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蚯蚓

动物百科小编被鱼叼着的猫给大家整理了蚯蚓的资料,包括蚯蚓的图片资料、蚯蚓的形态特征、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的品种和种类、蚯蚓的寿命等与蚯蚓相关的详细信息。

蚯蚓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中文学名蚯蚓拉丁学名Earthworm别称地龙、曲蟮、坚蚕、引无、却行、寒欣、鸣砌、地虫、地起翘二名法Pheretima界动物界门环节动物门纲环带纲亚纲寡毛亚纲目单向蚓目亚目单向蚯亚目族地虫属环节动物种爬行类分布区域亚洲南美洲

目录

1解释2功效3名称4生活习性六喜六畏其他5分类分布6外形特征7生理机构体壁和次生体腔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与排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8品种介绍简介南美蚓9繁殖方法10再生功能研究11小实验12与人关系13采集制作14药用价值基本介绍营养价值功能主治典型疾病疾病治疗15养殖技术饲养详细方法繁殖生长饲养管理16现代研究主要成分研究表明

解释

蚯蚓是寡毛纲中陆生环节动物中的任何一种;尤其指蚯蚓科中分布甚广的身

子逐渐变细分节的、雌雄同体的各种蚯蚓。环节动物。体形圆长而柔软,外表丑陋,经常穿穴泥中,能改良土壤,有益农事。《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淮南子·时则训》引作“蚯螾”。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龙蟠虎踞之地,非蚯蚓之所居;麟穴凤巢之场,岂鸺鶹之所止。”宋俞琰《席上腐谈》卷上:“崔豹《古今注》云:‘蚯蚓一名曲蟮,善长吟于地下,江东人谓之歌女。’谬矣。按,《月令》:‘蝼蝈鸣,蚯蚓出。’盖与蝼蝈同处,鸣者蝼蝈,非蚯蚓也。吴人呼蝼蝈为蝼蛄。故谚云:‘蝼蝈叫得肠断,曲蟮乃得歌名。’老舍《二马》第四段十一:“老马先生背着手在草地上扭,脚步很轻,害怕踩死草根下伏着的蚯蚓。”

山东、云南等方言又称蚯蚓为:“曲(qú)山(shàn)”,医药上也叫地龙。(古称蛐蟮)

因爬行时,先向后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所以得名。六、七月始出,冬月蛰伏。雨前先出,天晴则夜鸣。它与螽同穴才有雌雄。平原,水泽地,山地都有。味咸,性寒。

功效

主治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将它化为水,治疗伤寒,大腹黄疸、温病、大热狂言,饮汁水皆愈。将它炒成屑,去蛔虫。将它去泥,用盐化成水,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涂丹毒,敷漆疮。将成与葱化成汁,治疗耳聋。治中风、喉痹。干的炒研成末,主蛇伤毒。治脚风、疟疾。可解蜘蛛毒。可治愈寸耳寒。

治小便不通:将蚯蚓捣烂浸水,滤取脓汁半碗服食,即通。治蜘蛛咬伤:用葱一根去掉尖头,将蚯蚓放入叶中,紧捏两头,勿令泄气,频频摇动,即化为水,用来点敷咬伤之处,治疗效果极为好。

名称

英文名:Earthworm

俗称:土壤清道夫、御道夫、沃地龙、地龙、曲蟮、抽串、鸭虫、坚蚕、引无、却行、寒欣、鸣砌、黄犬开边地龙、广地龙、尿虫、地屎虫、触线。

中医名字:地龙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

生活习性

六喜

1.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3.喜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暖: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5.喜酸甜: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6.喜独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畏

1.畏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据阳光照射试验,蚯蚓进行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2.畏震: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3.畏浸性

4.畏盐

5.畏辣

6.畏冷热

其他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质量非常有益,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对农业有重要作用。一只健康的蚯蚓每年能翻转一英亩中的20~40吨泥土。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用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饲料,都能取得增产的效果。蚯蚓在药物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是常见的中药材,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

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10倍。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分类分布

科属分类

蚯蚓属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陆生动物,1,800余种,尤指正蚓属(Lumbricus)的种。在美国有17个本地种及13个从欧洲引进的种,其中陆正蚓(L.terrestris)最为常见。亦称钓鱼虫(angleworm)。蚯蚓几乎见世界各地所有湿度合适并含足够有机物质的土壤。一种澳大利亚蚯蚓可长达3.3公尺(约11呎)。

陆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JohnMarkham是无脊椎动物。陆正蚓长约25公分(10吋),浅红褐色,之所以带浅红色,是因为血中含血红素。某些蚯蚓(如原产英国的浅黄绿并唇蚓(Allolobophorachlorotica)为绿色。

蚯蚓的躯体分为多数体节(陆正蚓多达150节)。某些内脏器官(如排泄器官)见于每一体节。第32~37节稍粗,无节间沟,色稍浅,在生殖季节能分泌黏稠物质,形成蚓茧,包裹排出的卵。蚯蚓躯体前后两端渐细,尾端稍钝。蚯蚓无视觉及听觉器官,但能感受光线及震动。以土壤中腐烂的生物体为食,进食同时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

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但于气候干旱时或冬季可钻入2公尺(7呎)深处。有一个亚洲种于暴雨后能爬树以防淹溺。蚯蚓为多种鸟兽的食物,又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于通气和排水,将有机物质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从而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蚯蚓又可作为鱼饵,故俗称钓鱼虫。

外形特征

体长约60~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

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fu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seminalreceptacleopening)2~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生理机构

体壁和次生体腔

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cuticle)。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润。蚯蚓遇到剧烈刺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上皮细胞基部有短的底细胞,有人认为可以发育成柱状上皮细胞。感觉细胞聚集形成感觉器,分散在上皮细胞之间,基部与上皮下的一薄层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相连。此外尚有感光细胞,位上皮的基部,也与其下的神经纤维相连。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一般占全身体积的40%左右,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

体腔被隔膜依体节分隔成多数体腔室(coelomiccompartment),各室有小孔相通。每一体腔室由左右二体腔囊发育形成。体腔囊外侧形成壁体腔膜,内侧除中间大部分形成脏体腔膜外,背侧与腹侧则形成背肠系膜和腹肠系膜。蚯蚓的腹肠系膜退化,只有肠和腹血管之间的部分存在;背肠系膜则已消失。前后体腔囊间的部分,紧贴在一起,形成了隔膜(septum)。有些种类在食道区无隔膜存在。

消化系统

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穿过隔膜,管壁肌层发达,可增进蠕动和消化机能。消化管分化为口、口腔、咽喉、食管、砂囊、胃、肠、肛门等部分。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咽部肌肉发达,肌肉收缩,咽腔扩大可输助摄食。咽外有单细胞咽腺,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咽后连短而细的食道,其壁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gizzard),内衬一层较厚的角质膜,能磨碎食物。自口至砂囊为外胚层形成,属前肠。砂囊后一段消化管富微血管,多腺体,称胃。胃前有一圈胃腺,功能似咽腺。胃后约自第15体节开始,消化管扩大形成肠,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盲道(typhlosole),使消化及吸收面积增大。消化作用及吸收功能主要在肠内进行。肠壁最外层的脏体腔膜特化成了黄色细胞。自第26体节开始,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盲肠(caeca),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胃和肠来源于内胚层,属中肠。后肠较短,约占消化管后端20多体节,无盲道,无消化机能。以肛门开口于体外。蚯蚓的消化系统由较发达的消化管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道由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胃、小肠、盲肠、直肠和肛门等部分所组成。

循环系统

蚯蚓很特别,如同它的身体分节而没有明显的归并那样,它的心脏也随身体前部的若干节分成了若干个,一般为4~5个,呈环状,好像膨大的血管,所以也有称环血管的。环状心脏的背面接自后向前的背血管,腹面接自前向后的腹血管,腹血管还有分支连通着自前向后的神经下血管。环状心脏比起血管来,肌肉壁比较厚,能搏动,里面还有单向开启的,保证血从背血管流向腹血管的瓣膜。大体说来,靠这数个各自独立的环状心脏的搏动给血流以动力,血流的方向是自后向前(背血管中)、自背向腹(环状心脏)、自前向后(腹血管和神经下血管)。

呼吸与排泄

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一般种类每体节具一对典型的后肾管,称为大肾管。环毛属蚯蚓无大肾管,而具有三类小目管:体壁小肾管(parietalmicronephridium)位体壁内面,极小,每体节约有200~250条,内端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隔膜小肾管(septalmicronephridiumm)位第14体节以后各隔膜的前后侧,一般每侧有40~50条,有肾口呈漏斗形,具纤毛,下连内脏有纤毛的细肾管,经内腔无纤毛的排泄管,开口于肠中。咽头小肾管(pharyngealmicronephridium)位咽部及食管两侧,无肾口,开口于咽。后二类肾管又称消化肾管。各类小肾管富微血管,有的肾口开口于体腔,故可排除血液中和体腔内的代谢产物。肠外的黄色细胞可吸收代谢产物,后脱落体腔液中,再入肾口,由肾管排出。

神经系统

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有位于第3体节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脑)及位于第3和第4体节间腹侧的咽下神经节,二者以围咽神经相连。自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的一条腹神经索,于每节内有一神经节)。外围神经系统有由咽上神经节前侧发出的8~10对神经,分布到口前叶、口腔等处;咽下神经节分出神经至体前端几个体节的体壁上。腹神经索的每个神经节均发出3对神经分布在体壁和各器官、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nervesystem)。

外周神经系统的每条神经都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有传导和反应机能。感觉神经细胞,能将上皮接受的刺激传递到腹神经素的调节神经元(adjustorneuron),再将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细胞,经神经纤维连于肌肉等反应器,引起反应,这是简单的反射弧。腹神经索中的3条巨纤维(giantfiber),贯穿全索,传递冲动的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应迅速。

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对,很小,由许多极细的卵巢管组成,位第13体节前隔膜后侧,卵漏斗(oviductfunnel)一对,位第13体节后隔膜前侧,后接短的输卵管(oviduct)。两输卵管在第14体节腹侧腹神经索下会合,开口于此腹中线,称雌生殖孔。另有纳精翼(seminalreceptacle)3对(P.differingens为4对,P.aspergillum和P.californica为2对),位第7.8.9体节内。纳精囊由坛(ampullaa)、坛管和一盲管(diverticulum)构成。为储存精子之处。纳精囊孔开口子6/7.7/8.8/9体节之间腹面两侧。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2对,很小,位第10及11体节内的精巢囊(seminalsac)内,精漏斗2对,紧靠精巢下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细的输精管。2管于第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开口于第18体节两侧,为雄性生殖孔。前列腺(prostategland)一对,位雄生殖孔一侧,前列腺管开口于输精管末端,分泌粘波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精巢囊与其后第11及12体节内的贮精囊(seminalvesicle)相通,贮精囊内充满营养液。精巢产生精细胞后,先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成精子,再回到精巢囊,经精漏斗由输精管输出。

品种介绍

简介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

作中药材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直径6~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产粪肥农田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150毫米,直径2.5~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作水产饵料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220毫米,直径3~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林业用蚯蚓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250毫米,直径5~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生产蚯蚓肉、蚯蚓粪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33节。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南美蚓

拉丁学名:Typhlonectes.sp

科:盲螈科

分布:南美北部

注:所谓南美蚓不是蚯蚓,它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动物无足目。而蚯蚓是指的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中所有物种。南美蚓比蚯蚓要高等很多。

分布于南美热带区的盲螈科,含4属。在这当中,以南美蚓螈(Typhlonectes属)最常出现在宠物市场中。外观上虽然与同属的带子蚓螈(Chthonerpeton属)十分相似;但是南美蚓螈的触觉是位于鼻孔附近,至于带子蚓螈则位于鼻孔至眼部间的中间位置。南美蚓螈所知有7种,而被当做宠物贩售的,多为T.compressicauda及T.natans2种。此两种蚓螈均属水生,栖息于温暖、流速缓慢且水浅的底岩下方。喜群居,以水中生物为食。由于欠缺尾部,因此体长即为其全长;T.compressicauda的全长500mm,至于T.natans则450~595mm。两者均为胎生,每胎可产4~6只的幼体。

繁殖方法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

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粘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头端分向两方。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精液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当移至受精囊孔处精子逸出,在茧中受精。蚯蚓继续后退,最后蚓茧离开身体,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2~3周内孵化。如环境不适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再生功能

研究

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虽然它也有头、有尾、有口腔、肠胃和肛门。但它的整个身体就像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一层是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有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便是一条消化道,从头到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在内外两条“管子”之间,被体腔液充满着。

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在温度,PH和杀菌等适宜的条件下,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大学的一位毕生研究“蚯蚓”的老教授指出,上面提到的蚯蚓的再生是极为不正常的。根据他毕生研究成果,他分析后认为,一只蚯蚓被从中间切开后不可以再生为两条蚯蚓,只有包含脑神经结的一端可以活下去。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动物学》的175页附近的一节也没有提到蚯蚓切开后可以再生为两条蚯蚓。因此,关于蚯蚓的再生还是一个有待探究的谜团。

小实验

用垫板做一个45°的斜坡,放一条蚯蚓在斜坡的中间,看会往哪个方向爬?图中的蚯蚓前端向上,那么它就会往上爬。在正常情况下,蚯蚓全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配合,总是向前移动的。

用五种不同的液体(酒精、醋、肥皂水、盐水和糖水)分别滴在蚯蚓的身体上。由于前4种溶液体对蚯蚓的刺激性大,因此,它会难受得乱跳,只有滴糖水的蚯蚓没有反应。不过并不是蚯蚓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喜欢糖水,而是糖水刺激性小的缘故。

蚯蚓的躯体有许多环体节组成,所以称为环节动物。尖的一头是前端,粗的一头是后端,用刀切去蚯蚓的后5个环节,再把它放在2~3张潮湿的草纸上,扣上玻璃杯,隔几天洒水,投入菜叶,一个月后,蚯蚓重新长出失去的后端,可见蚯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蚯蚓在农业上大有作为。蚯蚓日夜不停地在地下活动,使土壤疏松柔软,水分空气可更多地渗入土壤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蚯蚓每天吞食大量的腐烂有机物和泥土,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蚯蚓粪是一种无臭、无毒、干净、卫生、无污染,氮、磷、钾含量齐全的高效优质肥料。它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能使瓜更香、果更甜、菜更鲜。江西兴国县农民王达元曾在菜地里养蚯蚓喂鸭,结果养殖蚯蚓的地段蔬菜产量更高,品质也更好。

与人关系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但蚯蚓也有危害的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一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活蚯蚓容易传播疾病,对猪可传播绦虫病和气喘病。对禽类可传播气管交合线虫病、环形毛细线虫病、异次线虫病和楔形变带绦虫病。

蚯蚓是分解者,对于人类来说,它可以分解掉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使其变成无机物,供植物等利用。所以说院子里有蚯蚓的话种菜或种花都会长得比较好……同时人的活动会给蚯蚓提供一定的能量来源,比如食物。但是人类对土壤的污染和对水的污染会给蚯蚓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威胁到蚯蚓们的生命。

蚯蚓还可以作饲料、食品和药材,对人类的益处很大。

除石头、砖瓦、玻璃、金属、橡胶等之外,其他一切能够腐烂的有机废物和生活垃圾都能被它所消化,并可转化为有机肥料。蚯蚓的消化系统是惊人的,它能分泌出一种分解木纤维的酶,因而,一些杂草木屑、兽骨鱼刺、蛋壳果皮、破布烂纸以及其他污物,都成为它们口中的美味佳肴。据实验,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以吞食40吨垃圾,如果处理一户普通家庭的垃圾,只要饲养2000条蚯蚓就足够了。蚯蚓可谓是忠实的“环境卫士”。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蚯蚓在农业、林业、牧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和对环境保护的特殊作用。据调查我国每公顷土地内大约有蚯蚓15万~180万条。由于蚯蚓的掘地性和杂食性,每年每公顷土地内的蚯蚓排出的蚓粪就可以达到几十吨至几百吨。富含腐殖质的蚓粪是植物生长的极好肥料。蚯蚓的活动还可以改良土壤,加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恢复和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此外,蚯蚓在处理垃圾中的有机废物,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和为入类提供蛋白质新来源等方面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中国蚯蚓走上中美省州长论坛

在2013年4月16日举办的第二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贾立明董事长参加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研讨会会。来自美国三个州的州长、政府和企业代表也将目光聚焦天津贾立明蚯蚓产品,为实现共赢发展进行充分交流。

采集制作

蚯蚓生活有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采集蚯蚓的时间,一年之中,以春末夏初最好,此时蚯蚓数量较多,活动旺盛;一天之中,以早晨最好,此时气温适中,光照较弱,近地面空气温度较大,蚯蚓大多集中在上层土壤中活动。

采集蚯蚓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挖掘法: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如菜园,用铁铲翻土采集。

灌水法:蚯蚓数量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从土内钻出来。

拾取法:蚯蚓喜栖黑暗环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点钟时,到田边手持电筒拾取。

诱捕法:蚯蚓喜食新鲜饲料,我们将发酵的饲料堆在蚯蚓较多的田边,3~5天后,即可用铁铲翻开采集。

药用价值

基本介绍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治疗秃发。

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有正蚓科赤子爱胜蚓、巨蚓科威廉环毛蚓和杂交大平小号蚯蚓。发现蚯蚓含蚓激酶,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蚯蚓酶不仅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溶解血栓,更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临床治疗血栓病有效率达80%以上,蚯蚓酶还有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促进血流通畅等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和高血粘度症等有治疗作用。

蚓激酶已被开发成药,服用方便、安全,不会像链激酶,脲激酶等药易引起高纤溶酶血症导致大出血。抗癌研究证明,地龙对食管癌有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连用对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蚯蚓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含量高达72%,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能作动物性饲料及生产药品和化妆品,而且可以供人食用。蚯蚓食品在我国台湾及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极为畅销。

蚯蚓粪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腐殖质、有机质及镁、硼、镍、锰等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是水果、花卉、蔬菜和苗圃的廉价高效肥料。

蚯蚓被广泛用于制药、轻化工业和养殖等,因此需求量大增,人工养殖受到重视,养殖蚯蚓,可利用有机废料(如:禽畜粪便、垃圾、植物槁柑、糖渣、食用苗渣、酒糟等)成本低,方法简单,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营养价值

据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53.5%~65.1%,脂肪含量约为4.4%~17.38%,碳水化合物约为11%~17.4%,水分7.8%~23%。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约占鲜体重的0.04%~0.073%),以及钙和磷(约占鲜体重的0.124%~0.188%)等矿物质元素。蚯蚓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呤、抗组织胺和维生素B等多种药用成分。同时,蚯蚓也是某些寄生虫如线虫和绦虫的中间宿主,如环细线虫和长刺后圆线虫等。

功能主治

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其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镇痉、止喘、利尿。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中医治疗前列腺等湿热下注泌尿感染等病中的常用中药,该方是民间古方。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治秃发。

典型疾病

地龙作药,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即已正式载入《神农本草经》,到了明代,其医药用途相当广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地龙可治疗多种病症。

地龙的功效: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地龙确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平喘、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

治疗高热惊劂。地龙既有解热作用,又能抗惊厥。所以最适用于高热惊厥抽搐。常与钩藤、僵蚕、七时一枝花等药配用。

治疗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地龙能够舒张支气管,所以能够平定喘身。可单方用,特地龙研末吞服,每次1~2克。对于肺热哮喘,宜与麻杏甘石合剂同用,效果更好。

治疗高血压病。地龙有降压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效。

治疗躁狂型的精神病。地龙既有镇静作用,又有解热作用,所以运用于这种病人。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中风后遗症。治疗关节冷痛、活动不便的小活络丸和治疗半身不遂的补阳还五汤,其中都有地龙。

腿抽筋:满族民间常用活地龙l条,配伍少许胡黄连,水煎服。

高热烦躁而有抽搐:地龙干、连翘、钩藤各9克,金银花12克,全蝎3克,水煎服。

中风半身不遂:地龙、红茶各9克,全蝎6克,赤芍、牛膝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支气管喘息:满族民间常用地龙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日3次,每次5克。

夏季哮喘:地龙、西洋参各刀克,石斛、麦冬、竹叶、知母各15克,生地、甘草、西瓜翠衣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痰多、喘不能卧,去麦冬,加葶荡子、川贝母各刀克;病程长者,加黄芪。山药各20克。秋冬季节,服六味地黄丸2个月。

支气管哮喘:地龙15克,海螵蛸、天竺黄各9克研末,每服1.5克,日3次。汤药送服。

偏头痛:地龙、羌活各12克,川芎30~40克,天麻、白芷、醋玄胡、白芍各15克,细辛9克,甘草10克,水煎分3次温服。

对口疮:活蚯蚓1~2条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3~4次。

流行性腮腺炎:白颈蚯蚓洗净体外泥沙,加等量白糖淹渍,约15分钟后分泌出白黄色黏液,然后用力搅拌成蚯蚓糖浆,直接涂搽患处,日换药4~6次。一般1~3天退烧、消肿。

下肢溃疡:蚯蚓糖浆浸透纱布敷患处,每日蚯蚓糖浆滴纱布上数次保持湿润,隔数日换布1次,直到溃疡痊愈。

闭经:地龙干3条,黄酒适量浸出味,早晚饮用,连服数日。

戒烟:地龙、鱼腥草20克,远志1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早晨空腹服用。

高血压:活蚯蚓3~5条入盆内排除污泥后切碎,以鸡蛋2~3个炒熟,隔日吃1次。

疾病治疗

治疗风头痛及产后头痛:蚯蚓(去土炒)、半夏(生姜汁捣作饼焙令干再捣为末)、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字至半钱,匕生姜、荆芥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龙散)

治疗阳毒结胸按之极痛,或通而复结,喘促大躁狂乱:蚯蚓四条,洗净,研如泥,入生姜汁少许,蜜一匙,薄荷汁少许,新汲水调服。若热炽者加片脑少许,即与揉心下片时,自然汗出而解,不效再服一次。(《伤寒蕴要》)

治疗瘰疬溃烂流串者:荆芥根下段煎汤温洗,良久,看疮破紫黑处以针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蚯蚓一把炭火上烧红为末,每一匙入乳香、没药、轻粉各半钱,穿山甲九片(炙为末)油调敷之。(《本草纲目》)

治疗小儿急慢惊风:白颈蚯蚓不拘多少,去泥焙干为末加朱砂等分糊为丸,金箔为衣,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白汤下。(《摄生众妙方》)

治疗风赤眼:蚯蚓十条炙干捣细罗为散,夜临卧时以冷茶调下二钱服之。(《太平圣惠方》)

治疗喉痹:蚯蚓一条细研,用白梅去核以皮裹之,重着薄绵再裹含咽津。(《太平圣惠方》)

治疗耳聋气闭:蚯蚓、川芎藭各两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服,后低头伏睡,一夜一服,三夜效。(《圣济总录》)

养殖技术

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露天堆肥养殖

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盆养蚯蚓

装入的饲料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约100~200条为宜。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饲料易于干燥,温度高低变化明显。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同时经常喷水,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位置,以调节盆内的温度。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多以30~60天为宜

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采用室外养殖法为好,设备简单,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

半地下室蚯蚓养殖法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饲养详细方法

把5平方米以上的蚓茧进行混拌,然后堆成厚20厘米、宽35厘米、长无限的堆行状,在堆上再盖上一层15厘米厚的新粪料,20天左右蚓茧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把一条孵化堆分成3条,再在每条上加上3倍数量的新粪料,每星期淋一次水,40天蚯蚓全部长大即可收获。

繁殖生长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27%,冬季8%。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饲养管理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秆、稻草。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蚯蚓的成分比较复杂.各种蚯蚓均含蚯蚓解热碱(Lumbrifebrine)、蚯蚓素(Lumbritin)、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olysin).广地龙含6-羟基嘌呤(Hypoxanthine)、琥珀酸(Succinicacid)及L(+)谷氨酸等.蚯蚓亦含黄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胆碱(Choline)、胍(Guanidine).尚含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

蚯蚓(Lumbricusspencer)的脂类部分中含硬脂酸、棕榈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胆甾醇等.

蚯蚓(Lumbricusterrestris)的黄细胞组织(Chlorogogentissue)中含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及色素;所含碱性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其黄色素可能是核黄素(Riboflavine)或其相似物质.

研究表明

地龙提取液在体外有很好的抗凝作用,能使血液的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延长,并呈明显量效关系;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其抗凝机制是,其对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地龙尚有促纤溶作用,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100%广地龙煎剂对甲型链球菌有微弱的抑菌作用;86%的蚯蚓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对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地龙提取液对毛霉和酵母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体外抗阴道毛滴虫试验表明:蚯蚓提取物对阴道毛滴虫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浓度在0.2%及其以上时效果与灭滴灵相同,但灭滴灵副作用较多,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地龙的水浸、乙醇或丙醇提取物的水溶成分对兔角膜有麻痹作用.地龙中所含的蚯蚓素,对犬、猪、牛、猫、兔的红细胞有溶解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