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紫啸鸫(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英文名:Taiwan Whistling Thrush)是鹟科啸鸫属的鸟类。
台湾紫啸鸫(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全长约280毫米。除胸、腹和翼的覆羽有蓝色光泽外,其余体羽均为紫蓝色。栖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溪流附近。以昆虫、两栖类和鱼类为食。是台湾特有鸟类。和紫啸鸫外形十分相似。
中文学名:台湾紫啸鸫
拉丁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
英文俗名:Taiwan Whistling Thrush
命名作者:Gould, 186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啸鸫属(Myophonus)
繁殖区:东洋界 :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9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基本资料
台湾紫啸鸫
鹟科啸鸫属的鸟类,为台湾特有种,属于高山性鸟类,体型是台湾鸫科中最大者,雌雄羽色相同,全身为浓紫蓝色,具有金属光泽,上体无金属闪辉羽片,胸具蓝色闪辉羽片。
虹膜-红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悠扬而尖厉的zi或sui yi声。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台湾特有种。
分布状况:喜于海拔600~1500米茂密森林间的溪流。
生活习性
台湾紫啸鸫
似其他啸鸫。
台湾紫啸鸫分布于二千公尺以下的山涧溪流附近,在台湾常见的溪涧鸟类中,台湾紫啸鸫是体型最大的,常单独出现在溪流旁的岩石或潮湿的林地,也曾在石碇及阳明山公园看到牠停栖于屋脊上。只要有清澈的溪流,便不难发现牠的踪迹,宝蓝的羽色配上一对红眼睛,与溪流岩石形成极鲜明的对比。停栖时牠常上下摆动并扇开尾巴,叫声极为特别,像是老旧脚踏车尖锐的煞车声。
捕食水边或水中昆虫,亦好吃小鱼虾。营巢于岩壁隙缝、树基窟窿处、桥墩基部,或隧道内壁,有时亦筑于游客频繁出入的山间凉亭或宾馆屋檐,以草茎、藓苔为材。
生长繁殖
繁殖于中、低海拔山区,大抵栖息于溪流附近,尚称普遍。繁殖期以外多单独活动。通常出现于溪边岩上,慢慢跳跃前进,无法飞行长距离,而善于滑翔飞行,栖止时有尾羽上下拍动的习性。
台湾紫啸鸫繁殖期约为2-7月。雌雄共同筑巢、孵卵、育雏、随护,雌鸟负责孵卵期间,雄鸟负责觅食给雌鸟。每次排卵1-3枚。育雏期间雌雄鸟会叼走白色食丸抛弃。如果第一次繁殖失败(2-4月),可以立即进行第二次繁殖,但是否在繁殖期(无论成败)都有两次繁殖行为不详。幼鸟离巢时,双亲在侧随护,往往幼鸟必须从高处飞落,据观察,亲鸟会吸取教训,逐年调整筑巢位置。亲鸟随护时,会对接近的人、鸟或其他动物先以凄厉啸声警告,继而追逐攻击(曾目击攻击台湾蓝鹊)。亲鸟随护出巢幼鸟时间长达一个月。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