄可直立。上体和双翼满布褐灰色斑纹,正体腹部白色。有一道很宽的白眼眉,两性相似的。尾短,嘴略长而下弯。飞行时两翼宽,侧影显大而羽冠尖,耳羽较少,无后翼缘。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部马拉巴凤头百灵分布图。
马拉巴凤头百灵分布图
生活习性
马拉巴凤头百灵栖于干燥平原、旷野、半荒漠、沙漠边缘、农耕地及弃耕地。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状飞行。于地面,或于飞行时,或在空中振翼同时缓慢垂直下降时鸣唱。高飞时直冲入云,在地面亦善奔走,受惊扰时常藏匿不动,因有保护色而不易被发觉。鸣声慢、短而清晰。 平时在地上寻食昆虫和种子。主要以草籽、嫩芽、浆果等为食,也捕食昆虫,如甲虫、蚱蜢、蝗虫等。
马拉巴凤头百灵
生长繁殖
营巢在荒漠草地上凹坑处,也在种植植物的堤坎上或灌木丛中。巢呈浅杯形,用杂草、毛发、鸟羽、须根等构成,其上有垂草掩蔽,免受风和太阳的伤害。繁殖期4—7月。每窝产卵2-3枚,大小约为9~10厘米。两性轮流孵化,孵化期12—13天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留巢期11天,这期间由双亲共同哺育,主要是喂食昆虫的幼虫。
马拉巴凤头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