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黑顶奇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顶奇鹛的图片

黑顶奇鹛(学名:Heterophasia capistrata,英文名:Rufous Sibia)是噪鹛科奇鹛属的鸟类。

黑顶奇鹛(学名:Heterophasia capistrata),是雀形目画眉科奇鹛属的一种画眉,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不丹、中国大陆西藏和尼泊尔。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黑顶奇鹛的平均体重约为39.4克。栖息地包括温带森林、乡村花园、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和耕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注意红棕色的黑顶奇鹛不是灰黑色的黑头奇鹛。

中文学名:黑顶奇鹛

拉丁学名:Heterophasia capistrata

英文俗名:Rufous Sibia

命名作者:Vigors, 183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噪鹛科(Leiothrichidae)

中文属名:奇鹛属(Heterophasi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2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

体大(23.5厘米)而优雅的棕色奇鹛。头黑且略具羽冠。尾具黑色次端带,羽基部棕黄色。翼上多灰色,次级飞羽及初级覆羽近黑而端灰。

虹膜-红褐;嘴-黑色;脚-粉褐。

叫声:鸣声为似笛声的tee-dee-dee-dee-dee-o-lu,前五声为单音,第六声最低,末声于其间。告警时发粗哑的chrai-chrai-chrai-chrai-chrai。叫声为快速的chi-chi声。

黑顶奇鹛:亚成鸟
黑顶奇鹛:亚成鸟

地理分布

黑顶奇鹛地理分布图
黑顶奇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阿萨姆。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于西藏南部春丕河谷,可能西藏东南部(bayleyi)及西藏南部聂拉木及珠穆朗玛地区(nigriceps)也有分布。

亚种分化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藏南亚种(学名:Heterophasia capistrata bayleyi)。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不丹东部Taktoo。

黑顶奇鹛珠峰亚种(学名:Heterophasia capistrata nigriceps)。分布于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生活习性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

主要以甲虫、毛虫、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花粉等植物性食物。

栖于海拔2200~2600米的混交林。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性吵嚷。绝对的树栖型,甚活跃于多苔藓的树枝上觅食。常加入混合鸟群。常成对活动,冬季也常集成5-6只的小群,有时亦与其他小鸟混群。常在长满苔藓和地衣的树干或树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有时也飞到林下灌木上活动和觅食,很少下到地面。性活跃,善隐藏,常常隐藏在树枝叶间,不易看见。

但该鸟善鸣叫,而且鸣声悦耳,特别是春夏季,整天在领地上鸣唱不息,鸣声多为四五个或六七个音节的哨声,其声似‘弟弟去哪里’或‘滴、滴、滴、滴’。常常听见叫声而难于见到鸟。

生长繁殖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海拔1500-2600m的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巢多置于松树侧枝上茂密的枝叶间,距地高3-15m,隐藏极好。巢呈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根、松针和植物纤维等材料构成,内垫细的草茎和根。雌雄亲鸟共同营巢。

每窝产卵通常2-3枚,卵淡蓝色或淡灰蓝色、被有红褐色和淡灰紫色斑点,卵为椭圆形,大小为24mm×19mm。

孵卵由雌鸟承担,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保护现状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

黑顶奇鹛在我国仅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黑顶奇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