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树袋熊

动物百科小编白兎i给大家整理了树袋熊的资料,包括树袋熊的图片资料、树袋熊的形态特征、树袋熊的生活习性、树袋熊的品种和种类、树袋熊的寿命等与树袋熊相关的详细信息。

树袋熊Koala

树袋熊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下纲: 有袋下纲 Marsupi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亚目: 袋熊亚目 Vombatiformes
科: 树袋熊科 Phascolarctidae
属: 树袋熊属 Phascolarctos
种: 树袋熊 P. cinereus
        ( Goldfuss, 1817 )
分布: 澳大利亚的东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树袋熊(拼音:shù dài xióng);
英文名:Koala;
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树袋熊,即无尾熊、树熊或考拉,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种有袋类动物,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又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哺乳类中的有袋目考拉科。全世界仅分布在澳洲的东部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地区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树林中。英语名称 Koala 是澳洲原住民的方言,意指“不喝水”。1798年一位探险家在澳洲布鲁山脉首次发现。树袋熊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树袋熊只吃桉树树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68-78厘米

身高:

体重: 6.5-12公斤

生命:

食性: 只吃桉树树叶

繁殖: 一年繁殖一只小仔

习性: 性情温驯,行动迟缓

分布: 澳大利亚的东部

树袋熊

树袋熊母子

树袋熊

树袋熊攀爬

树袋熊

树袋熊熟睡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树袋熊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生有一对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它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臀部的皮毛厚而密,因而考拉能长时间舒适潇洒地坐在树叉上睡觉。考拉四肢粗壮,利爪长而弯曲,它的爪尖利,每只五趾分为两排,一排为二,一排为三,善于攀树,且多数时间呆在高高的树上,就连睡觉也不下来。北部考拉体型数据:雄性头体长为70厘米、重量6.5公斤;雌性头体长为68厘米、重量5.1公斤南部考拉体型数据:雄性头体长为78厘米、重量12公斤;雌性头体长为72厘米、重量8.5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考拉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几乎从不下地饮水,这是因为树袋熊从桉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饮水,所以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考拉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桉树上,但偶尔也会因为更换栖息树木或吞食帮助消化的砾石下到地面.它们的肝脏十分奇特,能分离桉树叶中的有毒物质。桉树叶是他们唯一的食物。正是因为考拉的主要食物——桉树叶含有毒物质,考拉的睡眠时间很长以消化有毒物质,每日需睡眠17-20小时。 考拉通过发出的嗡嗡声和呼噜声交流,也会通过散发的气味发出信号。白天,考拉通常将身子蜷作一团栖息在桉树上,晚间才外出活动,沿着树枝爬上爬下,寻找桉叶充饥。它胃口虽大,却很挑食。600多种桉树中,只吃其中12种。它特别喜欢吃玫瑰桉树、甘露桉树和斑桉树上的叶子。一只成年树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树叶。桉叶汁多味香,含有桉树脑和水茴香萜,因此,树袋熊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馥郁清香的桉叶香味。考拉性情温驯,行动迟缓,从不对其他动物构成威胁。它的长相滑稽、娇憨,是一种惹人喜爱的观赏类型动物。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考拉的繁殖季节为8月至次年2月,雌性考拉一般3-4岁时开始繁殖,通常一年只繁殖一只小仔。新生的考拉有一对大耳朵,耳有毛绒,鼻子裸露且扁平,没有尾巴。22-30周龄时,母考拉会从肓肠中排出一种半流质的软质食物让小考拉采食。这种食物非常重要,不但非常柔软,易于小考拉采食,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较多水分和微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这种食物将伴随着小考拉度过从母乳到采食桉树叶的这段重要的过渡时期,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采食桉树叶为止,就像人类婴孩在吃固体食物之前,会吃一段时间的粥状的半流质食物一样。 小考拉生活在育儿袋口中直至1岁左右,小考拉会继续与母考拉一起生活,直至下一胎的小考拉出生为止。这时,小考拉就不得不离开母亲,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域。如果母考拉不是每年都繁殖的话,那么,小考拉会与母亲一起生活更长时间,所以,小考拉成活的机会也就越大。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四千五百万年以前,在澳洲大陆脱离南极板块,逐渐向北漂移的时候,考拉或类似考拉的动物就已经首先开始进化了。目前的化石证明,二千五百万年前,类似考拉的动物就已经存在于澳洲大陆上。在漂移的过程中,气候开始剧烈变化,澳洲大陆变得越来越干燥,桉树、橡胶树等植物也开始改变并进化,而考拉则开始变得依赖于这些植物,20世纪40年代,考拉曾被认为灭绝。 一般认为,土著居民于6万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来到了澳洲大陆。如同其它澳洲动物一样,考拉,也成为土著文化与文明中许多神话与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考拉虽然一直是土著居民的一项重要食物来源,可是,这并不妨碍它们繁荣昌盛。1788年,欧洲人第一次登上澳洲大陆以后,John Price成为第一个记录考拉这种动物的欧洲人。他在进入悉尼附近的Blue Mountains时详细地描述了考拉。1816年,考拉第一次有了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为“灰袋熊”。后来,人们发现,考拉根本就不是熊,于是,一个哺乳动物研究小组的成员将考拉叫做“marsupials”(意为“有袋类动物”),即刚出生的幼兽发育并不完全且需要在育儿袋中继续发育的动物。现在,诸如考拉之类的大多数有袋类动物均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1930年,公开猎杀考拉的暴行迫使政府宣布,考拉在所有的州均成为被保护动物。然而,却没有法律来保护那些考拉赖以生存和隐蔽的桉树林,除了最近新南威尔士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之外。   2012年4月,澳大利亚环境部长托尼·伯克30日宣布,政府将把栖居在东部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首都直辖区的考拉列入濒危保护动物之列。

树袋熊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koala ( Phascolarctos cinereus or, inaccurately, koala bear ) is an arboreal herbivorous marsupial native to Australia. It is the only ex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family Phascolarctidae, and its closest living relatives are the wombats.[3] The koala is found in coastal areas of the mainland’s ea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inhabiting Queensland, New South Wales, Victoria and South Australia. It is easily recognisable by its stout, tailless body; round, fluffy ears; and large, spoon-shaped nose. The koala has a body length of 60–85 cm (24–33 in) and weighs 4–15 kg (9–33 lb). Pelage colour ranges from silver grey to chocolate brown. Koalas from the northern populations are typically smaller and lighter in colou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further south. It is possible that these populations are separate subspecies, but this is dispute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树袋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