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英文名:Taiwan 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
台湾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俗名深山竹鸡,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主要栖息于深山茂密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内部山地。
中文学名:台湾山鹧鸪
拉丁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
英文俗名:Taiwan Partridge
命名作者:Swinhoe, 1864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繁殖区:东洋界 :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台湾山鹧鸪台湾山鹧鸪雄鸟的体长为36厘米,体重311克;雌鸟体长25米,体重212克。体羽与海南山鹧鸪相似,额暗灰色,头顶橄榄褐色,头侧黑色而杂有白色羽毛。眼周栗褐色,外缘黑色。上体大致为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颏、颊、耳羽等都是白色,连成一条宽带。喉部鲜红色。颈部有黑色鳞状斑组成的宽阔横带。胸和两胁暗灰色,两胁有白色纵纹。腹部白色。嘴黑色,腿、脚红色。
地理分布
台湾山鹧鸪是我国的特产鸟类,分布于台湾的宜兰、台东、花莲等县境内的山地。
生活习性
台湾山鹧鸪台湾山鹧鸪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原始阔叶林中,多在林下灌丛或草丛中活动,有时也出现于林缘灌丛与草丛,甚至出现于裸露的悬崖地带。善于隐蔽。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平时多呈2一3只的小群活动。活动多在林间地面上,晚上则栖息于树枝上。每当清晨和黄昏时刻,常发出一连串清晰而宏亮的叫声,且愈叫愈高,当叫到最高时,又会突然急降而下,重复鸣叫,鸣声似“咕噜,咕噜……丢鼓—丢鼓一(gurw, gurw)”声,越升越高至高潮时突然回落。由于鸣声清脆宏亮,很远就能听到,而且多是在清晨和黄昏固定时刻鸣叫,比较准时,所以当地群众称它为“时钟鸟”。
主要以植物种子、浆果、嫩芽、嫩枝、嫩叶等为食,也吃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时常用脚在地上刨食。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6月份,营巢在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周围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发现,但有时也在林下植物较稀疏的地方营巢而不甚隐蔽。每窝产卵6—8枚,卵白色而富有光泽,被有暗色云雾斑。卵的大小为40×30毫米。孵化期24天。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警戒。雏鸟孵出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
保护现状
台湾山鹧鸪作为食物被捕猎:因其易于饲养,且肉质鲜美,遂成野味店愿意收购的鸟类,故面临颇大的狩猎压力。
栖息地破坏:杀虫剂、木材生产和扩耕而造成的森林破坏。
保护现状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未定 生效年代: 1996
保护现状
台湾山鹧鸪保护措施:建议列为中国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现状调查:鉴于近期记录的缺乏,有必要开展一项范围广泛的调查,并特别评估台湾山鹧鸪在保护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