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棕褐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棕褐鹪鹩的图片

棕褐鹪鹩(学名:Cinnycerthia olivascens,英文名:Sepia-brown Wren)是鹪鹩科棕鹪鹩属的鸟类。

棕褐鹪鹩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棕褐鹪鹩

拉丁学名:Cinnycerthia olivascens

英文俗名:Sepia-brown Wren

命名作者:Sharpe, 188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棕鹪鹩属(Cinnycerthia)

繁殖区:南美洲 : Colombia to Peru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棕褐鹪鹩
棕褐鹪鹩棕褐鹪鹩

棕褐鹪鹩是一种鸣禽,身长15-16cm。成鸟有棕红色的羽毛。顶帽栗褐色,颈部和背部具红色调,尾巴和尾巴覆羽更红,双翼是亮板栗色,在栗褐色尾羽上约有30道黑色交叉的十字形斑纹。下巴和喉咙棕橙色,胸部黑暗,腹部和两侧略浅。虹膜棕色,嘴黑褐色,嘴黄色。腿和脚都是黑色的。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

棕褐鹪鹩
棕褐鹪鹩棕褐鹪鹩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从亚马逊河南部到阿亚库乔)。

生活习性

棕褐鹪鹩栖息于潮湿的山林,包括在再生和茂密的森林边缘。从1500年到3300米不等的高度。这些鸟类是秘鲁的特有种,生活在安第斯山的山坡、山谷的马拉尼翁北部,阿亚库乔南部。

它们是群居鸟类,一般12个或更多的组成小群,通常和其他物种的混群。在低植被或土壤中及浓密的枝叶间,通过筛选寻找食物。喜栖于各种林区的边缘地带、灌丛、沼泽地、岸边等地。性活泼但胆怯,尾常举起,善于隐蔽。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是明确的口哨声和颤音的华丽美妙的合声。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

生长繁殖

棕褐鹪鹩的窝是一个悬挂在竹上的袋子,入口直径3厘米,由苔藓环绕,是一个有斜坡的小隧道。尺寸为15、20或30厘米的高度。育雏室10 ×10厘米。巢主要由绿色青苔交织在一起。上层袋上覆盖着的竹子的小叶子。通常产2枚卵,上面有红棕色和奶油白色斑点。产卵期是2月,6月和11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棕褐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