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枕燕鸥(学名:Sterna sumatrana,英文名:Black-naped Tern)是鸥科燕鸥属的鸟类。
黑枕燕鸥(学名:Sterna sumatrana)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是一种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海鸟,属罕见季候鸟。它们几乎很难在内陆中见到。
中文学名:黑枕燕鸥
拉丁学名:Sterna sumatrana
英文俗名:Black-naped Tern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燕鸥属(Sterna)
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澳洲界 : coasts
非繁殖区:印度洋, s 太平洋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3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鸟种简介
拉丁文名:Sterna sumatrana
命名人及年代:Raffles,1822
外形特征
黑枕燕鸥
黑枕燕鸥自眼前近嘴基处开始有一条黑带穿过眼到后枕相连,并向下扩展,在枕和后颈形成大块黑斑,其余头部白色,后颈基部有一条白色领圈,位于后枕黑色和上背灰色之间。背、肩和翅上覆羽淡葡萄珠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白色。尾呈深叉状。外侧尾羽逐渐变尖。第一枚初级飞羽外侧黑灰色,内侧淡灰色。其余飞羽淡灰白色,内侧羽缘白色。前额、头顶、眼以下头侧和颈侧,以及整个下体白色。下体缀有玫瑰色。
冬羽和夏羽相似,但枕部黑色带斑少而窄。
幼鸟枕部黑色星月形带斑不完整,头顶具黑色纵纹,上体具褐色横斑。翅上覆羽暗灰褐色,具皮黄色羽缘。初级飞羽暗灰色。其余似成鸟。
虹膜褐色,嘴和脚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长300-350毫米,嘴峰31-38毫米,翅218-227毫米,尾129-153毫米,跗跖18-21毫米。
地理分布
黑枕燕鸥
黑枕燕鸥在中国国内繁殖于浙江南部、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台湾和兰屿。偶尔游荡到河北和山东沿海。国外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从日本往南,包括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和澳大利亚。
亚种:黑枕燕鸥指名亚种(学名:Sterna sumatrana sumatran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
生活习性
黑枕燕鸥黑枕燕鸥为典型海洋鸟类。主要栖息于海岸、岩礁和海中岛屿上,从不进到内陆水域。常成群活动。频繁的在海面上空飞翔,休息时多栖息于岩石或沙滩上。主要以小鱼为食。也吃甲壳类,浮游生物和软体动物等海洋动物为食。
黑枕燕鸥在海南岛和台湾为留鸟。在浙江、福建、广东、香港为夏候鸟,春季于4-5月迁到大陆沿海繁殖,秋季于10-11月迁离。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6月。常成群在一起营巢。通常营巢于海岛和海岸岩石上,有时也在海滨沙滩营巢。每窝产卵通常为2枚。卵的颜色为灰石色,被有赭色或暗灰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5-43×26-30毫米。
保护现状
黑枕燕鸥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