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苇鳽(学名:Ixobrychus minutus,英文名:Little Bittern)是鹭科苇鳽属的鸟类。
小苇鳽(学名:Ixobrychus minutus)为鹭科苇鳽属的鸟类。分布于亚洲中部、欧洲中部及南部、非洲、印度、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一般生活于沼泽及湖边以及营巢于沼泽草丛中或树上。主要在黄昏、晚上和清晨觅食。白天隐藏在芦苇或其他茂密的植物丛中。食物主要为各种小鱼、蛙、蝌蚪、水生和陆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士。
中文学名:小苇鳽
拉丁学名:Ixobrychus minutus
英文俗名:Little Bitter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苇鳽属(Ixobrychus)
繁殖区:古北界, 非洲 : s, c Europe to c Asia, nw India, Afric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51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小苇鳽
体小(35厘米)的偏黄色或黑白色苇鳽。
成年雄鸟:绒白色,顶冠黑色,两翼黑色具近白色的大块斑,嘴红色。
雌鸟:黄褐色,上体具褐色纵纹,下体略具纵纹,翼褐色而具皮黄色块斑。
幼鸟:似缩小了的大麻鳽,多具杂斑和纵纹。
虹膜-黄色至橘黄色;嘴-雄鸟红色,雌鸟黄色;脚-黄色。
叫声:求偶鸣叫为嘟哝声gook,每2~3秒重复一次。不安时发出响亮的鼻音 kekekeke。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小苇鳽和姬苇鳽的区别:都具显著黑色上体,但小苇鳽胫部被羽直达关节,而姬苇鳽胫部羽毛未达关节。小苇鳽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姬苇鳽在中国没有分布。
小苇鳽:顶冠黑色,胫部被羽直达关节
姬苇鳽:胫部覆羽未达关节
地理分布
小苇鳽
小苇鳽
小苇鳽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西西伯利亚、亚洲中部和西南部、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尼泊尔、非洲、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共分化为5个亚种,我国仅分布有指名亚种,见于新疆阿克苏、沙雅、喀什、库尔勒、尉犁、、天山等地,为旅鸟或冬候鸟,此外偶尔还见于江苏、上海崇明岛和香港。
小苇鳽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富有芦苇、蒲草、灌丛等植物的湖泊、水塘、池沼、水渠岸边,也栖息于树林中流速缓慢的河流与溪边。夜行性。通常在黄昏和晚上活动,白天多隐蔽在芦苇丛和其他茂密的植物丛中。但有时白天也活动。性隐蔽,行动极为谨慎小心。稍有声响,或当它们感觉列有人到来时,常常向上伸直头颈,长时间的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就象一件标本或一株枯草,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将它们同四周的芦苇和树枝区分开来,只有走到它的跟前,它才“扑”地一声飞走了。这是它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的非常奇妙的模拟环境的本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隐藏得非常巧妙,这种现象被称为“拟态”。虽然动物中的拟态现象很多,但在鸟类中却比较少见,小苇鳽是可以算是最为出色的。
生长繁殖
小苇鳽
小苇鳽
小苇鳽在繁殖期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呈家族活动,其他时间大多单独活动。常沿着水域岸边大步向前行走,步履轻盈,跨步较大,当遇到危险时也能迅速地奔跑。在厚密的芦苇丛中行动敏捷,行走自如,能用趾迅速的抓住长长的芦苇杆,起飞也较苇容易和灵活,但通常飞行的距离不大,起飞不久就又落下来。下降时多呈滑翔姿势落入芦苇丛中,也能在水上游泳,但极为笨拙,有时受伤以后还能试图通过潜入水下来逃避敌害。主要在黄昏、晚上和清晨觅食。白天隐藏在芦苇或其他茂密的植物丛中。食物主要为各种小鱼、蛙、蝌蚪、水生和陆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
小苇鳽每年春季于3月末至4月初陆续由南方越冬地迁到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陆续从繁殖地迁到越冬地。繁殖期为每年的5~8月。通常分散营巢于水边富有芦苇、灌丛或低矮柳树的水塘、池沼、湖泊与河流岸边,巢多筑于水边芦苇丛、灌丛中或者树上。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营巢。巢的结构较为简陋,主要由枯枝和芦苇茎、叶所构成。营巢时间约3~5天即可完成,但在产卵和孵卵期间,巢仍然在不断地进行修补,因此在孵卵的后期巢常常变得更大。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天产一枚,每窝产卵4~9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白色和淡绿色,到孵化后期则变为土色或暗褐色。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化,由雄鸟和雌鸟轮流承担,亲鸟护巢的本能很强,即使危险就在身边,也总是一动也不动。孵化期苇19~20天。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的时候弱软无力,在亲鸟的共同抚育下,大约经过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在巢中站立起来。三个星期以后,雏鸟便弃巢躲藏在芦苇丛或者树叶丛中,但仍由亲鸟继续喂养。直到大约一个月左右,它们才能飞翔和独立觅食。
保护现状
小苇鳽数量稀少,是我国珍稀鸟类,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应注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