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鹦鹉(学名:Eos bornea,英文名:Red Lory)是鹦鹉科红蓝鹦鹉属的鸟类。
红色吸蜜鹦鹉(学名:Eos bornea,英文名:Red Lory)有2 个亚种,羽色鲜艳,头部和颈部完全红色,飞羽为黑色和蓝色,耳羽有时覆盖蓝色,虹膜褐色。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也吃昆虫。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活动于潮湿的原始森林、红树林沼泽区、近海岸的林地和椰子种植园。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偶尔聚集50只以上的大群。分布于印尼诸岛和布鲁岛。
中文学名:红鹦鹉
拉丁学名:Eos bornea
英文俗名:Red Lory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红蓝鹦鹉属(Eos)
繁殖区:澳洲界 : Molucca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蓝色
外形特征
红色吸蜜鹦鹉身长28~31厘米,体重170克,寿命16年。是Eos属的吸蜜鹦鹉中黑色和蓝色斑点最少的种类。成鸟头部和颈部完全红色。初级飞羽为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蓝色。所有的尾巴羽毛红褐色。虹膜红色,腿灰色。幼鸟比它们的父母羽色暗。主要飞羽蓝灰色。耳羽有时覆盖蓝色。肛周和腿有渗透的小蓝点。腹部的羽毛常常镶有深蓝色的边缘。虹膜褐色。
生活习性
红色吸蜜鹦鹉活动于潮湿的原始森林、红树林沼泽区、近海岸的林地、椰子种植园,被遗弃的花园和红树林,海拔900米至1250米的丘陵地等地区,在布鲁岛可达1800米的高度。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常常集一大群吵杂地出现在分散的村庄和农场附近,数量虽然因为遭人为捕捉作为买卖而下降,但是在当地是常见的鸟类。
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偶尔聚集50只以上的大群。经常在各小岛间飞越活动,在空中快速飞行时,会嘈杂的鸣叫并拍打自己的翅膀,很容易观察到。白天在成荫的绿树间休息时,大部分时间用于梳理羽毛打扮。这种做法是为了加强对配偶的吸引力。头部和颈部优先打理。用自己的喙将鸟的羽毛弄得光滑整洁。合作伙伴间彼此梳理自己够不到的部位。以植物为主要食物,吃桃金娘科和珊瑚属刺桐树的花蜜和花粉,也吃昆虫。
生长繁殖
筑巢于树洞中 繁殖季约从8~9月开始;巢的位置坐落在一个高度很高的大树上。雏鸟出生的季节是在如火如荼的12月。一窝产2枚卵,孵化期约24~26天,7-9个星期后羽毛长成。
笼养的红色吸蜜鹦鹉活泼且吵杂,它们的繁殖难度低,一年四季都经常可以在鸟店看到红色吸蜜鹦鹉的幼鸟,手养幼鸟很爱亲近主人也很爱玩耍;是很吵杂的吸蜜鹦鹉,繁殖红色吸蜜鹦鹉成功者非常多,只要选择成熟且人工繁殖的红色吸蜜鹦鹉就能很快有繁殖成果,用小型笼子即可繁殖成功,幼鸟应于3至4个星期后抓出巢箱手养,否则亲鸟有可能攻击幼鸟,全年皆可繁殖。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尼的摩鹿加群岛、苏拉群岛、凯伊群岛、沙巴鲁亚、安汶岛等地,布鲁岛,引进新加坡。
保护现状
红鹦鹉
红色吸蜜鹦鹉不是濒危物种,虽然它的分布在整个岛屿间很不均匀。布鲁亚种数量最普遍。安汶岛和其他小岛密度急剧降低。它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是人类的捕捉及鸟类贸易,据统计,每年约6500只被捕获,主要客户来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