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喉歌鸲(学名:Luscinia calliope,英文名:Siberian Rubythroat)为雀形目鹟科歌鸲属的鸟类,俗名红脖、红点颏、红脖雀(雌)、白点颏(雄)、点颏、稿鸟、野驹、野鸲,英文名直译为西伯利亚歌鸲。具醒目的白色眉纹和颊纹,雄鸟喉部鲜红色,雌鸟喉部红色面积小。是食虫鸟,常食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及幼虫和少量植物性食物。夏季在我国的东北、表海和四川北部繁殖,冬季在我国的西南部越冬。红点颏是我国的传统笼养鸟。
中文学名:红喉歌鸲
拉丁学名:Luscinia calliope
英文俗名:Siberian Rubythroat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歌鸲属(Luscinia)
繁殖区:古北界 : c, e
非繁殖区: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6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红色
外形特征
红喉歌鸲: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6厘米)而丰满的褐色歌鸲。具醒目的白色眉纹和颊纹,尾褐色,两胁皮黄,腹部皮黄白。
雌鸟:胸带近褐,头部黑白色条纹独特。
成年雄鸟:的特征为喉红色。
虹膜-褐色;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响亮的下降调双哨音ee-uk;告警时发轻柔深沉的tschuck声。鸣声为尖厉刺耳的长颤声。
地理分布
红喉歌鸲: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至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青海东北部至甘肃南部及四川。越冬于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地区性非罕见鸟。
生活习性
红喉歌鸲:雌鸟
红喉歌鸲为地栖性鸟类,常栖息于平原地带的灌丛,芦苇丛或竹林间,更多活动于溪流近旁,多觅食于地面或灌丛的低地间。鸣声多韵而悦耳,晨昏鸣唱最多,鸣声尤为动听。
生长繁殖
红喉歌鸲:雄鸟
食物以昆虫为主食,如蝗虫、蝽象及蚁类等,此外,也吃少量野果及杂草种子。繁殖于4~6月,巢椭圆形,由杂草、枯叶、细根等构成,一侧有出入口,巢内垫以细草及纤维等,巢置于地面草丛间。每巢4~5个卵,卵壳呈略灰的蓝绿色,或具赤红色点斑。
保护现状
红喉歌鸲:雄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