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眉鹀(学名:Emberiza chrysophrys,英文名:Yellow-browed Bunting)是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金眉子、黄三道、五道眉儿、大眉子。雄鸟头部黑色具条纹,有显著的鲜黄色眉纹。下体更白而多纵纹,翼斑也更白,腰更显斑驳且尾色较重。黄眉鹀的黑色下颊纹比白眉鹀明显,并分散而融入胸部纵纹中。与冬季灰头鹀的区别在腰棕色,头部多条纹且反差明显。繁殖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北。越冬在中国南方。
中文学名:黄眉鹀
拉丁学名:Emberiza chrysophrys
英文俗名:Yellow-browed Bunting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鹀科(Emberizidae)
中文属名:鹀属(Emberiza)
繁殖区:古北界 : nc, ne
非繁殖区:e, 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1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黄眉鹀: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15厘米)的鹀。头具条纹。似白眉鹀但眉纹前半部黄色,下体更白而多纵纹,翼斑也更白,腰更显斑驳且尾色较重。黄眉鹀的黑色下颊纹比白眉鹀明显,并分散而融入胸部纵纹中。与冬季灰头鹀的区别在腰棕色,头部多条纹且反差明显。
虹膜-深褐;嘴-粉色,嘴峰及下嘴端灰色;脚-粉红。
叫声:于繁殖区鸣声似白眉鹀但较缓慢而少嘁喳声,从茂密森林的树栖处发出。联络叫声为短促的ziit而似灰头鹀。
辨识方法:腰褐色;
黄眉鹀,腰褐色
黄眉鹀下体偏白,纵纹深褐色,黑色的下颊纹分散融入胸部纵纹
地理分布
黄眉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黄眉鹀繁殖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北。越冬在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不常见。越冬在长江流域及南方沿海省份的有稀疏矮丛及棘丛的开阔地带。
生活习性
黄眉鹀
通常见于林缘的次生灌丛。常与其他鹀混群。
保护现状
黄眉鹀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