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黑喉石鵖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黑喉石鵖的图片

黑喉石鵖(学名:Saxicola maurus,英文名:Siberian Stonechat)是鹟科石鵖属的鸟类, 俗名谷尾鸟、石栖鸟、野翁,根据其英文名译为西伯利亚石鵖(Siberian Stonechat)或亚洲石鵖(Asian Stonechat),原黑喉石鵖分化出三个独立鸟种,即本种亚洲石鵖、史氏石鵖(学名:Saxicola stejnegeri)和欧洲石鵖(学名:Saxicola rubicola)。黑喉石鵖是中等体型(14厘米)的黑、白及赤褐色石鵖 。雄鸟头部、喉部及飞羽黑色,颈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而无黑色,喉部浅白色。注意和白喉石鵖区别。喜开阔的栖息生境如农田、花园及次生灌丛。栖于突出的低树枝以跃下地面捕食猎物。

中文学名:黑喉石鵖

拉丁学名:Saxicola maurus

英文俗名:Siberian Stonechat

命名作者:Pallas, 177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石鵖属(Saxicola)

繁殖区:古北界 : e Caucasus, se Turkey and w Iran. c Siberia,

非繁殖区:ne Africa, s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04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黑喉石鵖:形态特征图
黑喉石鵖: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4厘米)的黑、白及赤褐色鵖。

雄鸟头部及飞羽黑色,背深褐,颈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而无黑色,下体皮黄,仅翼上具白斑。

亚种presvalskii的喉皮黄,下体黄褐。与雌性白斑黑石鵖的区别在色彩较浅,且翼上具白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近黑。

叫声:责骂声tsack-tsack,似两块石头的敲击声。

黑喉石鵖:幼鸟
黑喉石鵖:幼鸟
黑喉石鵖:幼鸟
黑喉石鵖:幼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黑喉石鵖与白喉石鵖的区别:从地域分布上来看,白喉石鵖在中国非常罕见。

(1)黑喉石鵖雄鸟与白喉石鵖雄鸟的区别:白喉石鵖雄鸟喉部白色,注意黑喉石鵖雄鸟在换羽的时候可能喉部黑白夹杂,但仍不如白喉石鵖喉部的纯白色。

(2)黑喉石鵖雌鸟与白喉石鵖雌鸟的区别:白喉石鵖雌鸟似黑喉石鵖雌鸟,但背部灰色较重,飞羽基部色白。

黑喉石鵖:雄鸟,无白色喉部
黑喉石鵖:雄鸟,无白色喉部
白喉石鵖:雄鸟,喉部白色
白喉石鵖:雄鸟,喉部白色

地理分布

黑喉石鵖:地理分布图
黑喉石鵖:地理分布图

繁殖于古北界、日本、喜马拉雅山脉及东南亚的北部;冬季至非洲、中国南方、印度及东南亚。

国内分布:繁殖期主要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陕西、贵州、云南、西藏西部及南部,冬季见于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及海南岛和台湾。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从冰岛、英伦三岛、丹麦、一直往南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地中海等西欧和非洲,往东到马达加斯加、沙特阿拉伯、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中东、高加索、原苏联南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亚、西伯利亚,一直到堪察加半岛、远东、朝鲜和日本。

亚种分布状况:亚种stejnegeri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于长江以南包括海南岛;presvalskii繁殖于新疆南部经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至西藏南部及西南地区;冬季北方鸟南迁;maura繁殖于新疆北部及西部。

生活习性

黑喉石鵖雌鸟,作者广梅白雪
黑喉石鵖雌鸟,作者广梅白雪
黑喉石鵖雌鸟,作者广梅白雪
黑喉石鵖雌鸟,作者广梅白雪

喜开阔的栖息生境如农田、花园及次生灌丛。栖于突出的低树枝以跃下地面捕食猎物。

食性:黑喉石鵖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有蝗虫、蚱蜢、甲虫、金针虫、叶甲、金龟子、象甲、吉丁虫、螟蛾、叶丝虫、弄蝶科幼虫、舟蛾科幼虫、蜂、蚂蚁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迁徙:我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在我国越冬。通常在3月末4月初迁来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开始飞往越冬地。

注:有著者将分布于北亚地区的亚种独立为西伯利亚石鵖(Siberian Stonechat)S. maura)

黑喉石鵖,摄影晨晓,拍摄地点:浙江 东阳,拍摄时间:20111231
黑喉石鵖,摄影晨晓,拍摄地点:浙江 东阳,拍摄时间:20111231

生长繁殖

繁殖期4~7月。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巢区中比较高的小树枝头鸣唱,雌鸟则致力于筑巢。通常营巢于土坎或塔头墩下,也在岩坡石缝、土洞、倒木树洞和灌丛隐蔽下的地上凹坑内筑巢。巢呈碗状或杯状,主要由枯草、细根、苔藓、灌木叶等材料构成,外层较粗糙,内层编织较为精致,内垫有野猪毛、狍子毛、马毛等兽毛和鸟类羽毛。巢为外径10~15厘米,内径5.5~7.5厘米,高4~12厘米,深3~7厘米。营巢全由雌鸟承担,每个巢需1周固左右筑好。

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8枚,1天产1枚卵。卵为椭圆形,淡绿色、蓝绿色或鸭蛋青色,被有红褐色或锈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19.8毫米×12~15 6毫米,平均18毫米×14毫米,重1.5~2.1g。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2±1天。

雏鸟晚成性,雏鸟刚孵出时体重仅0.8~0.9克,体长31~32毫米,全呈淡橙红色,除背中线和肩部有几簇灰色绒羽外,其他全赤裸无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2~13天的巢期生活,幼鸟即可离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黑喉石鵖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