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小编骑着马奔跑的驴给大家整理了褐马鸡 Crossoptil mantchuricu的档案资料,包括褐马鸡 Crossoptil mantchuricu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褐马鸡 Crossoptil mantchuricu相关的详细信息。
褐马鸡 Crossoptil mantchuricu档案信息
物种名:褐马鸡
拉丁名:Crossoptil mantchuricu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18
描述:郑作新:1978: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通体大都浓褐,头和颈转为辉黑色,颏和角状耳羽簇白,腰以及尾羽基部亦为白色,头侧赤红,尾羽翘起,羽支大都披散下垂,尾端羽片亦往下曲。 形态 雄性成鸟(春羽):头顶和颈浓褐近黑,前者羽呈天鹅绒状,枕后有一道不明显的白色狭带,额基处短羽,基白而端黑,鼻孔后缘、颏和上喉均白;耳羽簇亦白,并向后延长为角状,而突出于颈项顶上;上背及两肩转为浓棕褐色,并沾辉亮,羽端疏离而呈发状;下背、腰及尾上覆羽银白色;尾羽相同,但末端转黑而有金属紫蓝色反光。尾羽计22枚;最外侧两对的羽片完整;向内的七对尾羽,其外翈的羽支均散亮如发,形长而稍曲,但内翈以及羽端仍具完整的羽片;中央两对内外翈的羽支几乎完全披散为发状,羽端却有匙状的完整的羽片一小块;这两对尾羽平时高翘于其余尾羽之上,而其羽支及羽端均下垂,酷似马尾,掩盖着整个尾部。两翅表面亦纯棕褐,飞羽稍淡,而具浓棕褐色羽干。下体自前颈以下为浓棕褐色,向后渐淡,至尾下覆羽则转为棕灰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雌鸟相似。 雌性幼鸟:通体纯褐,各羽具棕端;白色耳羽簇比成鸟较短小;两翅与尾均似成鸟,但尾较短而呈污褐白色。 初生雏:嘴淡褐;跗蹠淡桔黄色,体被以褐色绒羽;颊部土黄;眼耳纹黑褐;背部褐色,而具两条浅色纵纹;两翅亦褐,而各具二条淡色横斑,与蓝马鸡的雏很相近似,但体色较淡,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跗蹠的颜色:褐马鸡雏鸟的跗踱为淡桔黄色,而蓝马鸡却为肉红色。 虹膜橙黄以至红褐色;嘴粉红色;头侧裸出部赤红,满布以细小的疣状突;脚及趾等均珊瑚红色,爪呈角色。雄鸟跗蹠具距。 量衡度(据北京自然博物馆资料):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8)1,650—2,475 985—1,074 41—42.5 270—312 518—582 92—101♀♀(8)1,450—2,025 830—1,050 37.5—42 265—290 447—576 89—97郑作新:1978:生物学描述 生态 大多数活动在丘陵地区(到处丛生灌木及粗矮野草,有时还有松或桦成荫的树林),很少到村落或栽培地带。夜间在桦树或松树近端的枝上栖宿。善奔走,常二、三十只成群活动。性极机警。飞行缓慢,常不远飞。受惊时,常常往山上狂奔,至岭脊处才振翅飞起,滑落至山谷间,或到对面的山坡上。叫声粗厉而急,音似“h?ng,h?ng,h?ng”,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繁殖期中更为洪亮。鸣叫时,昂首引颈,嘴几乎直向上方,尾也往上翘,而中央两对尾羽则翘得特别高。 性杂食,但一般以块茎、细根等为主,也兼吃昆虫。在游荡中,拣取植物的叶、芽、嫩枝、种子等为食。常结群啄食,用嘴将草连根拔出,搜索土中的蛴螬和块根等。挖土索食主要用嘴,而很少用脚和爪,甚至完全不用。每日饮水时,往往结群沿着山坡奔临山溪,即结冰后也是这样。 据北京动物园于1965年秋间在山西管涔山脉的调查,褐马鸡群栖,早晨6:30—7:00,在50米见方的松林间互唤:“哇—哇—格哇;哇—哇—哇,格—即—哇,格—即—哇,哇—哇—哇—哇”,越叫越响。大多栖息在松树近顶端枝上。叫一阵以后,层层下跳,突然飞到地面。在清晨、傍晚间,常成群往山脚筱麦田觅食。白天隐匿于灌丛中,主要吃松子、橡子等。取食时,总有一只在高处站立“放哨”。林下灌丛间常见有鸡群经常行走的小路。傍晚集群后,栖在半山以上较高(10米高以上)的松树上过夜。褐马鸡的天敌主要为猛禽及狐、豹、狼等。 褐马鸡是一雄配一雌的。春天配对时,雄鸟间常有格斗的现象。《本草纲目》提到:“(曷鸟)鸡猛气,其斗期于必死,今人以(曷鸟)为冠,象此也”,又说:“禽经云(曷鸟)毅鸟也,毅不知死,是矣”。鸡类的雄鸟在繁殖期中互相格斗,这是一种普遍的事实,但若因此而以褐马鸡视为“毅鸟”,却正是把禽类人化的错误。 褐马鸡的巢营于松、桦林或灌丛间的地面低凹处,略敷以草、叶等,周围也堆着枯叶。卵呈淡褐色,无斑点(图版八:图11)。 19个卵平均重量为56.3(53—59.5)克,大小为58.6(57—61)×42.1(4l一43.5)毫米。 易于饲养,也容易繁殖。雏鸟可饲以煮熟的蛋、煮熟的米、蚁卵、黑莓、大麻子等;稍长,渐兼吃其他谷类。它们嗜吃蛴螬,但却不吃蚯蚓。雏鸟在第1年换羽后,已着成鸟羽毛;成长一年后,就能繁殖。在北京动物园,3只雌鸟3年产卵153枚,每只平均年产17枚。孵化期26—27天。雌雄亲鸟均承担对雏鸟的喂养和抚育。郑作新:1978: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尾翎、特别是中央二对,以往常被运销国外供帽饰用。中央尾羽的羽支披散而成细线状,商名“马鸡线”;外侧尾羽,翈呈整片状,称“马鸡片”。 古时从汉武帝起(公元前156—87年)就有武将戴(曷鸟)冠之制。一直到晋、隋、宋等代,还因袭这种制度。到了清代,不用(曷鸟)冠而改用蓝翎和花翎的制度。蓝翎纯为(曷鸟)羽,品级较低者戴之,花翎则外部为(曷鸟)羽,内部为孔雀羽,而且以翎眼的多寡为等差。普通为一眼,叫“单眼花翎”;多者双眼或三眼,称“双眼花翎”、“三眼花翎’’。从上面的历史记载,可见由于褐马鸡具有斗死乃止的本性,历代封建帝王就利用它的尾羽来激发武将的斗志。 活的褐马鸡早在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分子就大肆劫夺,盗运欧洲,牟取暴利,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珍贵动物资源。 褐马鸡的数量与分布范围均很有限。 解放前反动统治阶级,无视动物资源的保护;直到解放后,才把褐马鸡列为保护对象,禁止捕猎。
褐马鸡 Crossoptil mantchuricu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41C0001200000335
标本号:725010111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