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漂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漂鹬的图片

漂鹬(学名:Tringa incana,英文名:Wandering Tattler)是鹬科鹬属的鸟类。

漂鹬(学名:Heteroscelus incanus)是鹳形目、鹬科、漂鹬属。国家保护鸟类。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漂鹬

拉丁学名:Tringa incana

英文俗名:Wandering Tattl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鹬属(Tringa)

繁殖区:北美洲 : nw

非繁殖区:w U南美洲, s 太平洋 island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5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漂鹬
漂鹬漂鹬头顶、后颈、翅、肩、背,一直到尾,整个上体呈淡鼠灰色。外侧翅上大覆羽、内侧初级覆羽和尾上覆羽具窄的白色尖端。初级覆羽和外侧5枚初级飞羽暗灰色。眉纹白色,眼先黑褐色。有一窄的贯眼纹前联窄的黑色眼先,后达眼后。耳、颊、脸、头侧、颈侧、喉和前颈白色,具灰色纵纹;其余下体白色,具显著的灰黑色波浪形横斑。腹中央和肛周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暗灰色,具窄的白色尖端。飞羽下面稍淡。冬羽似夏羽。但下体无横斑。除颏、喉、下腹、肛区和中央尾下覆羽为白色外,其余下体呈淡石板灰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胸和两胁呈污灰色,翅硬羽、三级飞羽和肩具有窄的白色尖端和小的白色斑点。中央尾羽羽缘也具有一些白色斑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黄色,鼻沟甚长,至少达嘴长的四分之三。脚黄色。跗跖后面被网状鳞。

大小量度为:体长260—290毫米;嘴峰35—43毫米;翅163—186毫米;尾71—80毫米;跗跖30一37毫米。

地理分布

漂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堪察加半岛,往东到阿拉斯加和北美西北部,越冬于南美、秘鲁、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中国偶见于台湾和澎湖列岛。

生活习性

漂鹬
漂鹬漂鹬栖息于山地溪流、湖泊、水塘岸边和海边岩石与岩礁地带。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多在岩石海边、岩礁、海滨沙滩和泥地上活动和觅食。也常出入于河口沙洲、沙石河边和水边浅水处。常沿水边奔跑觅食,并不断的上下摆动着尾。性胆怯,遇危险时常蹲伏隐蔽,一般很少起飞。飞行快而轻巧,两翅煽动轻微,显得毫不费力。也善游泳。

叫声:一连串快速而清晰的哨音pew, tu, tu, tu, tu, tu,音调不变。

漂鹬主要在海边觅食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等小型海洋无脊椎动物,也在淡水水边浅水处和草地上觅食昆虫和昆虫幼虫,觅食时常将嘴伸入水底。有时甚至将整个头也伸入水中探觅食物。除在水底捕捉食物外,它也能捕食地面和飞行中的昆虫。嘴在啄食时行动极为迅速。

生长繁殖

漂鹬
漂鹬漂鹬的繁殖期为6一7月。繁殖于阿拉斯加、北美西北部和西伯利亚东北部高原地带,巢多置于山地河流岸边沙滩、沙石地上或岩石上的凹坑内,内垫有细草茎。求偶期间雌雄鸟也进行求偶飞行,迅速的在巢地上空边叫边飞翔,有时飞得很高,有时又栖于水边树上或圆石上,不断的发出求偶鸣叫。每窝产卵4枚。卵的颜色为灰绿色,被有暗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43—45×31一32毫米。雌鸟孵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漂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