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高山兀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高山兀鹫的图片

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英文名:Himalayan Vulture)属隼形目鹰科秃鹫亚科兀鹫属,是大型猛禽。注意,高山兀鹫不要误作高山秃鹫(不存在这个鸟种)。体长120厘米的浅土黄色鹫。栖息于干燥而严寒的高山。长时间在空中寻找动物尸体或动物病残体,发现后落地撕食。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数量稀少,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高山兀鹫

拉丁学名:Gyps himalayensis

英文俗名:Himalayan Vulture

命名作者:Hume, 1869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兀鹫属(Gyp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70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大型猛禽。体大(120厘米)的浅土黄色鹫。下体具白色纵纹,头及颈略被白色绒羽,具皮黄色的松软领羽。初级飞羽黑色。嘴形高大而侧扁,先端弯曲。

亚成鸟:深褐色,羽轴色浅成细纹。飞行显得甚缓慢。翼尖而长,略向上扬。2龄幼鸟上体羽缘为桂红色,下体桂红色但有白色条纹,头部的绒羽渐为丝状羽替代,颈部有很长的矛状羽;3龄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翎领有桂红色羽缘。

虹膜-橘黄;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偶尔发出咕嗒咕嗒的叫声及哨音。

高山兀鹫飞行图
高山兀鹫飞行图
高山兀鹫飞行图
高山兀鹫飞行图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高山兀鹫与兀鹫的区别:高山兀鹫尾较短,成鸟色彩一般较浅,下体纵纹较少,幼鸟色彩深沉。

地理分布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分布范围:中亚至喜马拉雅山脉。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及中部高海拔地区

国内主要分布省份: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国内分布在以下保护区:雪岭云杉、托木尔峰、六盘山(宁夏)、卧龙、天池(新疆)、阿尔金山、高黎贡山

国内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阿尔金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西段、怒山、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山地、帕米尔高原、青海湖、北部天山山地、伊犁谷地、尤尔都斯盆地、南部天山山地、东部天山山地、东疆戈壁丘陵、东昆仑阿尔金山山地、巴音布鲁克、托木尔峰南坡(琼台兰河)、那拉提、天山山脉、乌鲁克恰提、红其拉莆、民丰、口门子

生活习性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栖息于干燥而严寒的高山。1~4月份繁殖,多筑巢在悬崖边缘上,旧巢多修复后继续使用。每窝产卵1枚,白色,一般无斑点。常翱翔于6000米高空、长时间在空中寻找动物尸体或动物病残体,发现后落地撕食。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大天鹅),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高山兀鹫栖息于高山和高原地区,常在高山森林上部苔原森林地带、高原草地、荒漠和岩石地带活动,或是在高空翱翔,或是成群地栖息在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出现在雪线以上的空中,繁殖期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至6000米的山地,冬季有时也下到山脚地带活动。不善于鸣叫,叫声为“嘶,嘶”或“哼,哼”的喉音。

食性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藏区天葬仪式上的高山兀鹫
藏区天葬仪式上的高山兀鹫

主要以腐肉和尸体为食,一般不攻击活的动物。它的视觉和嗅觉都很敏锐,常在高空翱翔盘旋寻找地面上的尸体,也常通过嗅觉闻到腐肉的气味而向尸体集中,有时为了争抢食物而相互攻击。在食物贫乏和极其饥饿的情况下,有时也吃蛙、蜥蜴、鸟类、小型兽类和大的甲虫和蝗虫。由于较少捕食活的动物,它的脚爪大多退化,只能起到支持身体和撕裂身体的作用,但可以更为方便地在地面上奔跑和跳动。为了从一些很大、很结实的食草动物或食肉动物的尸体上去拖出沉重的内脏,将肌肉一块块地撕下来吃掉,使它的嘴变得异常强大。另外,由于取食尸体的需要,它的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变成了短短的绒羽,或者干脆裸露无羽,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将头部伸进动物死尸的腹腔之内,而不会污染羽毛和造成阻碍。颈部的基部生长的一圈较长的羽毛则构成领襟,象人用餐时使用的的餐巾一样,起到防止弄污身上羽毛的作用。由于体形较大,翅膀大分宽阔,非常适合于在长时间、远距离的翱翔飞行中节省体力,对于寻找难以得到的动物尸体十分有利。为了争抢食物,它总是伸直头部,张开翅膀,将肩部的羽毛竖立起来,不停地向前跳动着,作着恐吓的动作。

藏区传统的天葬仪式上,高山兀鹫是主力。虽然有许多网上文章称之为秃鹫,实为高山兀鹫。

生长繁殖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繁殖期为2~5月份。通常营巢于高原上的悬崖岩壁的凹处,据说它非常喜欢用细长如剑的藏羚角来筑巢,有时收集的数目多达100枚以上。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淡绿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偶尔被有褐色斑点。每对常单独繁殖,有时也见4~5对在一起繁殖。

保护现状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生效年代: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

生效年代:1996

环境污染:兀鹫致危的主要因素是多年来草原大面积的灭鼠,吃残鼠二次中毒死亡的较多。

过度捕猎:乱捕滥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高山兀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