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鱼狗(学名:Megaceryle torquata,英文名:Ring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大鱼狗属的鸟类。
棕腹鱼狗属于翠鸟科,分布于中美洲及分布于南美洲,常见于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河流沿岸,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中文学名:棕腹鱼狗
拉丁学名:Megaceryle torquata
英文俗名:Ring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大鱼狗属(Megaceryle)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sw U南美洲 to Tierra del Fuego
主要羽色:蓝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名称类别
棕腹鱼狗
【中文名称】棕腹鱼狗
【拉丁学名】Ceryle torquata、Megaceryle torquata
【命名时间】Linnaeus, 1766
【英文名称】Ring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
外形特征
棕腹鱼狗
棕腹鱼狗身长38 – 42 cm ,体重305-341 g。主体羽毛蓝色。头顶的冠羽竖起一个小尖峰。强有力的嘴长达8英寸。灰色为主的蓝色羽毛,蓝黑色的头部,如项链一样的白领。雄鸟自腹部起几乎完全红棕色,肛门区白色。雌鸟下体板栗色,红区略少,胸部的灰色带很宽。嘴和脚是黑褐色。
棕腹鱼狗
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地理分布
棕腹鱼狗分布图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棕腹鱼狗
棕腹鱼狗常见于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河流沿岸。它们在该地区的红树林、稻田和城市的边缘。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临水面5至10米高的枯树、岩石、河流和小溪上。有时候栖在电线杆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在进入水中后,眼睛能迅速调整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生长繁殖
棕腹鱼狗
营巢于土崖壁上,或田野和小溪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每窝产卵4-5枚。卵色纯白,辉亮,稍具斑点,大小约28毫米×18毫米,每年1~2窝;孵化期约34至37天,雌雄共同喂雏,主要喂食鱼类。
保护现状
棕腹鱼狗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