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凤头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科研价值、相关报道

凤头鹰的图片

凤头鹰(学名:Accipiter trivirgatus,英文名:Crested Goshawk)是鹰形目鹰科鹰属中的一种中等猛禽,又名凤头苍鹰(台湾)、粉鸟鹰、凤头雀鹰。体长36~49厘米,体重360~530克,上体暗褐色。留鸟,通常栖息在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和山脚林缘地带,也出现在竹林和小面积丛林地带,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和村庄附近活动。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岛和台湾等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凤头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trivirgatus

英文俗名:Crested Goshawk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4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鹰属(Accipiter)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8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凤头鹰:形态特征图
凤头鹰:形态特征图

凤头鹰为中等猛禽,体长36~49厘米,体重360~530克。头部具有羽冠。体大(42厘米)的强健鹰类。具短羽冠。

成年雄鸟: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横斑,颈白,有近黑色纵纹至喉,具两道黑色髭纹。

亚成鸟及雌鸟:似成年雄鸟但下体纵纹及横斑均为褐色,上体褐色较淡。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

幼鸟上体暗褐,具茶黄色羽缘,后颈茶黄色,微具黑色斑;头具宽的茶黄色羽缘。下体皮黄白色或淡棕色或白色,喉具黑色中央纵纹,胸、腹具黑色纵纹或纵行黑色斑点。野外特征明显,容易识别。

虹膜—褐色至成鸟的绿黄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腿及脚黄色。

凤头鹰:成鸟
凤头鹰:成鸟
凤头鹰:成鸟飞行图
凤头鹰:成鸟飞行图
凤头鹰:幼鸟
凤头鹰:幼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凤头苍鹰的辨识技巧,作者吾爱北方苍鹰
凤头苍鹰的辨识技巧,作者吾爱北方苍鹰

生活习性

凤头鹰
凤头鹰

凤头鹰是留鸟。

通常栖息在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和山脚林缘地带,也出现在竹林和小面积丛林地带,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和村庄附近活动。性情善于藏匿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有时也栖息于空旷处孤立的树枝上。飞行缓慢,也不很高,盘旋飞行时双翼常往下压或抖动。有时也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盘旋和翱翔,盘旋时两翼常往下压和抖动,领域性很强。大多单独活动。

主要以蛙、蜥蜴、鼠类、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在森林中的地面上捕食,常躲藏在树枝丛间,发现猎物时才突然出击。

叫声较为沉寂,he-he-he-he-he-he的尖厉叫声及拖长的吠声。

生长繁殖

凤头鹰
凤头鹰

繁殖期4-7月。繁殖期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同时发出响亮叫声营巢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高大的树上,距地高6-30m。巢较粗糙,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放一些绿叶。营巢位置多在河岸或水塘旁边,离水域不远。如果繁殖成功,巢下年还将继续使用。

每窝通常产卵2-3枚,卵为椭圆形,大小为43-54mm×37-41mm。孵卵期间领域性极强,有时甚至攻击进入巢附近的人。

地理分布

凤头鹰:地理分布图
凤头鹰:地理分布图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四川峨嵋山、云南西北部和西部以及南部、贵州、广西、海南岛和台湾。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西南、台湾、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区域性非罕见,见于中国中南及西南包括海南岛(indicus)及台湾(formosae)

亚种分化

凤头鹰
凤头鹰

凤头鹰全世界共有11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区域性非罕见,见于中国中南及西南包括海南岛(indicus)及台湾(formosae)的低地森林。在香港现已常见。台湾亚种为我国的特产亚种,仅分布于台湾,不常见;分布于其他地区的是普通亚种,为留鸟,较为罕见,其中福建永泰和湖北十堰为近年才报道的新记录。

保护现状

凤头鹰
凤头鹰

数量较普遍,区域性非罕见,但种群数量不高。《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中列为稀有种;CITES1995年列入附录II;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科研价值

凤头鹰
凤头鹰

鹰科鸟类核型十分特殊,它具有较多的长度均匀的染色体,是一种较为匀称的核型,这种核型作为匀称和不匀称核型之间的中间类型而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对鹰科的凤头鹰进行的核型分析,对鹰科的物种分化及系统进化以及鸟类细胞遗传学的研究都有帮助。因而,凤头鹰极具科研价值。同时,凤头鹰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相关报道

凤头鹰
凤头鹰

1980 年首次在福建省发现凤头鹰的普通亚种(Accipiter trivirgatus indicus) 。2000年4月8 日在福州南屿桐坑村获得一只雌性凤头鹰,同时看2 只幼鸟,经鉴定为凤头鹰的台湾亚种( 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aosae),系福建鸟类亚种分布新纪录。标本保存于福建师大生物工程学院动物标本室。凤头鹰台湾亚种在福州的发现,说明了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原为台湾特有的凤头鹰台湾亚种已向福建地区迁移。

新浪网2007年4月12日报道:2007年4月10日,“绿眼睛”环保中心的志愿者在乐清东塔公园照顾一只左翅受伤的猛禽凤头鹰。这只凤头鹰是10天前由柳市镇孔先生捡到的。

2007年1月8日,摄影爱好者陈新之在上海东北角共青森林公园的林子中拍到一只大型猛禽。经鉴定,这是一只凤头鹰成鸟。凤头鹰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一般活动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上海从无该鸟种的记录。为进一步证实,几天后市野生动物保护站高级工程师袁晓等人也来到共青森林公园,再次拍摄到凤头鹰英姿。但事后通过照片辨认,却是一只亚成鸟。

新华网香港2007年1月17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17日说,一只在石硖尾发现的凤头鹰尸体经多项测试后,证实对H5N1禽流感病毒测试呈阳性反应。1月9日,渔护署职员在石硖尾健康院后山捡获到上述死鹰。该署发言人提醒市民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野生雀鸟及活家禽,并在接触禽鸟后洗手。有关专家相信,这与候鸟迁徙有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凤头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科研价值、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