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白背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背啄木鸟的图片

白背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leucotos,英文名:White-backed Woodpecker),属鴷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中等体型,特征为下背白色,无论雌雄均臀部红色。喜栖于老朽树木。不怯生。不连续分布,但分布区内相当常见。

中文学名:白背啄木鸟

拉丁学名:Dendrocopos leucotos

英文俗名:White-back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Bechstein, 1802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啄木鸟属(Dendrocopo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白背啄木鸟:形态特征图
白背啄木鸟: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25厘米)的黑白色啄木鸟。特征为下背白色。

雄鸟顶冠全绯红(雌鸟顶冠黑),额白。下体白而具黑色纵纹,臀部浅绯红。两翼及外侧尾羽白点成斑。亚种tangi腹中部皮黄;insularis腹中部近褐。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轻声的kik叫,似乌鸫的告警声。有力地錾木约1.7秒然后突然加速,结束时有所减低。

白背啄木鸟:雄鸟(背部白色)
白背啄木鸟:雄鸟(背部白色)
白背啄木鸟:雌鸟(背部白色)
白背啄木鸟:雌鸟(背部白色)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小斑啄木鸟:雄鸟(摄于新疆)
小斑啄木鸟:雄鸟(摄于新疆)

白背啄木鸟与三趾啄木鸟区别:白背啄木鸟无黄色的前顶冠,两翼横斑明显。

白背啄木鸟与小斑啄木鸟的区别:两者外形相似,小斑啄木鸟背部中央有时也出现一团白斑,易与白背啄木鸟混淆。

(1)小斑啄木鸟体型小得多,嘴更短;

(2)两者耳斑形状明显不同,小斑啄木鸟的耳斑显小,而白背啄木鸟的耳斑较大,向上下延伸。

(3)小斑啄木鸟下体白,而白背啄木鸟无论雌雄均臀部红色。

地理分布

白背啄木鸟:地理分布图
白背啄木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东欧至日本及中国。

分布状况:不连续分布,东欧至日本及中国。不连续分布,但分布区内相当常见。指名亚种分布在中国东北及新疆极北部;sinicus于河北及内蒙古东南部;fohkiensis于福建西北的武夷山及江西北部的关山;tangi于陕西南部秦岭至四川中部;,insularis于台湾。栖于海拔1200~2000米落叶林及混交林山地。

生活习性

白背啄木鸟
白背啄木鸟

喜栖于老朽树木。不怯生。

亚种分化

白背啄木鸟雄鸟
白背啄木鸟雄鸟

白背啄木鸟福建亚种(学名:Picoides leucotos fohki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

白背啄木鸟台湾亚种(学名:Picoides leucotos insularis)。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白背啄木鸟指名亚种(学名:Picoides leucotos leucoto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东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Silesia,EasternEurope。

白背啄木鸟四川亚种(学名:Picoides leucotos tang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

白背啄木鸟东陵亚种(学名:Picoides leucotos sinic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河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河北。

保护现状

白背啄木鸟
白背啄木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白背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