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螺鸢(学名:Rostrhamus sociabilis,英文名:Snail Kite)是鹰科食螺鸢属的鸟类。
食蜗鸢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45厘米,上体羽毛深蓝色,头和下体羽毛灰白色或杂色,腿爪黄色有黑爪尖,眼睛棕红色。广泛栖息于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栖息于沼泽,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区。主要食谱是蜗牛属的福寿螺,偶尔也吞食海龟,在干旱时期也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中文学名:食螺鸢
拉丁学名:Rostrhamus sociabilis
英文俗名:Snail Kite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7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食螺鸢属(Rostrhamus)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s Florida and Caribbean to ne Argentin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食螺鸢食蜗鸢
中文学名:蜗鸢
拉丁学名:Rostrhamussociabilis
别称:螺鸢、食蜗鸢、食螺鸢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齿鹰亚科
亚种:3种
命名时间:Vieillot,1817
英文名称:SnailKite
英文名称:EvergladeKite
外形特征
食螺鸢食蜗鸢
蜗鸢是一种中型猛禽,身长45cm,翼展120cm,体重360-520g,寿命17年。成年雄性的整个头部,背部,翅膀,胸部,蜗鸢腹部,侧腹和大腿形成一个整体的深石板灰色,展开的羽毛和尾巴羽毛几乎是黑色。上体覆盖有少许棕灰色的色彩。尾巴底面和尾部根基是白色。虹膜深红色,有的亚种有白眼眉,眼睛的黄亮色在各时期不同。蜡质,口角的色彩也不尽相同。雌性头顶和脖子大多是灰色的羽毛,头颈部两侧是黑色,腹部的羽毛,中间有一个红色覆盖的边界,尾巴下类似雄性,虹膜橙色,脸部有裸露的皮肤。
亚成鸟下体有轻微的棕色。直到3或4岁时才长成类同成鸟的羽毛。未成年的亚成鸟无法区分它们的性别。酷似成年雌鸟,羽毛上有暗的褐色条纹,虹膜为褐色。面部皮肤和脚都是黄色。
地理分布
食螺鸢食蜗鸢分布图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环境
食蜗鸢经常光顾的地区主要是沼泽,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区。它们的主要食物源是属于蜗牛的福寿螺,而这些食物的栖息地可以被定性为有常设新鲜水源的地域。食蜗鸢栖息的地方一般是小灌木和树木,巢址离地面很少有超过1米高,一般选择冬青树,柳树和番石榴,最常见的是乌桕树。在佛罗里达州,也选择访问芦苇丛和蒲草附近的地区。
生活习性
食蜗鸢是在沼泽地群居和游牧的鸟类。在干旱期间要离开自己的巢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栖息地的水产品产区。有时在栖息地和觅食地来往要飞行相当大的距离。这种猛禽在繁殖季节非常活跃,由众多鸟类在此期间进行空中杂技表演。雄性会进行短暂飙升,并在空中急速盘旋,缓慢拍击翅膀。在此之后,会邀请雌性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巢和提供的食物。
食蜗鸢的食谱和菜单几乎完全是蜗牛属的福寿螺,偶尔也吞食海龟,在干旱时期偶尔食小型哺乳动物。
生长繁殖
食螺鸢食蜗鸢
食蜗鸢因为是游牧鸟类,所以伴侣在繁殖期间结成联盟,但夫妻关系并不巩固。在佛罗里达州产卵期长达5个月,所以常修建三个或四个窝,如果伴侣关系破裂,卵还没有孵化,就必须寻求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所以它们和别的同类也保持同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便于积极参与育雏和饲养,但如果在同一个繁殖期孵两窝,就会有75%的巢中较弱和病雏被父母遗弃。蜗鸢的领土意识非常强,在产卵期间,它们会为捍卫巢址和周围的小区域而打斗,巢址一般选择在食物丰富的水域边,在沼泽边的树木上可以俯瞰沼泽植被。巢虽然相当大,但结构松散,比较脆弱,往往会被破坏导致损失,建巢一般选在雨季开始的80天前,产卵季节为2月至6月,这些鸟会按季节来控制孵化期处于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虽然蜗鸢经常返回同一个地方的旧巢,但每年也几乎尝试总是会建立一个新的巢。建巢时间要花费4至18天不等的工作量,都是由雄性为主,雌鸟辅之。
食蜗鸢通常一窝产3枚卵,每两天产一枚,白色或棕色。父母交替孵化27-28天。雏鸟孵化后仍留巢23-30天,这期间由父母继续喂养。起飞后,仍然偶尔依赖喂食,直到达到约11周龄后才完全自立。
生态价值
食蜗鸢是福寿螺的天敌,引进它们可以有效的控制福寿螺的数量。福寿螺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之淡水或半淡咸水中,即湖沼、池塘、沟渠等静水水域。栖息于10—100cm水深之边缘地带,适当的水温为25—30℃之间。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在当地因为有鹰隼类为其天敌,因此危害不明显。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到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福寿螺虽然好吃,却给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水稻种植造成相当大的危害。目前福寿螺已经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现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海南、四川、重庆、台湾等省市。
保护现状
食蜗鸢的种群由于其栖息地退化而受到威胁。湿地表面积大大减少,水葫芦形成厚厚表层使水面变得更加难以获取食物,农药和有毒物质的危险。自1967年以来被列为濒临灭绝的物种得到保护措施。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齿鹰亚科介绍
齿鹰亚科Milvinae有5属10种。中型猛禽。常食腐。包括食螺鸢(螺鸢)Rostrhamussociabilis、黑臀食螺鸢(细嘴螺鸢)Rostrhamushamatus、双齿鹰Harpagusbidentatus、棕腿齿鹰Harpagusdiodon、密西西比灰鸢Ictiniamississippiensis、南美灰鸢(铅灰鸢)Ictiniaplumbea、赤鸢(红鸢)Milvusmilvus、黑鸢Milvusmigrans、啸鸢Haliastursphenurus、栗鸢Haliasturindus。我国有黑鸢和栗鸢,分布于非洲、印度、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分类地位
食螺鸢属Rostrhamus(snailkites)
黑臀食螺鸢(细嘴螺鸢)Rostrhamushamatus
食螺鸢(螺鸢)Rostrhamussociabilis(Evergladekite)
齿鹰属Harpagus(double-toothedandrufous-tailedkites)
双齿鹰Harpagusbidentatus(double-toothedkite)
棕腿齿鹰Harpagusdiodon(rufous-thighedkite)
灰鸢属Ictinia(Mississippikites)
密西西比灰鸢Ictiniamississippiensis(Mississippikite)
南美灰鸢(铅灰鸢)Ictiniaplumbea(plumbeouskite)
鸢属Milvus(blackkites)
黑鸢Milvusmigrans(blackkite)
赤鸢(红鸢)Milvusmilvus(redkite)
栗鸢属Haliastur(Brahminykiteandwhistlingkite)
栗鸢Haliasturindus(Brahminykite)
啸鸢Haliastursphenurus(whistlingk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