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牛椋鸟(学名:Buphagus erythrorhynchus,英文名:Red-billed Oxpecker)是牛椋鸟科牛椋鸟属的鸟类。
红嘴牛椋鸟(学名:Buphagus erythrorhynchus,英文名:Red-billed Oxpecker)属雀形目椋鸟科牛椋鸟属,又叫做红嘴啄牛鸟。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这种鸟儿和非洲水牛的共生关系,红嘴啄牛鸟吃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虫。与同属的黄嘴牛椋鸟(Yellow-billed Oxpecker)区别在于其嘴全为红色。
中文学名:红嘴牛椋鸟
拉丁学名:Buphagus erythrorhynchus
英文俗名:Red-billed Oxpecker
命名作者:Stanley, 181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牛椋鸟科(Buphagidae)
中文属名:牛椋鸟属(Buphagus)
繁殖区:非洲 : e, 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生活习性
红嘴牛椋鸟
红嘴牛椋鸟
在非洲大草原上,基本是有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的地方就有牛椋鸟的存在,它们通过其扁平的喙,帮助食草动物整理毛发,挑出其中的跳蚤虱子、吸血苍蝇、或者皮上的蜱蛆,然后吃掉,这就是牛椋鸟的主要食物。
然而在这善良行为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丝血腥和狡诈,牛椋鸟并非完全善类,在做着清创护理工作的同时,它们也会毫不留情的吸食寄主的血,甚至到了嗜血成性,手段残忍的地步。它们一旦找到了食草动物的小小伤口,就绝不会错过,这个时候本来扁平用作梳理的喙成为了锋利的割刀,它们会把伤口慢慢扩大,直接吸食血液,而且这些伤口一般都不容易结痂,这样好几天牛椋鸟都会有新鲜血液吃。此外这些伤口还会滋生更多吸血虱子和寄生虫,也是牛椋鸟长期的食物来源。不过,为了更好的维护和食草动物寄主之间的关系,牛椋鸟也额外附送一个增值服务:警报功能。一旦有大型猎食动物靠近,牛椋鸟便会发出嘶嘶尖叫报警,给食草动物提供了逃脱被猎杀的机会。
地理分布
红嘴牛椋鸟
分布于东非和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