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绒鸭(学名:Polysticta stelleri,英文名:Steller’s Eider)是鸭科小绒鸭属的鸟类。
小绒鸭(学名:Polysticta stelleri)为鸭科小绒鸭属的鸟类,俗名绒鸭。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北极海岸、北美洲(阿拉斯加海岸及附近岛屿、芬兰、挪威、勘察加半岛、阿留申半岛、千岛群岛、西伯利亚滨海区、朝鲜半岛海岸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黑龙江河口、乌苏里江河口)等地,多栖息于苔原冻土、冰封海面以及清水海岸。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堪察加半岛。
中文学名:小绒鸭
拉丁学名:Polysticta stelleri
英文俗名:Steller’s Eider
命名作者:Pallas, 1769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小绒鸭属(Polysticta)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Siberia, Alaska
非繁殖区:n 太平洋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基本资料
小绒鸭
拉丁名称:Somateriamollissima
英文名:CommonEider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目:雁形目Anseriformes
科:鸭科Anatidae
族:秋沙鸭族(绒鸭族)
属:绒鸭属Somateria
水平飞行最快的鸟:小绒鸭,76千米/小时。
鸟种简介
小绒鸭,形小(45厘米)的近黑色海鸭。繁殖期雄鸟易识别,头白色,颈环、眼圈、颏及枕斑黑色;
小绒鸭
奶白色的胸部两侧有一黑点。长长的肩羽黑白色。雌鸟及繁殖后的雄鸟深褐色,眼圈色浅;绿色翼镜前后有白色缘;形长的翅羽具光泽。雄鸟翼上覆羽白色,拢翼时成一道白色条纹。飞行时下翼白色。虹膜-红褐色;嘴-蓝灰;脚-蓝灰。
外形特征
小绒鸭身长43-50cm,翼展69-76cm,体重860g,体大而圆,喙有隆起。春季,雄绒鸭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雄外形不同,图示的是雄鸭,雌绒鸭身体的大部分则呈褐色雌鸭有些像麻鸭。幼年绒鸭雌雄差别不大。
小绒鸭
欧绒鸭是最大的海鸭,有些有迁移行为,是一种体形小近黑色的海鸭。繁殖期雄鸟易识别,头白色,颈环、眼圈、颏及枕斑黑色;奶白色的胸部两侧有一黑点。长长的肩羽黑白色。雌鸟及繁殖后的雄鸟深褐色,眼圈色浅;绿色翼镜前后有白色缘;形长的翅羽具光泽。雄鸟翼上覆羽白色,拢翼时成一道白色条纹。飞行时下翼白色。冬天的羽毛,其余的体羽相似,头部和胸部有白色斑点。雌鸭有黑褐色羽毛,头上的羽色稍微清晰,眼睛周围有驼色延脖子上的颜色向下略减淡。虹膜红褐色;鸭喙和脚蓝灰色。
小绒鸭体大膘肥,绒乎乎的,这是北极的气候所使。春季,雄绒鸭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绒鸭身体的大部分则呈褐色。在所有的绒鸭当中,鸥绒鸭是最大的,主要栖息于大海上,环北级分布。
叫声:炫耀时雄鸟发出低沉的似croons的叫声及短吠声。雌鸟发出低沉吠叫、嗥叫及哨音。其他时候相当安静。
地理分布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小绒鸭小绒鸭分布图
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国有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的极地。越冬于北欧、北美洲西北部并由阿留申群岛至堪察加半岛及日本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etal.,1994)。为罕见冬候鸟。越冬区在黑龙江的乌苏里江河口地带;1985年在北戴河(河北省)曾有过记录。
生活习性
小绒鸭
栖息于北极苔原,靠近海岸的淡水区,岩石海湾,大型水电站。地理范围是位于沿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东部海岸,白令海峡的两岸。它冬天到白令海的南部和北太平洋,但它永远不会远至阿留申群岛以南。另有一庞大的群体,冬天活动于挪威峡湾和波罗的海沿岸的斯堪的纳维亚。繁殖于淡水水塘,但栖于沿海水域近溪流出海处。结群活动。游泳时尾常上翘。
杂食性,以藤壶,蛤,贻贝等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为主,也吃水生昆虫,蠕虫和小鱼、蠕虫、甲壳等动物。
小绒鸭
繁殖于淡水水塘,但栖于沿海水域近溪流出海处。结群活动。游泳时尾常上翘。小绒鸭的孵化期为21-28天,这期间,雌绒鸭极少离开自己的巢区,一心一意扑在繁殖后代上。小绒鸭一旦破壳而出,就可随妈妈一起来到海边,一边嬉戏,一边不停地潜入水中捞取食物。在通常情况下,几个家庭的小绒鸭会联合起来,过着集体生活,就像是幼儿园似的。这时,绒鸭的母亲们,甚至连小绒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前来照料,小绒鸭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到九月份,它们便能展翅飞翔,于是开始西行,迁入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海湾去越冬。
生长繁殖
小绒鸭用大量枝、叶、青草、海藻等筑巢底,将绒毛排列在巢中作内衬。
小绒鸭
巢穴选在岩石或草木隐蔽的地方。白天在潮汐下觅食,潜水10-18m深度,使用翅膀在水下划水,用翅膀直线飞出水面。能嚼碎贝壳的硬壳及其砂囊。每年晚夏季节,北极地区的岛屿四周被水环绕着,北极狐等很难涉足其中。此时,欧绒鸭便开始在岛屿上筑巢繁殖,巢通常建于浮木或一丛海草下面,用以避风。雌绒鸭每窝产蛋1~10枚(平均5个)。
小绒鸭
令人惊奇的是:欧绒鸭的巢区十分靠近一种海鸥的巢,而这种海鸥并不好相处,是绒鸭卵和幼雏的捕猎者,既然如此,为何欧绒鸭仍然喜欢与这种海鸥做邻居呢?原来欧绒鸭正是借助这种海鸥的力量,将其更强大的敌人如贼鸥、北极狐等赶走,使这种海鸥在保护自身巢区的同时,也使欧绒鸭免遭侵害。欧绒鸭的这种牺牲局部利益以换取更大好处的做法,确实是很聪明的。一夫一妻制。每年一窝3-5枚,蛋壳的颜色有浅橄榄油色、带褐色橄榄油色和灰橄榄油色等,卵长7.6cm,由雌鸭孵育25-30天。孵化后幼雏由雌鸭带领,在母鸭和其他雌鸭喂食下,56天后开始能飞行。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易危(VU)。
小绒鸭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