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绿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plumbeitarsus,英文名:Two-barred Warbler),为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繁殖于针落叶混交林、白桦及白杨树丛,高可至海拔4000米。分布于内蒙古、东北、河北、山东、山西、西至青海、甘肃、四川、西藏、南至广东、云南、西藏、海南等地。
中文学名:双斑绿柳莺
拉丁学名:Phylloscopus plumbeitarsus
英文俗名:Two-barred Warbler
命名作者:Swinhoe, 186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柳莺科(Phylloscopidae)
中文属名:柳莺属(Phylloscop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9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褐色
分类地位
双斑绿柳莺:旧羽(worn),摄于印度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注:有著者将此种另作一种(参见Sibley & Monroe, 1990)或作为暗绿柳莺的一个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Baker, 1997)。这些类型在地理分布上基本无重叠,我们认为在无足够的信息时最好把此种作为暗绿柳莺超种P. trochiloides 中的一异域种。
外形特征
双斑绿柳莺
中等体型(12厘米)的深绿色柳莺。具明显的白色的长眉纹而无顶纹,腿色深,具两道翼斑,下体白而腰绿。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蓝灰。
叫声:响亮特别的干涩似麻雀的三音节平调chi-wi-ri声。鸣声似暗绿柳莺。
双斑绿柳莺(摄于泰国)
双斑绿柳莺(摄于青海近四川边境)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双斑绿柳莺与暗绿柳莺的区别为大翼斑较宽较明显并具黄白色的小翼斑,上体色较深且绿色较重,下体更白。有时头及颈略沾黄色。
双斑绿柳莺较极北柳莺体小而圆。
双斑绿柳莺与黄眉柳莺的区别在嘴较长且下嘴基粉红,三级飞羽无浅色羽端。
地理分布
双斑绿柳莺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东北,越冬至泰国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经中国大部地区而于海南岛越冬。
生活习性
双斑绿柳莺
繁殖于针落叶混交林、白桦及白杨树丛,高可至海拔4000米。越冬于次生灌丛及竹林,高至海拔1000米。
双斑绿柳莺在消灭害虫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虫种类有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虫,而这些都是有害种类,例如蝽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有时也食杂草种子及植物种子。在迁徙时,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大力保护。
生长繁殖
双斑绿柳莺(摄于印度)
它筑巢的地点极为隐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中,或在地面凹窝中,以树皮纤维及草茎编织成球状巢,出入口开在巢的一侧。巢壁内常混有大量苔藓和蕨类以及羽毛、兽毛等,有着伪装鸟巢的本能,能衔取藓和树皮盖在球状巢的巢顶上,厚度可达6厘米,从表面上很难发现它的巢。它们出入在一个很不规则的洞口,巢口直径4-5厘米,巢高8-11.5厘米,巢宽9厘米,内径5-6厘米,巢深2-6厘米。黄眉柳莺满窝卵为4枚,白色,有红褐色细斑,特别在钝端密集成环轮。
卵的大小为14.8×11.4毫米,卵重0.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