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白顶河乌的简介、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顶河乌的图片

白顶河乌(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英文名:White-capped Dipper)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

白顶河乌(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头顶灰白色,体羽黑褐色,较短而稠密。嘴较窄而直,嘴长与头几等长;上嘴端部微下曲或具缺刻;无嘴须,但口角处有短的绒绢状羽。鼻孔被膜遮盖。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较短,尾羽12枚。跗蹠长而强,前缘具靴状鳞;趾、爪均较强。栖息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他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

中文学名:白顶河乌

拉丁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

英文俗名:White-capped Dipper

命名作者:Tschudi, 184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河乌科(Cinclidae)

中文属名:河乌属(Cinclus)

繁殖区:南美洲 : Colombia to Boliv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拉丁学名: Cinclus leucocepha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河乌科

属: 河乌属

命名时间: Tschudi, 1844

英文名称: White-capped Dipper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拉丁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

【命名时间】Tschudi, 1844

【英文名称】White-capped Dipp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河乌科、河乌属

外形特征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身长15 cm。成鸟的头顶灰白色,鸟体的背,肩,臀,飞行羽毛和尾巴是一致的深黑褐色。下巴,喉咙和前胸部形成一片白色,与腹部和两侧形成对比。背部和翅膀显示相同的深黑褐色。眼先,脸颊和背后的眼部周围形成一个暗棕黑色面具。黑色翅膀的底面内侧完全是灰色,在飞行中的可见线纹白斑。虹膜棕色,鸟喙黑色,腿和脚均是灰色。幼鸟的背部、臀部和腹部的羽毛有明确的分界限。胸部的羽毛具条纹。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和西部,包括安第斯山脉,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中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白顶河乌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栖息于森林及开阔区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间溪流。栖息地位于海拔从1000-3900米不等,在部分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移。身体常上下点动,作振翅炫耀。善游泳及潜水,头从水中冒起如瓶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塞。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而飞往他处,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动,遇惊及受到干扰时,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飞翔较迅速,飞行路线呈直线状。白顶河乌(图4)在距水面较近处活动,飞行距离常很短,往往由一块岩石飞到另一块岩石上。如中途遇见人,能很快地转向相反的方向,顺河川飞走。能突然潜入水中,在急流中行走,或作短距离的浮游。河乌通常成对活动,贴水面飞行,冬季聚成小群常以2—7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冻水域活动、觅食。在水底砾石间或水面上及河滩的砾石中找寻食物,主食水生昆虫及其他幼虫,蚯蚓,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此外也吃野生植物的种子、树叶,小鱼、甲壳类、蜘蛛、蜗牛等。

生长繁殖

产卵时间因纬度不同有很大差别。在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是11月到3月;在哥伦比亚看到雏鸟是10月,而在秘鲁是5月至7月。巢筑在水边岩石下或树根下,呈圆屋顶状。为台藓、细枝等构成。每窝产2枚卵,孵化期为16—18天,雏鸟需要25—28天育成。

亚种分化

1.Cinclus leucocephalus rivularis 分布于哥伦比亚山脉北部的圣玛尔塔。

2.Cinclus leucocephalus leuconotus 分布于塞拉利,昂德佩里哈和厄瓜多尔,安第斯山脉。

3.Cinclus leucocephalus leucocephalus 分布于安第斯山脉,玻利维亚,秘鲁和第圣克鲁斯。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白顶河乌的简介、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