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鸫(学名:Turdus naumanni,英文名:Naumann’s Thrush)是鸫科鸫属的鸟类。它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红棕色斑纹围成一圈、两胁具红棕色点斑;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一般单独在田野的地面上栖息。最新的分类将斑鸫的指名亚种独立为新种红尾鸫,而斑鸫(学名:Turdus eunomus )为斑鸫的原北方亚种。红尾鸫和斑鸫的混种在北京并不少见。
中文学名:红尾鸫
拉丁学名:Turdus naumanni
英文俗名:Naumann’s Thrush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1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红尾鸫,摄影举明
红尾鸫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红棕色斑纹围成一圈;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时棕红色。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尾鸫和斑鸫的区别:
(1)红尾鸫背部和头部灰褐色,带有锈色;腹白。雄鸟脸、胸、腰红棕色,两胁和臀部具红棕色点斑,喉部常具有黑色点斑。雌鸟似雄鸟,但体色更浅,胸部棕色不如雄鸟密集,髭纹更清晰。
(2)斑鸫上体深褐色,具黑色点斑,两翼和腰棕色,喉白,白色眉纹明显。雄鸟脸下方白色,而雌鸟脸下方具黑色与白色(此特征不足以区分雌雄)。下体白具黑色点斑,在胸部和两胁形成黑带,翼下红棕色。
红尾鸫,摄影老高粱
斑鸫,摄影举明
生活习性
红尾鸫,摄影唐山老农
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并在辽宁省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通常在越冬的鸟群中有的个体颜色更显黑褐,有的个体颜色略呈棕褐,是红尾鸫中的两个亚种,其中发黑褐色的又叫乌斑鸫。
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蝗虫、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
生长繁殖
红尾鸫,摄影心语
红尾鸫的巢置于不太高的树杈上,主要以嫩枝编成碗状巢,混有草茎及苔藓等物,在巢壁中常用大量泥土来加固。每窝产4-5枚卵,卵淡蓝色、杂以红褐色细斑,平均大小为27.8×20.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