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长尾缝叶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活习性

长尾缝叶莺的图片

长尾缝叶莺(学名:Orthotomus sutorius,英文名:Common Tailorbird)是扇尾莺科缝叶莺属的鸟类,又叫普通缝叶莺。是体小(12厘米)的棕顶冠而腹白的莺。繁殖期雄鸟的中央尾羽由于换羽而更显延长。歌声比较单调,尾巴喜欢上扬,飞动时翅膀拍打还会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活泼!

中文学名:长尾缝叶莺

拉丁学名:Orthotomus sutorius

英文俗名:Common Tailorbird

命名作者:Pennant, 176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扇尾莺科(Cisticolidae)

中文属名:缝叶莺属(Orthotomu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6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长尾缝叶莺:形态特征图
长尾缝叶莺:形态特征图

体小(12厘米)的棕顶冠而腹白的莺。

尾长而常上扬;额及前顶冠棕色,眼先及头侧近白,后顶冠及颈背偏;背、两翼及尾橄榄绿色,下体白而两胁灰。于繁殖期雄鸟的中央尾羽由于换羽而更显延长。亚种inexpectatus 的脸颊及耳羽无细纹;longicauda的上体色深。

虹膜-浅皮黄;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粉色;脚-粉灰。

叫声:极响亮而多重复的刺耳叫声te-chee-te-chee-te-chee或单音的twee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长尾缝叶莺和黄腹山鹪莺的区别:虽然两者背部都是黄绿色,尾巴很长,但长尾缝叶莺有显著棕褐色头部,不似黄腹山鹪莺腹部沾黄。另外,长尾缝叶莺与山鹪莺属的鸟类嘴型也不一样,注意与褐头鹪莺(即纯色山鹪莺)等区别。

长尾缝叶莺,作者牛哥
长尾缝叶莺,作者牛哥
黄腹山鹪莺,作者大小刚
黄腹山鹪莺,作者大小刚

地理分布

长尾缝叶莺:地理分布图
长尾缝叶莺: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及爪哇。我国分布于西藏墨脱、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海南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至海拔1500米高度。亚种inexpectatus见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longicauda于中国华南、东南及海南岛。

生长繁殖

长尾缝叶莺,作者牛哥
长尾缝叶莺,作者牛哥

繁殖期:四月至八月间繁殖。

筑巢
长尾缝叶莺幼鸟,作者远地人
长尾缝叶莺幼鸟,作者远地人

巢的结构:独特,一或两块树叶缝在一起,形成杯状,承托细小的圆形巢。

喜欢在菜地瓜棚钻上钻下觅食,然后在带刺的荆棘堆里筑巢,鸟巢非常漂亮,完全是编织业界的典范:外层用细草层层精细编织,并将周围生长的绿叶也缝贴在鸟巢表面,很是隐蔽,内部用棉絮羽毛铺垫,看着就安逸。选择在天然屏障里安居是智慧的表现,可惜的是它们却总喜欢选择在小路边相对容易暴露的荆棘堆所以每到繁殖季节,总能够看到拎着鸟巢兴奋飞奔的小孩,很是可惜。

杜鹃的宿主

大多数杜鹃鸟靠“巢寄生”的方式来繁殖后代,他们不自己营巢,而是通过偷偷地或是粗暴地赶跑其他正在孵蛋的小鸟,然后把自己的一枚蛋产到他人巢中,同时会把人家一个蛋拿走。鸟巢的主人就在糊里糊涂中帮杜鹃把蛋孵化。当杜鹃的小鸟出壳后,就会本能地把巢中其他的雏鸟或蛋拱出巢外,使自己成为独崽,巢的主人,也就是杜鹃的义亲,就会忙碌地捉虫回来喂养他们的“孩子”,直到他长大,飞走。这是2011年9月在南宁市某单位大院内拍摄到的,两只长尾缝叶莺在喂养一只个头比他们大得多的八声杜鹃幼鸟。

长尾缝叶莺义亲喂食个头比自己大一截的八声杜鹃幼鸟
长尾缝叶莺义亲喂食个头比自己大一截的八声杜鹃幼鸟
长尾缝叶莺义亲喂食个头比自己大一截的八声杜鹃幼鸟
长尾缝叶莺义亲喂食个头比自己大一截的八声杜鹃幼鸟

生活习性

长尾缝叶莺
长尾缝叶莺

习性:多见于稀疏林、次生林及林园。性活泼,不停地运动或发出刺耳尖叫声。常隐匿于林下层且多在浓密覆盖之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长尾缝叶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