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鸫(学名:Turdus kessleri,英文名:Kessler’s Thrush),属雀形目鸫科鸫属,又名黑头棕背鸫。体大(28厘米)的黑色及赤褐色鸫。是稀少罕见的留鸟。冬季成群。
中文学名:棕背鸫
拉丁学名:Turdus kessleri
英文俗名:Kessler’s Thrush
命名作者:Przewalski, 18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东洋界 : w China to se Tibet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1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地理分布
棕背鸫
体大(28厘米)的黑色及赤褐色鸫。头、颈、喉、胸、翼及尾黑色,体羽其余部位栗色,仅上背皮黄白色延伸至胸带。雌鸟比雄鸟色浅,喉近白而具细纹。
虹膜-褐色;嘴-黄色;脚-褐色。
叫声:告警时发出粗哑的咯咯声似白颈鸫;叫声为轻柔的dug dug声。鸣声由多声短音组成,似槲鸫。
棕背鸫:幼鸟
棕背鸫:幼鸟(雄性)
棕背鸫:刚会飞的幼鸟(雄性)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棕背鸫与灰头鸫的区别:棕背鸫似灰头鸫但区别在头、颈及喉黑色而非灰色。
地理分布
棕背鸫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中国中北部;有迷鸟冬季至尼泊尔及喜马拉雅山脉。
分布状况:甚稀少罕见的留鸟,见于西藏东部、甘肃、青海、四川及云南西北部。越冬于西藏南部。繁殖在海拔3600~4500米林线以上多岩地区的灌丛,冬季下至2100米。
生活习性
棕背鸫
冬季成群,在田野取食。于地面上低飞,短暂的振翼后滑翔。喜吃桧树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