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dumetorum,英文名:Blyth’s Reed Warbler)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
布氏苇莺具深色的细眼纹,短的白色眉纹,清晰的浅色眼先,但无深色上眉纹,繁殖于欧洲至西北亚;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及缅甸。栖于潮湿的荆棘丛、沼泽灌丛及草地。
中文学名:布氏苇莺
拉丁学名:Acrocephalus dumetorum
英文俗名:Blyth’s Reed Warbler
命名作者:Blyth, 184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苇莺科(Acrocephalidae)
中文属名:苇莺属(Acrocephal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5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鸟种简介
布氏苇莺
雀形目 > 莺科 > 苇莺属 ,英名Blyth’s Reed Warbler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Acrocephalus dumetorum
特性
中等体型(14.5厘米)的暗灰褐色无纵纹苇莺。两翼短而圆。具深色的细眼纹,短的白色眉纹,清晰的浅色眼先,但无深色上眉纹。嘴长,上颚中线及尖端色深。比芦苇莺或稻田苇莺色冷而多灰色,且腰与上体余部同色。下体白,颈侧、上胸及两胁沾皮黄。
布氏苇莺
虹膜-橄榄色;嘴-偏粉色,嘴端色深;脚-近褐色。
叫声
鸣声长而慢;厚重且模仿呱呱、唧唧、吱吱等声音后再返回tack tack及see-see-hue等短句。叫声包括尖厉刺耳的thik,生硬的chak及摩擦声cherr。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至西北亚;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及缅甸。
布氏苇莺
地理分布
迷鸟。自1986年来三次在香港米埔被捕捉。可能在中国西北部有繁殖。
生活习性
栖于潮湿的荆棘丛、沼泽灌丛及草地。甚吵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