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鵖(学名:Oenanthe deserti,英文名:Desert Wheatear)属于雀形目鹟科鵖属。一种常见于荒漠的鸟。体型略小,呈沙黄色。尾黑,翼近黑。地理分布于阿拉伯、中东至蒙古、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中国西部、北部、中部及青藏高原,越冬至阿拉伯和非洲东北部以及印度西北部。甚常见于荒漠。亚种atrogularis于新疆西北部、西藏西部、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亚种oreophila于新疆西南部、青海及西藏。
中文学名:漠鵖
拉丁学名:Oenanthe deserti
英文俗名:Desert Wheatear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鵖属(Oenanthe)
繁殖区:古北界 : sc, c, also n Afric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1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漠鵖
体型略小(14~15.5厘米)的沙黄色鵖。尾黑,翼近黑。
雄鸟:脸侧、颈及喉黑色。
雌鸟:头侧近黑,但颏及喉白色,翼较雌穗鵖为黑。
南方的亚种oreophila比北方的亚种atrogularis体型大。飞行时尾几乎全黑而有别于所有其他种类的鵖。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告警时作粗哑的chrt-tt-tt声,叫声为尖厉哨音。雄鸟鸣声为重复的哀怨下降颤音teee-ti-ti-ti。
漠鵖:雄鸟繁殖羽
漠鵖:雄鸟
漠鵖:雌鸟
漠鵖:雌鸟
地理分布
漠鵖
分布范围:阿拉伯、中东至蒙古、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中国西部、北部、中部及青藏高原,越冬至阿拉伯和非洲东北部以及印度西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荒漠。亚种atrogularis于新疆西北部、西藏西部、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亚种oreophila于新疆西南部、青海及西藏。
生活习性
漠鵖:雄鸟飞行
较沙鵖喜多石的荒漠及荒地。常栖于低矮植被。甚惧生。雄鸟在近巢处作简短的振翼炫耀飞行。于地面齐足跳行。常飞至岩石后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