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花田鸡的基本资料、科属信息、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花田鸡的图片

花田鸡(学名:Coturnicops exquisitus,英文名:Swinhoe’s Rail)是秧鸡科花田鸡属的鸟类。

花田鸡(学名:Porzana exquisita)为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四川、长江流域、福建、广东等地。

中文学名:花田鸡

拉丁学名:Coturnicops exquisitus

英文俗名:Swinhoe’s Rail

命名作者:Swinhoe, 1873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花田鸡属(Coturnicops)

繁殖区:古北界 : e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0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基本资料

花田鸡
花田鸡花田鸡休息图中文学名: 花田鸡

中文目名: 鹤形目

中文科名: 秧鸡科

中文属名: 花田鸡属

同物异名: Porzana exquisita Swinhoe,1873年

拉丁文目名: GRUIFORMES

拉丁文科名: Rallidae

拉丁文属名: Coturnicops

拉丁文种名: exquisit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73年)

英文俗名: Swinhoe’s Crake

科属信息

花田鸡
花田鸡匍匐中花田鸡图花田鸡属与秧鸡属(Rallus)的区别是,很多种类在每一趾上具有宽阔的膜,形成凸隆的瓣状趾缘。跗蹠短于中趾不连爪,后边有一个膜缘。嘴长短居中,略向下弯曲,嘴峰向后。体羽鲜艳或淡黑色,次级飞羽均为白色,雌雄相似。本属的世界种数各家记录不一,近期 Monroe 和 Sibley(1993年)、Taylor 和 Perlo(1998年)、Clements (2000年)和 Dickinson(2003年)都列有3种,分布在俄罗斯东南部,中国东北及东部,加拿大东部到美国西南部以及南美。中国有1种,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和华东。

外形特征

花田鸡
花田鸡幼年期花田鸡小型涉禽,体长13-14厘米,是中国最小的田鸡。体色较淡,没有棕背田鸡那样的鲜艳羽毛。上体褐色或橄榄褐色,包括翅上覆羽、内侧飞羽和尾羽在内,整个上体具黑色的条纹和细窄的白色横斑。前额、眉、头侧和后颈上部为淡橄榄褐色,具细小的白色斑点。贯眼纹为暗褐色。初级飞羽淡褐色,次级飞羽白色,在翅膀上形成显著的白斑,飞翔时明显可见。颊部、喉部和胸部为污白色,胸部具有淡橄榄褐色的横斑,腹部为淡皮黄白色,两胁和尾下为橄榄褐色,具白色横斑,翅下覆羽和腋羽为白色。虹膜褐色,嘴深褐色,下嘴的基部为黄绿色,脚为肉褐色或黄褐色。 虹膜-褐色;嘴-暗黄;脚-黄色。 叫声:喉鸣、尖叫及咯咯作叫;叫声似轻敲石头的声音。

雄鸟的形态特征多为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条纹和白色横斑;初级飞羽淡褐色,端部具白点或白色横斑;次级飞羽端部1/2白色具污点;头侧、眼先淡橄榄褐色具排列成波纹壮的细小白斑;颏、喉白色羽缘沾黄;胸部淡橄榄褐色具白色横斑;腹中央灰白;两胁及尾下覆羽橄榄褐色具黑色羽心和白色横斑;翅下覆羽和腋羽污白色;虹膜褐色,脚铅褐色,上嘴褐色,下嘴铅褐色。

地理分布

花田鸡
花田鸡花田鸡形态图花田鸡分布区狭窄,数量极为稀少,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属中国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及吉林省;迁徙时经过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和长江流域;在福建、广东等省越冬。此鸟春秋两季都可能经过四川,为四川省的旅鸟。就其繁殖区的地理位置而言属东北型。采集时间是上午9点40分于屋内阳台。

花田鸡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繁殖于俄罗斯东部,越冬于朝鲜和日本。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迁徙期间经过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和长江流域,越冬于福建、广东等省。部分为夏侯鸟,部分冬候鸟。在中国东北多为夏候鸟,东部为冬候鸟,其他地方为旅鸟,春季于4月中旬迁来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下旬迁离。

生活习性

花田鸡主要栖息于湿草地和沼泽地带,常在河边或湖边的草丛中活动和觅食。大多在黎明和傍晚活动,白天常藏匿在草丛中。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和水藻等为食。性甚隐蔽。

生长繁殖

花田鸡
花田鸡花田鸡巢窝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近水的草丛中。每窝产卵一般为6枚。卵的颜色为粉红黄色,具红棕色和淡紫色的斑点。在国外繁殖于俄罗斯东部,越冬于朝鲜和日本。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迁徙期间经过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和长江流域,越冬于福建、广东等省。部分为夏侯鸟,部分冬候鸟。在中国东北多为夏候鸟,东部为冬候鸟,其他地方为旅鸟,春季于4月中旬迁来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下旬迁离。

繁殖生态中要经过求偶、营巢生活、产卵、孵化及育雏。求偶是其性成熟重要特征,也是鸟类一生中最优美的生态表演。进入性成熟期的鸟类,雄性间常有争斗,有时搏斗得头破血流,也可能出现伤亡。求偶,除与年龄有关外,延长光照时间,适宜的环境温度及营养丰富的饲料等,均是促使鸟类发情的重要因素。鸟巢是鸟类产卵、孵化和育雏的重要场所。在营巢完毕后开始产卵。产卵期间,每产两枚卵的间隔时间不甚相同,多数鸣禽,每日产卵1枚;雉鸡类常每隔1-2日产卵1枚。孵化是其繁殖生活的重要阶段,孵化多由雌鸟担任,雄鸟在巢旁或巢区守卫。幼鸟在出雏后不久即能步行并随亲鸟离巢觅食,此后不再回巢。

保护现状

IUCN濒危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

IUCN濒危等级:VU C1

生效年代: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保护现状

栖息地破坏:工业、水利、捕鱼、放牧、开荒、放水养苇与割苇等,破坏了其栖息地。

天敌动物: 天敌吃掉其卵和幼雏,如猛禽、渡鸦、黄鼬、艾虎、狼、赤狐等,

被捕猎:珍稀价值,不法分子图利而大量捕猎。

保护现状

花田鸡
花田鸡花田鸡觅食图保护珍贵稀有动物的措施有:

1.保护动物栖息环境和恢复它们原来最适宜的栖息条件。

2.控制动物种群的结构和大小。

3.保护珍贵稀有动物种群遗传性,激发其遗传变异,改变保守性的趋向,恢复和加强种群的生活力。

4.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花田鸡的基本资料、科属信息、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