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黑领噪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黑领噪鹛的图片

黑领噪鹛(学名:Garrulax pectoralis,英文名:Greater Necklaced Laughingthrush)属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大黑领噪鹛。头胸部具复杂的黑白色图纹,和亲缘种小黑领噪鹛的区别主要在眼先浅色。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动。主要以甲虫、金花虫、蜻蜓、天蛾卵和幼虫以及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黑领噪鹛

拉丁学名:Garrulax pectoralis

英文俗名:Greater Necklaced Laughingthrush

命名作者:Gould,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噪鹛科(Leiothrichidae)

中文属名:噪鹛属(Garrulax)

繁殖区:东洋界 : Nepal to c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1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黑领噪鹛:形态特征图
黑领噪鹛: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30厘米)的棕褐色噪鹛。头胸部具复杂的黑白色图纹。似小黑领噪鹛但区别主要在眼先浅色,且初级覆羽色深而与翼余部成对比。见于云南及海南岛的5个亚种有微小差异,但分布于中国中南及华东的picticollis亚种最为独特,喉及眼先较白,项纹的黑色由宽灰色所代。

虹膜-栗色;嘴-上嘴黑色,下嘴灰色;脚-蓝灰。

叫声:尖柔的群鸟联络叫声以及哀而下降的”笑声”与短哨音的响亮合唱。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黑领噪鹛
黑领噪鹛

黑领噪鹛和小黑领噪鹛的区别:黑领噪鹛和小黑领噪鹛是一对亲缘种,外形和羽色非常相似,野外容易混淆。但小黑领噪鹛体型稍小,眼先黑色,耳羽灰白;而黑领噪鹛体型更大,眼先白色,耳羽有黑白纵纹,黑色胸带常常断裂且多与黑色颧纹相接,有时黑色胸带仅系一些黑色点斑形成,可与之区别。

生活习性

黑领噪鹛
黑领噪鹛

黑领噪鹛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小黑领噪鹛或其他噪鹛混群活动。多在林下茂密的灌丛或竹丛中活动和觅食,时而在灌丛枝叶间跳跃,时而在地上灌丛间窜来窜去,一般较少飞翔。性机警,多数时间躲藏在茂密的灌丛等阴暗处,附近稍有声响立刻喧闹起来,有时一只鸟鸣叫,其他鸟也跟着高声鸣叫起来,鸣叫时两翅扇动,并不断地点头翘尾,直到并未发现可疑物,才又逐渐安静下来;如发现人,在一阵喧闹之后又静悄悄地躲开、逃走,约半小时后又出现在另一树林里。

迁徙:留鸟

食性:主要以甲虫、金花虫、蜻蜓、天蛾卵和幼虫以及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

生长繁殖

黑领噪鹛
黑领噪鹛

繁殖期4~7月。

通常营巢于低山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丛、竹丛或幼树上。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枝、草茎、苇茎、草叶、竹叶、根等材料构成,有时还掺杂有苔藓,内垫细草茎和须根。

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蓝色或深蓝色,形状为长卵圆形,大小为28.7~33.8毫米×20.9~24.1毫米。

地理分布

黑领噪鹛:地理分布图
黑领噪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印度东北部,东至中国华中及华东,南至泰国西部、老挝北部及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南坡并经云南、华中及东南至海南岛,栖于海拔200~1600米的多林山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黑领噪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