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小编「傻Cat」给大家整理了赤麂的资料,包括赤麂的图片资料、赤麂的形态特征、赤麂的生活习性、赤麂的品种和种类、赤麂的寿命等与赤麂相关的详细信息。
赤麂Southern red muntjac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亚目: 反刍亚目 Ruminanti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麂属 Muntiacus
种: 赤麂 M. muntjak
( Zimmermann, 1780 )
分布: 印度、东南亚及华南地区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赤麂(拼音:chì jǐ);
英文名:Southern red muntjac;
学名:Muntiacus muntjak。
赤麂,又称印度麂,婆罗洲红麂,红麂,南红麂,属于大型哺乳类动物及属鹿科,是一种小型的鹿,会分泌香油用以标示领域。性格温驯细胆,由于赤麂天生心脏有问题,当受惊吓时,心脏跳动可以超过二百多下,若承受不了时可引致急性心脏病致死。食草动物,主要以野果及幼叶为食粮。赤麂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南亚及中国华南地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10厘米左右
身高:
体重: 20-33千克
生命:
食性: 食草:枝叶、果实、幼叶、嫩芽
繁殖: 孕期6个月,每胎产1-2仔
习性: 喜独居或雌雄同栖,生性胆小
分布: 印度、东南亚及华南地区
雄性赤麂特写
雌性赤麂特写
赤麂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赤麂为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重20-33千克,体长110厘米左右。雄性具长而向后内弯曲的两叉角,角柄长度居麂类之冠。上颌有粗长向下的犬齿。额腺显著,但泪窝较它种鹿的为小。额部无明显簇毛。 赤麂脸部较为狭长,前额至吻部毛色微黑,自眶下腺至角分叉处每侧有一条较阔而明显的额腺,额腺较长而最后交叉在一起成“v”形。四肢细长。雄兽有角,单叉型,角短而直向后伸展,角基长、角尖向内弯,二尖相对。雌兽无角,但其额顶与雄兽生角相应部位微有突起,且着生特殊成束的黑毛,如同角茸。 赤麂夏毛为红棕色,冬毛为暗褐色,身体大部赤红或赭褐。腹部毛色灰白。鼠鼷部、臀内侧和尾下纯白色。颈背和背脊毛色较深。下颏部毛色发白,脸及颈的二侧鲜棕,耳背毛色暗棕,耳内侧具较疏的白毛,下颏部及咽部毛色淡白,胸部毛色鲜棕,腋部有一白色块斑,后腹部毛色由淡黄到纯白。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赤麂主要栖息在山地、丘陵地区灌丛和低海拔阔叶林,草丛也是它常活动的场所,在山寨村旁,田园房角亦可发现其行踪。喜独居或雌雄同栖。营昼夜活动,也常到村旁地角盗食蔬菜或其它农作物。栖于3000米以下的山区密林,特别是原始阔叶林中。从10点到下午2点极少听见其叫声,此时常隐蔽在密林或草丛中,不易被人发现,如有出来觅食,行动也非常谨慎小心,走得很慢,脚步又轻,不大发出其他兽走动时“沙,沙”声。赤麂听觉敏锐,生性胆小,(由于赤麂天生心脏有问题,当受惊吓时,心脏跳动可以超过二百多下,若承受不了时可引致急性心脏病致死。)如遇惊动即狂奔疾驰,稍为受伤出血则惊恐更甚,以致不能走动;此时易被人或被其他兽类捕获。受惊时常发出短促宏亮的吠叫声,故又名吠鹿。 赤麂主要取食多种植物的枝叶,也喜食果实、幼叶、嫩芽,有时偷食农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嗜碱性植物。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赤麂生育能力很强,全年繁殖。雌麂8月龄,雄麂12月龄性成熟。一般在1~2月交配,妊娠期6个月,7~8月生产,每胎产1~2仔。有时生殖季节可延至秋末。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赤麂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区域灭绝:新加坡。
在中国分布于东南、华南、西南等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赤麂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1. 赤麂印支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annamensis
2. 赤麂印度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aureus
3. 赤麂邦加岛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bancanus
4. 赤麂泰国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curvostylis
5. 赤麂缅甸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grandicornis
6. 赤麂斯里兰卡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malabaricus
7. 赤麂勐腊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menglalis
8. 赤麂苏门答腊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montanus
9. 赤麂指名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muntjak
10. 赤麂巴里岛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nainggolani
11. 赤麂海南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nigripes
12. 赤麂马来西亚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peninsulae
13. 赤麂婆罗洲南部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pleicharicus
14. 赤麂林加群岛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robinsoni
15. 赤麂婆罗洲北部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rubidus
16. 赤麂孟加拉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vaginalis
17. 赤麂云南亚种 Muntiacus muntjak yunnanensis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赤麂的天敌主要是各种食肉类的猛兽如虎、豹、豺、狼等,常可在栖息地发现被猛兽撕吃后的残肢、碎体。赤麂有时也偷吃农作物,喜吃豆科植物嫩叶、幼芽,但其危害程度远不如野猪和豪猪那样严重,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赤麂生性胆怯,只要在山区作物地上按上自动敲击器就可以防除其危害。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低危(LC)。
赤麂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outhern red muntjac (Muntiacus muntjak), also called the red muntjac, common muntjac or barking deer, is the most numerous muntjac deer species. It has soft, short, brownish or greyish hair, sometimes with creamy markings. This species is omnivorous, feeding on grass,fruits, shoots, seeds, birds’ eggs as well as small animals. It sometimes displays even scavenging behavior, feeding on carrion. It gives calls similar to barking, usually upon sensing a predator (hence the common name for all muntjacs of barking d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