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鹞(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英文名:Pied Harrier)是鹰科鹞属的猛禽,又叫喜鹊鹞、喜鹊鹰等。它的体色比较独特,站立时外形很像喜鹊,所以得名。飞翔时,翼尖、头部至背部为黑色,甚为醒目。习性在开阔原野、沼泽地带、芦苇地及稻田的上空低空滑翔。
中文学名:鹊鹞
拉丁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
英文俗名:Pied Harrier
命名作者:Pennant, 1769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鹞属(Circ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80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鹊鹞: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42厘米)而两翼细长的鹞。
雄鸟:体羽黑、白及灰色;头、喉及胸部黑色而无纵纹为其特征。
雌鸟:上体褐色沾灰并具纵纹,腰白,尾具横斑,下体皮黄具棕色纵纹;飞羽下面具近黑色横斑。
亚成鸟:上体深褐,尾上覆羽具苍白色横带,下体栗褐色并具黄褐色纵纹。
虹膜-黄色;嘴-角质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
鹊鹞飞行图:下方
鹊鹞飞行图:上方
地理分布
鹊鹞: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及北婆罗洲。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冬季南下至华南及西南。并不罕见。
鹊鹞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蒙古和朝鲜。越冬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也较为常见, 其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为夏候鸟,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为旅鸟,其他省、区均为冬候鸟。到达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离开繁殖地时间在10月末至11月初。
生活习性
鹊鹞:雄鸟进食
鹊鹞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旷野、河谷、沼泽、林缘灌丛和沼泽草地,繁殖期后有时也到农田耕地和村庄附近的草地和丛林中活动。常单独活动,多在林边草地和灌丛上空低空飞行,飞行时两翅上举成“V”字形,两翅不动,慢慢地飘浮在空中,时高时低地进行上下和向前的活动,并不时地抖动两翅和身体或者短暂地鼓动几下翅膀。上午和黄昏时为活动的高峰期,夜间在草丛中休息。平时叫声并不响亮,只有繁殖期才发出洪亮、尖锐的叫声。
主要以小鸟、鼠类、林蛙、蜥蜴、蛇、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林缘和疏林中的灌丛、草地上捕食。寻食方式主要是低空飞翔或长时间地飘浮在草地上面缓慢地移动,注视和搜寻地面的猎物,发现后则突然降下捕食。
生长繁殖
鹊鹞:幼鸟
繁殖期为5—7月份。进入繁殖地后,常成对在林缘和林间路旁的疏林及随丛和草甸上空进行求偶飞翔,雄鸟在空中作圆形的盘旋,然后不时地俯冲,奔向雌鸟,交尾则在地面上进行。5月初开始营巢。巢多置于疏林中灌丛草甸的塔头草墩上或地面上。巢呈浅盘状,由干苔草的草茎和草叶构成。如果没有干扰,巢可以多年使用。
每窝产卵4—5枚,卵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淡绿色,通常没有斑点,偶尔被有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亲鸟轮流进行,但以雌鸟为主,如果雌鸟死亡,雄鸟则全部承担起孵卵任务。孵化期约3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共同抚养大约一个多月后才能离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