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鸫(学名:Turdus obscurus,英文名: Eyebrowed Thrush)是鸫科鸫属的鸟类。是中等体型(23厘米)的褐色鸫。白色眉纹明显,上体橄榄褐,头深灰色,胸带褐色,腹白而两侧沾赤褐。甚常见的过境鸟,除青藏高原外遍及中国全境。
中文学名:白眉鸫
拉丁学名:Turdus obscurus
英文俗名:Eyebrowed Thrush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1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眉鸫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23厘米)的褐色鸫。白色过眼纹明显,上体橄榄褐,头深灰色,眉纹白,胸带褐色,腹白而两侧沾赤褐。
雄鸟:头、颈灰褐色,具长而显著的白色眉纹,眼下有一白斑,上体橄榄褐色,胸和两胁橙黄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头和上体橄榄褐色,喉白色而具褐色条纹。其余和雄鸟相似,但羽色稍暗。
叫声:单薄的zip-zip声或拖长的tseep联络叫声。
虹膜-褐色;嘴-基部黄色,嘴端黑色;脚-偏黄至深肉棕色。
白眉鸫,上为雄鸟,下为雌鸟
白眉鸫,左为亚成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眉鸫与白腹鸫的区别:白腹鸫无白色眉纹,胸和两胁不为橙黄色;
白眉鸫与赤胸鸫的区别:赤胸鸫无眉纹。
白眉鸫与褐头鸫的区别:褐头鸫胸和两胁为灰色,而白眉鸫两胁为红褐色。褐头鸫在中国境内数量稀少。
褐头鸫:雄鸟
褐头鸫:雌鸟
地理分布
白眉鸫地理分布图
甚常见的过境鸟,高可至海拔2000米的开阔林地及次生林,分布除青藏高原外遍及中国全境,部分鸟在中国极南部及西南越冬。
国内分布:白眉鸫在我国种群数量不甚丰富。国内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长白山等地;迁徙或越冬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贺兰山、乌拉特旗、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陕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岛、香港和台湾等地。
国外分布: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朝鲜,越冬于日本、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印度阿萨姆、尼泊尔、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等地。
生活习性
白眉鸫
习性:于低矮树丛及林间活动。性活泼喧闹,甚温驯而好奇。
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亦见成群。性胆怯,常躲藏。
生长繁殖
白眉鸫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小树或高的灌木枝杈上,距地高1-5m,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树枝、枯草茎、须根和泥土等构成。巢的大小为外径12cm,内径9cm,高l0cm,深5cm。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6枚,多为5-6枚。卵的大小为24-30.5mm×19.2-21.5mm。
在我国北方为夏候鸟,南方为旅鸟或冬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南迁。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上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杨桦林中,尤以河谷等水域附近茂密的混交林较常见,迁徙和越冬期间也见于常绿阔叶林、杂木林、人工松树林、林缘疏林草坡、果园和农田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