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鸬鹚(学名:Microcarbo africanus,英文名:Reed Cormorant)是鸬鹚科小鸬鹚属的鸟类。
长尾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长尾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长尾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长尾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长尾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
中文学名:长尾鸬鹚
拉丁学名:Microcarbo africanus
英文俗名:Reed Cormorant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鲣鸟目(Suliformes)
中文科名: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
中文属名:小鸬鹚属(Microcarbo)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主要羽色:黑色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长尾鸬鹚
长尾鸬鹚
【中文别名】苇鸬鹚、非洲鸬鹚、非洲长尾鸬鹚
【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africanus长尾鸬鹚
【命名时间】Gmelin,1789
【英文名称】Long-tailedCormorant
【科属分类】鸟纲、鹈形目、鸬鹚科、鸬鹚属
外形特征
长尾鸬鹚长尾鸬鹚是一种小型鸬鹚,体长略长于50公分,翼展85公分左右。繁殖期呈现黑色闪绿光泽。翅膀上有银、黑色漂亮的斑纹。尾巴相对较长,很短的头冠,黄嘴,面部有红色或黄色斑纹,腹部白色。雌雄样子相仿。鸟嘴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鸟完全隐闭;眼先裸出;颈细长;两翅长度适中,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圆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蹠短而无羽;趾扁,后趾长,有蹼相连。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长尾鸬鹚分布图),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长尾鸬鹚长尾鸬鹚分布图
生活习性
长尾鸬鹚长尾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长尾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长尾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长尾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长尾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长尾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1808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烟油选T诨璋档乃拢の拆叼艘话憧床磺辶晕铩R虼耍墙柚羧竦?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245576.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听觉捕捉猎物。长尾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生长繁殖
长尾鸬鹚于树上或地面筑巢,一次产2至4枚卵。两性共同营巢,巢用树枝及海藻或水草等筑成,长尾鸬鹚轮流孵卵。4月中旬开始产卵,孵28天左右出雏。双亲都参加抚育雏鸟工作,喂
长尾鸬鹚雏的方法是把鱼贮藏于粗大的食管内,在喂食时,亲鸟张开嘴,雏鸟伸嘴入亲鸟的咽部,在亲鸟的口腔内啄食半消化的鱼肉。喂水时,亲鸟将取来的淡水从嘴喷出,注入雏鸟嘴里。雏属晚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