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非洲秃鹳的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非洲秃鹳的图片

非洲秃鹳(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英文名:Marabou Stork)是鹳科秃鹳属的鸟类。非洲秃鹳栖居在河流、湖泊、沼泽、草地等地带,甚至靠近人类居住区,集群,日行性,飞翔沉重、缓慢。留鸟。颈下部的膨胀肉垂(喉囊)用于求偶炫耀,主要以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也捕食昆虫、鱼、鼠和鸟等活猎物。有时会翻食垃圾。

中文学名:非洲秃鹳

拉丁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

英文俗名:Marabou Stork

命名作者:Lesson, 1831

中文目名:鹳形目(Ciconiiformes)

中文科名:鹳科(Ciconiidae)

中文属名:秃鹳属(Leptoptilos)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生活习性

非洲秃鹳
非洲秃鹳

主要以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也捕食昆虫、鱼、鼠和鸟等活猎物。有时会翻食垃圾。

地理分布

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生长繁殖

非洲秃鹳
非洲秃鹳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大树上,每产1~4卵,孵化期29~31天,晚成鸟,3~4岁性成熟。

保护现状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I。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非洲秃鹳的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