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南方裸尾犰狳

阅读(90)

动物百科小编微微虫给大家整理了南方裸尾犰狳的资料,包括南方裸尾犰狳的图片资料、南方裸尾犰狳的形态特征、南方裸尾犰狳的生活习性、南方裸尾犰狳的品种和种类、南方裸尾犰狳的寿命等与南方裸尾犰狳相关的详细信息。

南方裸尾犰狳Southern naked-tailed armadillo

南方裸尾犰狳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有甲目 Cingulata
科: 犰狳科 Dasypodidae
属: 裸尾犰狳属 Cabassous
种: 南方裸尾犰狳 C. unicinctus
        (Linnaeus, 1758)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南方裸尾犰狳(拼音:nán fāng luǒ wěi qiú yú);
英文名:Southern naked-tailed armadillo;
学名:Cabassous unicinctus。
南方裸尾犰狳,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生境包括热带雨林及草原等。是一种独行及夜行性的陆生动物,主要以蚂蚁及白蚁为食。晚上觅食时掘出近16厘米直径的地洞,并于翌晚重新挖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有甲目犰狳科裸尾犰狳属雨林草原夜行性独居善掘洞食虫灰色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主食蚂蚁及白蚁

繁殖:

习性: 独行及夜行性

分布: 南美洲

南方裸尾犰狳

南方裸尾犰狳英文名:Southern naked-tailed armadillo

南方裸尾犰狳

南方裸尾犰狳

南方裸尾犰狳

亚成年南方裸尾犰狳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南方裸尾犰狳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及巴西。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Cabassous unicinctus squamicaudis-Lund, 1845
Cabassous unicinctus unicinctus-Linnaeus, 1758

知 识Knowledge

南方裸尾犰狳学名:Cabassous unicinctus,由瑞典自然学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

南方裸尾犰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outhern naked-tailed armadillo, Cabassous unicinctus, is a small species of armadillo from South America. It is found in Colombia, Ecuador, Venezuela, Peru, Bolivia and Brazil.
It is a solitary nocturnal and terrestrial animal, living in many habitats from rainforest to grassland. As are many armadillos, it is an insectivore, feeding on ants and termites. It digs burrows with an entrance of about 16 cm diameter; these are used for only one night then abandoned.

查科裸尾犰狳

阅读(115)

动物百科小编*火星来の鱼ル给大家整理了查科裸尾犰狳的资料,包括查科裸尾犰狳的图片资料、查科裸尾犰狳的形态特征、查科裸尾犰狳的生活习性、查科裸尾犰狳的品种和种类、查科裸尾犰狳的寿命等与查科裸尾犰狳相关的详细信息。

查科裸尾犰狳Chacoan naked-tailed armadillo

查科裸尾犰狳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有甲目 Cingulata
科: 犰狳科 Dasypodidae
属: 裸尾犰狳属 Cabassous
种: 查科裸尾犰狳 C. chacoensis
        (Wetzel, 1980)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查科裸尾犰狳(拼音:chá kē luǒ wěi qiú yú);
英文名:Chacoan naked-tailed armadillo;
学名:Cabassous chacoensis。
查科裸尾犰狳,是四种裸尾犰狳之一,生活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巴拉圭及可能于巴西出没。其原生的生境为亚热带及热带干旱森林及热带干旱的灌木林。昼伏夜出,主食白蚁和蚂蚁。其最大的威胁为栖息地破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标签: 有甲目犰狳科裸尾犰狳属灌丛夜行性独居善掘洞食虫棕色

体长: 30-31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主食白蚁和蚂蚁

繁殖:

习性: 独居,昼伏夜出

分布: 南美洲

查科裸尾犰狳

查科裸尾犰狳学名:Cabassous chacoensis

查科裸尾犰狳

查科裸尾犰狳头部特写

查科裸尾犰狳

查科裸尾犰狳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查科裸尾犰狳体长30-31厘米;尾长9-9.6厘米。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查科裸尾犰狳其原生的生境为亚热带及热带干旱森林及热带干旱的灌木林。独居,昼伏夜出,在地下洞穴中渡过整个的白天,直至黄昏后再外出活动,主食白蚁和蚂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查科裸尾犰狳分布于南美洲大查科平原,包括巴拉圭西部和阿根廷北部。公认的标本记录为原产于巴西的马托格罗索州,但是目前对这一记录,也存在很多质疑。

查科裸尾犰狳分布图:

查科裸尾犰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hacoan naked-tailed armadillo (Cabassous chacoensis) is a species of armadillo in the family Dasypodidae. It is found in Argentina, Paraguay, Bolivia, and possibly Brazil. Its natural habitats are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dry forests and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dry shrubland. It is threatened by habitat loss.

倭犰狳

阅读(82)

动物百科小编懶、羊羊给大家整理了倭犰狳的资料,包括倭犰狳的图片资料、倭犰狳的形态特征、倭犰狳的生活习性、倭犰狳的品种和种类、倭犰狳的寿命等与倭犰狳相关的详细信息。

倭犰狳Lesser fairy armadillo

倭犰狳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有甲目 Cingulata
科: 犰狳科 Dasypodidae
属: 倭犰狳属 Chlamyphorus
种: 倭犰狳 C. truncatus
分布: 阿根廷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倭犰狳(拼音:wō qiú yú);
英文名:Lesser fairy armadillo;
学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
倭犰狳,也叫粉毛犰狳,是犰狳科最小的一种。生活在阿根廷中部的干燥草地、带刺灌木和仙人掌的沙地。夜间活动,主要以蚂蚁为食,偶尔也吃蠕虫、蜗牛、昆虫以及各种植物性食物。倭犰狳于1996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在2006年,列为近危物种;于2008年改为“数据不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数据缺乏(DD)

体长: 90-115毫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主食蚂蚁

繁殖:

习性: 夜间活动

分布: 阿根廷

倭犰狳

倭犰狳学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

倭犰狳

倭犰狳英文名:Lesser fairy armadillo

倭犰狳

倭犰狳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倭犰狳头体长90-115毫米,是犰狳科最小的一种。倭犰狳体色为玫瑰色或粉红色,前爪长,善于挖掘,在受到威胁时,可以在几秒钟内挖好陷,坑供自己隐藏。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倭犰狳生活在阿根廷中部的几个保护区,如:埃卡莱尔国家公园。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倭犰狳于1996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在2006年,列为近危物种;于2008年改为“数据不足”。

知 识Knowledge

倭犰狳学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由美国博物学家、动物学家、爬虫学家、物理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理查德·哈伦(Richard Harlan)于1825年命名。

二趾树懒

阅读(100)

动物百科小编○畏,奶牛给大家整理了二趾树懒的资料,包括二趾树懒的图片资料、二趾树懒的形态特征、二趾树懒的生活习性、二趾树懒的品种和种类、二趾树懒的寿命等与二趾树懒相关的详细信息。

二趾树懒Southern two-toed sloth

二趾树懒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披毛目 Pilosa
科: 二趾树懒科 Megalonychidae
属: 二趾树懒属 Choloepus
种: 二趾树懒 C. didactylus
        (Linnaeus, 1758)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二趾树懒(拼音:èr zhǐ shù lǎn);
英文名:Southern two-toed sloth;
学名:Choloepus didactylus。
二趾树懒,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北部至亚马逊河,与霍氏树懒构成整个二趾树懒科。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是独居,夜行性及草食性动物,能够游泳,因此可跨越河流及小溪。野生二趾树懒寿命大约20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披毛目二趾树懒科二趾树懒属雨林夜行性独居植食胆小擅伪装树栖棕色

体长: 46-86厘米

身高:

体重: 4-8公斤

生命: 约20岁

食性: 主食绿色植物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性格温驯,擅长游泳

分布: 南美洲

二趾树懒

二趾树懒英文名:Southern two-toed sloth

二趾树懒

二趾树懒学名:Choloepus didactylus

二趾树懒

二趾树懒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二趾树懒体长为46-86厘米;重量4-8公斤。二趾树懒四肢等长,前肢各有两根弯曲的趾爪,后肢则有三根趾爪。头短而平,有一短而上翘的鼻,简陋的耳朵及大眼。全身长棕灰色毛发,并由腹部开始向背部生长,这与许多哺乳动物不同。这种毛发的特点是每一小段上均有凹槽般的空隙能容下藻类,使二趾树懒披上一身浅绿色,为其伪装隐藏于树林内提供了较佳的保护。二趾树懒的牙齿很小,没有门齿及真的犬齿,简单的臼齿会持续增长以应付反复咀嚼叶片所造成的磨蚀。它们也有已硬化的嘴唇以负责剪切叶片。每只二趾树懒身上有至少上百只寄生虫,它们会在其大便上产卵,并透过进食树懒身上其他的昆虫、真菌及霉菌维生,形成了一个小生境。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二趾树懒移动缓慢而不慌不忙。不论是睡眠、进食、交配或产子,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均倒吊在树上度过,只有排便及要换一株新树进食时它们才会爬到地面,这时也是最危险的时间。代谢率低,一周才会排便一次;由于消化道短小,因此食物可留在其体内达一个月之外。在地上时移动力极弱,仅靠四肢拖行前进,在树上则较灵活。二趾树懒也是健泳者,流线形的身体及毛发很能适应热带雨林气候。夜行性,一天能睡上15小时,仅在晚上时才醒来进食。利用其中一边的前肢抓取树叶后放在口腔内进食。二趾树懒能有效伪装于浓密的森林内。常见其休息的姿势为卷曲成小球状于树枝上或类似白蚁丘及树结等地方。配以毛发上的绿色使它们不易被猎食者发现。虽然它们也能用爪趾及牙齿去防御,但由于性格温驯,因此它们更依赖伪装所带给它们的保护。平时密不作声,但偶尔也会在受刺激时发出嘶嘶声及如低泣般的呻吟声。独行性动物,雌性偶尔也会整群占据同一株树,而年轻的雄性多会继承其父母亲留下的地盘。二趾树懒主食为绿色植物,如伞树科(cecropia)的物种。浆果、树叶、幼枝、果实等也是其对象。有报道指其也吃小昆虫等。不会直接喝水,但会透过进食植物时及舐朝露以补充水份。除了人类会威胁其存活外,大型猛禽也大可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捕捉,如如冕雕及角雕,猫科的虎猫也会袭击它们。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二趾树懒雌性孕期平均279天,每胎产1仔,出世时长约25厘米,重约356克。它们会紧紧依附在母亲的腹部达5星期,直到有足够的力气可以攀爬后开始自力更生。雌性3岁后达到性成熟,雄性4-5岁性成熟。野生二趾树懒寿命大约20岁,人工饲养的寿命25-30岁。有纪录最长寿命为一只圈养的雌性,寿命达36.8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二趾树懒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委内瑞拉、圭亚那、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巴西。

知 识Knowledge

二趾树懒学名:Choloepus didactylus,由瑞典自然学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

二趾树懒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Linnaeus’s two-toed sloth (Choloepus didactylus), also known as the southern two-toed sloth or unau, is a species of sloth from South America, found in Venezuela, the Guyanas, Colombia, Ecuador, Peru, and Brazil north of the Amazon River.
It is a solitary, nocturnal and arboreal animal, found in rainforests. It is able to swi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ross rivers and creeks. The two-toed sloth’s main enemies are man, large birds of prey such as the harpy and crested eagles, and wild cats such as the ocelot and jaguar.

霍氏树懒

阅读(93)

动物百科小编皮卡猫给大家整理了霍氏树懒的资料,包括霍氏树懒的图片资料、霍氏树懒的形态特征、霍氏树懒的生活习性、霍氏树懒的品种和种类、霍氏树懒的寿命等与霍氏树懒相关的详细信息。

霍氏树懒Hoffmann’s two-toed sloth

霍氏树懒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披毛目 Pilosa
科: 二趾树懒科 Megalonychidae
属: 二趾树懒属 Choloepus
种: 霍氏树懒 C. hoffmanni
        (Peters, 1858)
分布: 中美洲、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霍氏树懒(拼音:huò shì shù lǎn);
英文名:Hoffmann’s two-toed sloth;
学名:Choloepus hoffmanni。
霍氏树懒,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由尼加拉瓜南至玻利维亚,并由秘鲁东至巴西。霍氏树懒大部份时间都栖于树上,有时也会因要迁移到另一颗树而在地面爬行。是游泳能手。完全是夜间活动的,在冠层缓慢的移动,主食叶子。野生霍氏树懒平均寿命12岁左右。它与二趾树懒两种构成整个二趾树懒科。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披毛目二趾树懒科二趾树懒属中南美雨林夜行性独居食叶擅伪装树栖棕色

体长: 54-72厘米

身高:

体重: 2.1-9公斤

生命: 12岁左右

食性: 主食树叶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树栖动物,夜间活动

分布: 中美洲、南美洲

霍氏树懒

霍氏树懒学名:Choloepus hoffmanni

霍氏树懒

霍氏树懒

霍氏树懒

霍氏树懒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霍氏树懒体长54-72厘米;尾长1.5-3厘米;重量2.1-9公斤。霍氏树懒虽然行动缓慢,但并非如名般懒惰,而是为配合低能量的食性。它们的新陈代谢率是同一大小哺乳动物的一半。它们的视觉及听觉很差,差不多完全依赖触觉及嗅觉来寻找食物。若受到威胁,它们会以其爪或咬对方来防御,其前爪长5-7厘米。就算受到一些对哺乳动物来说是致命的伤势,它们也能存活下来。由于它们行动缓慢,毛皮上有藻类覆盖,令掠食者远距离很难发现它们。它们长及粗糙的毛可以防晒及防雨水。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霍氏树懒大部份时间都栖于树上,有时也会因要迁移到另一颗树而在地面爬行。是游泳能手。完全是夜间活动的。在冠层缓慢的移动,移动速度非常缓慢,通常约0.14米/秒。霍氏树懒以其巨大的爪来挂在树上,它们差不多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树上进行,有时甚至死后也挂在树上。它们会走到地上排泄,但差不多每五天一次。雌性霍氏树懒会成群的生活,而雄性则较多独居。在野外,雌性的数量较雄性多11倍。霍氏树懒差不多只吃叶子,有时也会吃果实及花朵。它们用唇来撕开食物,其牙齿没有珐琅质及不断生长。它们的胃像偶蹄目般有多个胃腔,充满共生的细菌来帮助消化纤维素。它们可能要一整个月才能消化一餐的食物,其体重的三分之二都是胃内的叶子。霍氏树懒的天敌有美洲豹、鹰及蛇。若受到威胁,它们会以其爪或咬对方来防御。就算受到一些对哺乳动物来说是致命的伤势,它们也能存活下来。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霍氏树懒雌性孕期355-377天,每胎产1仔,重量340-454克,9周后断奶,3-4岁性成熟。野生霍氏树懒平均寿命12岁左右,人工饲养的寿命可达32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霍氏树懒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包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西、玻利维亚和秘鲁。

霍氏树懒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C. h. capitalis
C. h. florenciae
C. h. juruanus
C. h. pallescens
C. h. hoffmanni

知 识Knowledge

霍氏树懒学名:Choloepus hoffmanni,由德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威廉·彼得斯(Wilhelm Peters)于1858年命名。

霍氏树懒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Hoffmann’s two-toed sloth (Choloepus hoffmanni) is a species of sloth from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It is a solitary, largely nocturnal and arboreal animal, found in mature and secondary rainforests and deciduous forests. The common name commemorates the German naturalist Karl Hoffmann.

褐喉树懒

阅读(125)

动物百科小编灰兔雪牙给大家整理了褐喉树懒的资料,包括褐喉树懒的图片资料、褐喉树懒的形态特征、褐喉树懒的生活习性、褐喉树懒的品种和种类、褐喉树懒的寿命等与褐喉树懒相关的详细信息。

褐喉树懒Brown-throated three-toed sloth

褐喉树懒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披毛目 Pilosa
科: 树懒科 Bradypodidae
属: 树懒属 Bradypus
种: 褐喉树懒 B. variegatus
        (Schinz, 1825)
分布: 中美洲、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褐喉树懒(拼音:hè hóu shù lǎn);
英文名:Brown-throated three-toed sloth;
学名:Bradypus variegatus。
褐喉树懒,又名褐喉三趾树懒或玻利维亚树獭,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遍布多种不同的环境,包括常绿及干旱森林及未开发的地区。它们是树栖动物,独自生活,夜间及日间活动,主要吃叶子。野生褐喉树懒寿命30-40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披毛目树懒科树懒属中南美森林独居食叶擅伪装领地意识树栖灰色

体长: 42-80厘米

身高:

体重: 2.25-6.3公斤

生命: 30-40岁

食性: 主要吃叶子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树栖动物,独自生活

分布: 中美洲、南美洲

褐喉树懒

褐喉树懒

褐喉树懒

褐喉树懒英文名:Brown-throated three-toed sloth

褐喉树懒

褐喉树懒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褐喉树懒体长42-80厘米;尾长2.5-9厘米;重量2.25-6.3公斤;前爪长7-8厘米;后爪长5-5.5厘米。褐喉树懒呈灰褐色,毛皮粗糙及坚硬。它们的头圆,吻钝,牙齿像钉子,耳朵很多时被遮蔽。它们的尾巴很短。褐喉树懒没有门齿或犬齿,没有胆囊、盲肠和阑尾。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褐喉树懒遍布多种不同的环境,包括常绿及干旱森林及未开发的地区。它们是树栖动物,独自生活,夜间及日间活动,主要吃叶子。每天有15-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具有领地意识。雌树懒在繁殖季节会大声尖叫来吸引雄猴。雌树懒的尖叫声很像女人的尖叫声。褐喉树懒与霍氏树懒的栖息地重叠。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褐喉树懒每年繁殖一次,交配季节通常在1-3月份,孕期平均7个月,每产1仔。4-5周后断奶,幼仔会抱着母亲的肚子,这样生活5个月以上。雌性3岁性成熟,雄性4岁性成熟。野生褐喉树懒寿命30-40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褐喉树懒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包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秘鲁和巴西。

褐喉树懒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褐喉树懒共有7个亚种:
B. v. boliviensis
B. v. brasiliensis
B. v. ephippiger
B. v. gorgon
B. v. infuscatus
B. v. trivittatus
B. v. variegatus

知 识Knowledge

褐喉树懒学名:Bradypus tridactylus,由瑞士博物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申茨(Heinrich Rudolf Schinz)于1825年命名。

褐喉树懒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rown-throated sloth (Bradypus variegatus) is a species of three-toed sloth found in the neotropical ecozone. It is the most common of the four species of three-toed sloth, and is found in the forests of South and Central America.

白喉三趾树懒

阅读(77)

动物百科小编╭の蚊了‖给大家整理了白喉三趾树懒的资料,包括白喉三趾树懒的图片资料、白喉三趾树懒的形态特征、白喉三趾树懒的生活习性、白喉三趾树懒的品种和种类、白喉三趾树懒的寿命等与白喉三趾树懒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喉三趾树懒Pale-throated three-toed sloth

白喉三趾树懒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披毛目 Pilosa
科: 树懒科 Bradypodidae
属: 树懒属 Bradypus
种: 白喉三趾树懒 B. tridactylus
        (Linnaeus, 1758)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喉三趾树懒(拼音:bái hóu sān zhǐ shù lǎn);
英文名:Pale-throated three-toed sloth;
学名:Bradypus tridactylus。
白喉三趾树懒,生活于南美洲北部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及巴西境内的热带雨林中。是树栖性,独居的植食性动物,每天有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行动非常缓慢,擅长游泳。没有公认的亚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披毛目树懒科树懒属雨林独居食叶领地意识树栖灰色

体长: 45-75厘米

身高:

体重: 3.2-6.5公斤

生命: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树栖,独居

分布: 南美洲

白喉三趾树懒

白喉三趾树懒学名:Bradypus tridactylus

白喉三趾树懒

白喉三趾树懒英文名:Pale-throated three-toed sloth

白喉三趾树懒

白喉三趾树懒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喉三趾树懒雄性体长45-55厘米;重量3.2-6公斤;尾长4厘米;白喉三趾树懒雌性体长50-75厘米;重量3.8-6.5公斤;尾长6厘米。白喉三趾树懒近乎没有尾巴及外耳壳,头部浑圆及有一平钝的鼻子。两性异形不明显,雄性树懒有一亮黄而至橙色的条纹在其背上,雌性则于胸前有乳房。与其他树懒一样,它们最有力的防卫来自于其修长、扁平而呈弓形的前臂及利爪,中爪较其他爪把为长。四肢长而无力,当中前臂的长度较后臂长近一倍。白喉三趾树懒共有九节颈椎骨(Vertebra),提高了它们的柔软度,头可以向前和向后弯曲270°,旋转330°。身体密披长而粗糙的毛发,偶尔有细小的绿藻在其毛发上生长,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树懒提供栖息地,绿藻不规则的淡绿则提供很好的保护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喉三趾树懒的钩爪使它们能稳妥地挂在树上,即使打瞌睡也不影响其稳定性。已死的树懒甚至仍能在树上挂上一段时间而不会倒下。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喉三趾树懒在树上交配,雌性孕期大约6个月,每产1仔,重约300克。幼仔只需一个月的母乳喂饲后就能依靠树叶获得营养,但幼仔仍会依附在母体上9个月之久。白喉三趾树懒3岁性成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喉三趾树懒分布于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西部、哥伦比亚和巴西北部亚马逊河的热带森林中。

知 识Knowledge

白喉三趾树懒学名:Bradypus tridactylus,由瑞典自然学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

白喉三趾树懒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pale-throated sloth (Bradypus tridactylus) is a species of three-toed sloth that inhabits tropical rainforests in northern South America. It is similar in appearance to, and often confused with, the brown-throated sloth, which has a much wider distribution. Genetic evidence has been interpreted to suggest the two species diverged only around 400,000 years ago, although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e split was closer to 6 million years.

鬃毛三趾树懒

阅读(114)

动物百科小编迷失家的小乌龟给大家整理了鬃毛三趾树懒的资料,包括鬃毛三趾树懒的图片资料、鬃毛三趾树懒的形态特征、鬃毛三趾树懒的生活习性、鬃毛三趾树懒的品种和种类、鬃毛三趾树懒的寿命等与鬃毛三趾树懒相关的详细信息。

鬃毛三趾树懒Maned three-toed sloth

鬃毛三趾树懒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披毛目 Pilosa
科: 树懒科 Bradypodidae
属: 树懒属 Bradypus
种: 鬃毛三趾树懒 B. torquatus
        (Illiger, 1811)
分布: 巴西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鬃毛三趾树懒(拼音:zōng máo sān zhǐ shù lǎn);
英文名:Maned three-toed sloth;
学名:Bradypus torquatus。
鬃毛三趾树懒,树栖动物,只生活在巴西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中,喜欢炎热,潮湿的气候,年降雨量至少为120厘米。鬃毛三趾树懒善泳,喜独居而处,以森林内某几种树的树叶、嫩芽及幼枝为食,特别喜好伞树科的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标签: 披毛目树懒科树懒属巴西特有雨林独居食叶领地意识擅伪装树栖棕色

体长: 55-77厘米

身高:

体重: 重量4-7.5公斤

生命: 约12岁

食性: 树叶、嫩芽及幼枝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独居,喜炎热潮湿

分布: 巴西

鬃毛三趾树懒

鬃毛三趾树懒头部特写

鬃毛三趾树懒

鬃毛三趾树懒

鬃毛三趾树懒

鬃毛三趾树懒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鬃毛三趾树懒体长55-77厘米;尾长4.8-5厘米;重量4–7.5公斤。雌性较大。鬃毛三趾树懒有一个细小的头部、耳朵及眼睛,尾部也是小小的,被毛发所覆盖。其粗糙的外皮常被藻类、螨、蜱、甲虫及蛾类等寄生其上。外皮黑而且长,并环绕其头、颈及肩膀。底毛则是纤细、绵密而仓白。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鬃毛三趾树懒是树栖动物,只生活在巴西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中,喜欢炎热,潮湿的气候,年降雨量至少为120厘米。长时间停留在树上,仅在排泄或更换另一棵树为食时才会到地面。在地面时行动极为不便,既不能站立也不能步行,仅倚赖长而强壮的前臂在地面爬行。主要的防卫手段也仅是呆立不动而不引起注意,或是挥动较巨大的双爪。鬃毛三趾树懒善泳,喜独居而处。以森林内某几种树的树叶、嫩芽及幼枝为食,特别喜好伞树科的物种。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鬃毛三趾树懒每年繁殖一次,孕期大约6个月,每胎产1仔,重量约300克。鬃毛三趾树懒寿命大约12岁,甚至更高。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直至1955年,鬃毛三趾树懒仅分布在巴西境内的巴伊亚州、圣埃斯皮里图州及里约热内卢州的森林内。但自森林被开发砍伐后其数目便逐渐下降。与其他生活在森林的动物一样,失去栖息地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

知 识Knowledge

鬃毛三趾树懒学名:Bradypus torquatus,由德国昆虫学家、动物学家–约翰·卡尔·威廉·里格尔(Johann Karl Wilhelm Illiger)于1811年命名。

鬃毛三趾树懒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aned sloth (Bradypus torquatus), is a three-toed sloth that lives only in Brazil. It is one of only four species of three-toed sloth.
The maned sloth is now found only in the Atlantic coastal rainforest of southeastern Brazil, although it was once also found further north. It has been identified predominantly from evergreen forests, although, being able to eat a wide range of leaves, it can also inhabit semi-deciduous and secondary forest. It is typically found in hot, humid climates without any dry season, and with annual rainfall of at least 120 centimetres (47 in). There are no recognised subspecies.

墨西哥土拨鼠

阅读(100)

动物百科小编☆唐老鸭★给大家整理了墨西哥土拨鼠的资料,包括墨西哥土拨鼠的图片资料、墨西哥土拨鼠的形态特征、墨西哥土拨鼠的生活习性、墨西哥土拨鼠的品种和种类、墨西哥土拨鼠的寿命等与墨西哥土拨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墨西哥土拨鼠Mexican prairie dog

墨西哥土拨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属: 草原犬鼠属 Cynomys
种: 墨西哥土拨鼠 C. mexicanus
        (Merriam, 1892)
分布: 墨西哥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墨西哥土拨鼠(拼音:mò xī gē tǔ bō shǔ);
英文名:Mexican prairie dog;
学名:Cynomys mexicanus。
墨西哥土拨鼠,又名墨西哥草原犬鼠,是原住于墨西哥的一种啮齿目动物。栖息在海拔1600-2200米的平坦的草原和山谷中。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物种。它们主要吃草,并透过食物来吸收水份。它们有时也会吃昆虫。墨西哥土拨鼠寿命约3-5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标签: 啮齿目松鼠科草原犬鼠属墨西哥特有草原群居善掘洞植食黄色

体长: 39-43厘米

身高:

体重: 0.9-1.2公斤

生命: 3-5岁

食性: 主要吃草

繁殖: 一胎平均产四子

习性: 群居,会冬眠

分布: 墨西哥

墨西哥土拨鼠

墨西哥土拨鼠张望

墨西哥土拨鼠

墨西哥土拨鼠学名:Cynomys mexicanus

墨西哥土拨鼠

墨西哥土拨鼠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墨西哥土拨鼠全长39-43厘米;重量0.9-1.2公斤。雄性略重。墨西哥土拨鼠呈黄色,耳朵较深色,腹部较浅色。语言最为复杂,能奔跑达每小时55公里。所以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大叫作为警报,并且高速逃走。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墨西哥土拨鼠的巢穴是挖掘出来的。巢穴的入口像漏斗,通道长达30多米,两侧有空间储存食物及休息。巢穴可以容纳多达几百只墨西哥土拨鼠,但一般少于50只,群族有一只雄性的领袖。主要吃草,并透过食物来吸收水份。它们有时也会吃昆虫。它们的天敌有郊狼、短尾猫、鹰、獾及鼬。墨西哥土拨鼠是会冬眠的。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墨西哥土拨鼠繁殖季节在1-4月份。妊娠期为1个月,雌性每年只产1胎,一胎平均有四子。幼鼠出生时眼睛闭合,会先以尾巴作为辅助,直至出生后40日才能看见。于5月至6月会断奶,到了1岁就会离开巢穴。冬天前幼鼠就会离开母鼠。1岁后就达至性成熟,寿命约3-5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墨西哥土拨鼠以前是该国常见的物种,自20世纪80年代起,墨西哥土拨鼠只分布在墨西哥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北部及科阿韦拉州,生存空间不足800平方公里。

墨西哥土拨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exican prairie dog, Cynomys mexicanus, is a diurnal burrowing rodent native to Mexico. Treatment as an agricultural pest has led to its status as an endangered species.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quirrels, chipmunks, and marmots.

黑尾土拨鼠

阅读(260)

动物百科小编呆萌熊宝给大家整理了黑尾土拨鼠的资料,包括黑尾土拨鼠的图片资料、黑尾土拨鼠的形态特征、黑尾土拨鼠的生活习性、黑尾土拨鼠的品种和种类、黑尾土拨鼠的寿命等与黑尾土拨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黑尾土拨鼠Black-tailed prairie dog

黑尾土拨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属: 草原犬鼠属 Cynomys
种: 黑尾土拨鼠 C. ludovicianus
        (Ord, 1815)
分布: 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黑尾土拨鼠(拼音:hēi wěi tǔ bō shǔ);
英文名:Black-tailed prairie dog;
学名:Cynomys ludovicianus。
黑尾土拨鼠,又称黑尾草原犬鼠,是松鼠科的成员,生活于北美洲大平原。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为食。不像其他土拨鼠,黑尾土拨鼠并不冬眠,但可能会在短期内处于休眠状态。黑尾土拨鼠寿命5-8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啮齿目松鼠科草原犬鼠属草原日行性群居植食善掘洞一夫多妻黄色

体长: 36-43厘米

身高:

体重: 0.68-1.4公斤

生命: 5-8岁

食性: 草食性

繁殖: 每产1-8仔

习性: 善于挖掘洞穴

分布: 北美洲

黑尾土拨鼠

黑尾土拨鼠学名:Cynomys ludovicianus

黑尾土拨鼠

黑尾土拨鼠进食

黑尾土拨鼠

黑尾土拨鼠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黑尾土拨鼠体长36-43厘米;尾长7.6-10厘米;重量0.68-1.4公斤。黑尾土拨鼠通常为浅棕色,肚子颜色稍浅。尾巴为黑色,也是名称的由来。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黑尾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为食。它们的洞穴能根据自然地形分成若干个区,仿佛是一个“城镇”。一个群体通常约占地2公顷,这是“城镇”的一个基本单位。同一集群中的成员共用一条特别建造的地道,领域里的食物也是共享的。黑尾土拨鼠保持着一种“社会性”结构,“城镇”的居民几乎平均分布,一代代地传下去。它的生机总是旺盛的,充分显示其社会组织的优越性。黑尾土拨鼠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牧草取食,干旱时会迅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食物有西方的小麦草,野牛草,莎草,俄罗斯蓟(猪毛菜碱),仙人掌,滨藜属和山艾树(蒿属)等。黑尾土拨鼠为昼行性动物。下雨下雪天以及温度超过38°C的活动减少。它们并不冬眠,但是可能会短暂的休眠。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黑尾土拨鼠是一夫多妻制,交配季节2-4月份,妊娠期33-38天,每产1-8仔。繁殖年龄通常为2岁,黑尾土拨鼠寿命5-8岁,雌性寿命较长。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黑尾土拨鼠分布于加拿大,墨西哥,美国。这主要是一个大平原物种,通过北美洲的西部和中部大平原,从萨斯喀彻温省南部至加拿大(法国河谷)的蒙大拿州南部,德克萨斯州西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东南部,在美国沙漠草原和索诺拉州东北部,墨西哥北部。而从亚利桑那州东南部,新墨西哥州西南部,该物种在当地许多区域内的已灭绝。

黑尾土拨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lack-tailed prairie dog (Cynomys ludovicianus), is a rodent of the family Sciuridae found in the Great Plains of North America from about the USA-Canada border to the USA-Mexico border. Unlike some other prairie dogs, these animals do not truly hibernate. The black-tailed prairie dog can be seen above ground in midwinter. A black-tailed prairie dog town in Texas was reported to cover 64,000 km2 (25,000 sq mi) and included 400,000,000 individuals. Prior to habitat destruction, this species may have been the most abundant prairie dog in central North America. This species was one of two described by 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in the journals and diaries of their exp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