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北美红松鼠

阅读(103)

动物百科小编呆萌熊宝给大家整理了北美红松鼠的资料,包括北美红松鼠的图片资料、北美红松鼠的形态特征、北美红松鼠的生活习性、北美红松鼠的品种和种类、北美红松鼠的寿命等与北美红松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北美红松鼠American red squirrel

北美红松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属: 美洲红松鼠属 Tamiasciurus
种: 北美红松鼠 T. hudsonicus
        (Erxleben, 1777)
分布: 美国、加拿大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北美红松鼠(拼音:běi měi hóng sōng shǔ );
英文名:American red squirrel;
学名:Tamiasciurus hudsonicus。
北美红松鼠,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偶尔也出现在混合或落叶森林中。白天活跃,主要食物是白云杉种子,也吃括水果、嫩芽、树皮、花、真菌、昆虫、鸟蛋和小脊椎动物。大约有25个亚种被确认。野生北美红松鼠寿命最高为8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啮齿目松鼠科美洲红松鼠属落叶林针叶林日行性主食种子机警棕色

体长: 16.5-23厘米

身高:

体重: 197-282克

生命: 8岁

食性: 主食白云杉种子

繁殖: 每胎产3-5仔

习性: 白天活跃,有极高的领地意识

分布: 美国、加拿大

北美红松鼠

北美红松鼠头部特写

北美红松鼠

北美红松鼠

北美红松鼠

北美红松鼠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北美红松鼠体长16.5-23厘米;尾长10-16厘米;重量197-282克。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北美红松鼠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偶尔也出现在混合或落叶森林中。白天活跃,主要食物是白云杉种子,也吃括水果、嫩芽、树皮、花、真菌、昆虫、鸟蛋和小脊椎动物。有储藏食物的习惯,通常藏匿于树洞或者成堆摆放于树下,搜集食物的数量多的惊人,足够几代子孙享用。它们吃各种各样的蘑菇,包括有毒的蘑菇,不是直接食用,而是放置在树枝上风干后食用。北美红松鼠有极高的领地意识。不会冬眠。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北美红松鼠每年繁殖2次,分别在2-4月份、6-8月份。雌性孕期31-35天,每胎产3-5仔,出生时的粉红色无毛,体重约10克。7-8周断奶,18周后可以独立生活,1岁性成熟。野生北美红松鼠只有22%生存到1岁,1-3岁为安全期,3岁后生存概率再次降低,活到8岁的非常少。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北美红松鼠,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偶尔也出现在混合或落叶森林中。

知 识Knowledge

北美红松鼠学名:Tamiasciurus hudsonicus,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克里斯蒂安·波利卡普·埃克斯莱本(Johann Christian Polycarp Erxleben)于1777年命名。

北美红松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American red squirrel (Tamiasciurus hudsonicus) is one of three species of tree squirrel currently classified in the genus Tamiasciurus, known as the pine squirrels (the others are the Douglas squirrel, T. douglasii and Mearns’s squirrel, T. mearnsi). American red squirrels are also referred to as pine squirrels, North American red squirrels, chickarees, and fairydiddles. They are medium-sized (200–250 g) diurnal mammals that defend a year-round exclusive territory. The diet of these tree squirrels is specialized on the seeds of conifer cones. As such, 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North America wherever conifers are common, except on the Pacific coast, where they are replaced by Douglas squirrels. Recently, American red squirrels have been expanding their range to include primarily hardwood areas.

山松鼠

阅读(120)

动物百科小编亲亲亲吻╮鱼给大家整理了山松鼠的资料,包括山松鼠的图片资料、山松鼠的形态特征、山松鼠的生活习性、山松鼠的品种和种类、山松鼠的寿命等与山松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山松鼠Bangs’s Mountain Squirrel

山松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属: 山松鼠属 Syntheosciurus
种: 山松鼠 S. brochus
        (Bangs, 1902)
分布: 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山松鼠(拼音:shān sōng shǔ);
英文名:Bangs’s Mountain Squirrel;
学名:Syntheosciurus brochus。
山松鼠,只生活在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山区雨林中,海拔1900米-2600米。主要活动在树梢,但有时在森林地面上觅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标签: 啮齿目松鼠科山松鼠属中美洲山地雨林树栖褐色

体长: 15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繁殖:

习性:

分布: 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山松鼠

山松鼠

山松鼠

山松鼠学名:Syntheosciurus brochus

山松鼠

山松鼠英文名:Bangs’s Mountain Squirrel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山松鼠平均体长15厘米;尾长13厘米。山松鼠背部橄榄褐色,腹部橙红色。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山松鼠,只生活在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

知 识Knowledge

山松鼠学名:Syntheosciurus brochus,由美国动物学家–乌特勒姆·班斯(Outram Bangs)于1902年命名。

山松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Bangs’s mountain squirrel (Syntheosciurus brochus) is a nearly unknown species of tree squirrel, that only lives in Costa Rica and Panama. It can be found in mountain rain forests at an altitude between 1,900 and 2,600 metres (6,200 and 8,500 ft), and lives mainly in the tree tops, but sometimes on the forest floor as well. One of its habitats is at the summit of the Poás Volcano in Costa Rica, in a Clusia forest that is almost inaccessible for humans.

海狸鼠

阅读(98)

动物百科小编灰兔雪牙给大家整理了海狸鼠的资料,包括海狸鼠的图片资料、海狸鼠的形态特征、海狸鼠的生活习性、海狸鼠的品种和种类、海狸鼠的寿命等与海狸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海狸鼠Coypu

海狸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海狸鼠科 Myocastoridae
属: 海狸鼠属 Myocastor
种: 海狸鼠 M. coypus
        (Molina, 1782)
分布: 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海狸鼠(拼音:hǎi lí shǔ);
英文名:Coypu;
学名:Myocastor coypus。
海狸鼠,又称河狸鼠、狸獭、沼狸,是一种大型的草食半水生啮齿目哺乳类动物,原产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南美洲,商人为更容易取得海狸鼠的毛皮,后被引入到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基于其对植物的破坏性和掘洞行为,所以在多个国家已被列为入侵物种。野生海狸鼠寿命3-6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啮齿目海狸鼠科海狸鼠属湿地沼泽群居植食褐色

体长: 40-60厘米

身高:

体重: 5-9公斤

生命: 3-6岁

食性: 根茎为食

繁殖: 每胎产1-13仔

习性: 半水栖啮齿动物

分布: 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海狸鼠

海狸鼠学名:Myocastor coypus

海狸鼠

海狸鼠头部特写

海狸鼠

海狸鼠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海狸鼠体长40-60厘米;尾长30-45厘米;重量5-9公斤。海狸鼠体型大而粗壮,圆形尾巴比身体略短;头大耳短小;趾间有蹼;身体为褐色,足为黑色。门牙呈黄色。雌性乳头长在体侧,便于在水中哺乳后代。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海狸鼠是半水栖啮齿动物,栖息于湿地生境。以植物的根茎为食。野生的个体危害方式主要是采食和掘洞行为。河狸鼠啃食稻苗、马铃薯,导致大量减产,还啃食果树1米高以下的主干,造成果树成片枯死。这种行为显然对当地的自然植被构成威胁。掘洞行为常造成堤岸、码头设施和沿河公路和铁路遭到破坏。河狸鼠也会将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染给人类、家畜。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海狸鼠雌性每年最多可以繁殖3次,妊娠持续130天,每胎产1-13仔。雌性9个月后就可以繁殖后代。野生海狸鼠寿命3-6岁,但是只有不到15%的海狸鼠能活过3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海狸鼠原生于南美洲温带,为更容易取得海狸鼠的毛皮,毛皮商人把海狸鼠运到北美洲、欧洲及包含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繁殖。在前苏联的中亚国家哈萨克及吉尔吉斯,由于当地农民十分贫穷,所以剥掉毛皮的海狸鼠肉就成为了这些农民及低下阶层的肉食来源。

海狸鼠分布图: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引入和危害20世纪初引入北美洲和欧洲。从1953年开始,中国大陆从前苏联引进供观赏和特种养殖。80年代后期,大陆出现饲养河狸鼠热潮。由于人们盲目引进饲养,而管理落后,导致病鼠残鼠增多,死亡率高。在南方饲养后,毛质变差,养大后的河狸鼠无人收购加工。饲养户经济损失惨重,热情下降,将剩鼠或杀或宰,亦有少数农户散放池塘野养;并有少数逃逸个体。野生的个体危害方式主要是采食和掘洞行为。河狸鼠啃食稻苗、马铃薯,导致大量减产,还啃食果树1m高以下的主干,造成果树成片枯死。这种行为显然对当地的自然植被构成威胁。掘洞行为常造成堤岸、码头设施和沿河公路和铁路遭到破坏。河狸鼠也会将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染给人类、家畜。台湾地区由行政院农委会引“动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公告禁养、输出、输入。由于毛皮商对海狸鼠的圈养监管不完善,让海狸鼠有机会逃到野外,并适应了野生环境。基于其破坏性,所以在多个国家已被列为入侵物种。因为海狸鼠的体型比一般家鼠大两倍,会把田野的农作物都吃光,又或会造成生态灾难。海狸鼠的外型与北美洲原生的麝鼠相似,但其行为较为进取。为减少海狸鼠对麝鼠的栖息地的干扰,美国南部有部分州分会在枪杀海狸鼠后把海狸鼠的尸体喂饲野生的美国短吻鳄,好让鳄鱼习惯了吃海狸鼠的肉并进而攻击这些外来的入侵者。这种做法,为当地一些动物权益关注者所非议。

知 识Knowledge

海狸鼠是一种大型的草食半水生啮齿目哺乳类动物,原来被划为硬毛鼠科,后来独立出来成为海狸鼠科。海狸鼠的毛皮是一种名贵的衣料,常用作大衣、帽子、围巾等的材料。 “Nutria”在西班牙语的本意其实是水獭的意思。

海狸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oypu (from Spanish coipú, from Mapudungun kóypu) (Myocastor coypus), also known as the river rat or nutria, is a large, herbivorous, semiaquatic rodent and the only member of the family Myocastoridae. Originally native to subtropical and temperate South America, it has since been introduced to North America, Europe, Asia, and Africa, primarily by fur ranchers. Although it is still valued for its fur in some regions, its destructive feeding and burrowing behaviors make this invasive species a pest throughout most of its range.

中美毛臀刺鼠

阅读(115)

动物百科小编羽鱼爪给大家整理了中美毛臀刺鼠的资料,包括中美毛臀刺鼠的图片资料、中美毛臀刺鼠的形态特征、中美毛臀刺鼠的生活习性、中美毛臀刺鼠的品种和种类、中美毛臀刺鼠的寿命等与中美毛臀刺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中美毛臀刺鼠Central American agouti

中美毛臀刺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刺豚鼠科 Dasyproctidae
属: 刺豚鼠属 Dasyprocta
种: 中美毛臀刺鼠 D. punctata
        (Gray, 1842)
分布: 中北美洲、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中美毛臀刺鼠(拼音:zhōng měi máo tún cì shǔ);
英文名:Central American agouti;
学名:Dasyprocta punctata。
中美毛臀刺鼠,又名蹄鼠,广泛分布在中部美洲及南美洲。喜欢热带的环境。它们会在水源周围挖细小的洞。具领地意识,当领土被入侵时,雄鼠会出来袭击入侵者。主要吃果实,也吃吃蟹、菜蔬及其他植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42-62厘米

身高:

体重: 3-4.2公斤

生命: 13.8岁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一般会产4子

习性: 具领地意识,日间活动

分布: 中北美洲、南美洲

中美毛臀刺鼠

中美毛臀刺鼠学名:Dasyprocta punctata

中美毛臀刺鼠

中美毛臀刺鼠英文名:Central American agouti

中美毛臀刺鼠

中美毛臀刺鼠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中美毛臀刺鼠体长42-62厘米;尾长1-3.5厘米;重量3-4.2公斤。中美毛臀刺鼠体型一般都很修长。它们的耳朵很短,后脚有三趾,爪像蹄。毛色呈淡橙色至褐色或累色,腹部呈白色至黄色。一些身上会有斑纹,毛质粗糙及有光泽。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中美毛臀刺鼠是有领域及栖于地上,适合高速奔跑。它们会以脚趾来行走,快走及奔驰,可以跳高于1.8米。它们喜欢热带的环境。它们会在水源周围挖细小的洞。当领土被入侵时,雄鼠会出来袭击入侵者。中美毛臀刺鼠的视觉、听觉及触觉沟通很好。雄鼠及雌鼠都有肛门腺,可以划定疆界或多种结构。主要吃果实,并会寻找有果实的树。它们能够从远处听见果实掉下来的声音。当食物丰富时,它们会藏起种子。它们有时也会寻找及吃蟹、菜蔬及其他植物。中美毛臀刺鼠大部份时间都是以后脚来刷身体,藉以除去寄生虫、虱及螨。它们是日间活动的,但若受到捕猎时,它们会转为夜间活动。它们吸热,故会生活在水边来降温。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中美毛臀刺鼠是一夫一妻制的,终生只有一个伴侣。雄鼠会向雌鼠撒尿来示爱,令雌鼠狂热起舞。全年繁殖,幼鼠通常在3-7月份,果实丰富的季节出生。妊娠期为96-126日。每胎一般会产4子,出生时约重22.7克。雌性照顾幼鼠140日,到了另一窝幼鼠出生时,为避免互相攻击及缺乏食物,前一窝幼鼠就会独立生活。幼鼠约在487日大就达至性成熟。中美毛臀刺鼠平均寿命为13.8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中美毛臀刺鼠广泛分布在中部美洲及南美洲。北方分布地由恰帕斯州及犹加敦半岛至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北部及委内瑞拉西部。南方分布地则由秘鲁及玻利维亚南部,经巴西及巴拉圭西南部至阿根廷北部。它们被引进到古巴东部及西部及开曼群岛。在中部美洲,它们于海拔2400米的低地出没。

知 识Knowledge

中美毛臀刺鼠学名:Dasyprocta punctata,由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John Edward Gray)于1842年命名。

中美毛臀刺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entral American agouti (Dasyprocta punctata) is a species of agouti from the family Dasyproctidae. The main portion of its range is from Chiapas and the Yucatan Peninsula (southern Mexico), through Central America, to northwestern Ecuador, Colombia and far western Venezuela. A highly disjunct population is found in southeastern Peru, far southwestern Brazil, Bolivia, western Paraguay and far northwestern Argentina. The disjunct population has been treated as a separate species, the brown agouti (Dasyprocta variegata), but a major review of the geographic variation is necessary. The Central American agouti has also been introduced to Cuba and the Cayman Islands.

非洲岩鼠

阅读(97)

动物百科小编狮虎兽给大家整理了非洲岩鼠的资料,包括非洲岩鼠的图片资料、非洲岩鼠的形态特征、非洲岩鼠的生活习性、非洲岩鼠的品种和种类、非洲岩鼠的寿命等与非洲岩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非洲岩鼠Dassie rat

非洲岩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亚目: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
科: 岩鼠科 Petromuridae
属: 非洲岩鼠属 Petromus
种: 非洲岩鼠 P. typicus
        (A. Smith, 1831)
分布: 非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非洲岩鼠(拼音:fēi zhōu yán shǔ);
英文名:Dassie rat;
学名:Petromus typicus。
非洲岩鼠,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它们能够挤入极其狭窄的缝隙。非洲岩鼠清晨和傍晚活动,主要以草为食,有时会吃水果、种子和树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27-38厘米

身高:

体重: 100-300克

生命:

食性: 主要以草为食

繁殖: 每产1-3仔

习性: 清晨和傍晚活动

分布: 非洲南部

非洲岩鼠

非洲岩鼠学名:Petromus typicus

非洲岩鼠

非洲岩鼠英文名:Dassie rat

非洲岩鼠

非洲岩鼠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非洲岩鼠长度27-38厘米;重量100-300克。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非洲岩鼠每年繁殖一次,繁殖期在雨季,雌性孕期78-90天,每产1-3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非洲岩鼠,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非洲岩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dassie rat (Petromus typicus) is an African rodent found among rocky outcroppings. It is the only living member of its genus, Petromus, and family, Petromuridae. The name "dassie" means "hyrax" in Afrikaans, and the two animals are found in similar habitats. Petromus means "rock mouse" and dassie rats are one of many rodents sometimes called rock rats. The family and genus names are sometimes misspelled as Petromyidae and Petromys.

霜鼠

阅读(108)

动物百科小编啪啪兔给大家整理了霜鼠的资料,包括霜鼠的图片资料、霜鼠的形态特征、霜鼠的生活习性、霜鼠的品种和种类、霜鼠的寿命等与霜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霜鼠Silky mole rat

霜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亚目: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
科: 滨鼠科 Bathyergidae
属: 霜鼠属 Heliophobius
种: 霜鼠 H. argenteocinereus
        (Peters, 1846)
分布: 非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霜鼠(拼音:shuāng shǔ);
英文名:Silky mole rat;
学名:Heliophobius argenteocinereus。
霜鼠,是啮齿目滨鼠科下的一种,分布于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和民主刚果。此物种为独居,同种间会有侵犯行为。研究发现,与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替换牙齿是垂直替换不同,霜鼠的牙齿是水平替换的,这可能有助于霜鼠在坚硬的磨蚀性的土壤中挖掘从而扩充地洞和发现食物的时候保存它们的牙齿。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习性: 独居

分布: 非洲中部

霜鼠

霜鼠学名:Heliophobius argenteocinereus

霜鼠

霜鼠英文名:Silky mole rat

霜鼠

霜鼠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研究发现,与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替换牙齿是垂直替换不同,霜鼠的牙齿是水平替换的,这可能有助于霜鼠在坚硬的磨蚀性的土壤中挖掘从而扩充地洞和发现食物的时候保存它们的牙齿。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霜鼠,是啮齿目滨鼠科下的一种,分布于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和民主刚果。

知 识Knowledge

霜鼠学名:Heliophobius argenteocinereus,由德国博物学家–威廉·卡尔·哈特维希·彼得斯(Wilhelm Karl Hartwich Peters)于1846年命名。

霜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ilvery mole-rat, silvery blesmol, or silky mole-rat (Heliophobius argenteocinereus) is a species of mole-rat that occurs in sandy soil of savannas and woodlands of southern Kenya, throughout Tanzania, and parts of southeastern Zaire to central Mozambique and Malawi. This species is solitary dwelling and aggressive. Little else is known about its ecology or behavior. It is the only species of the genus Heliophobius.

岬鼠

阅读(94)

动物百科小编小香猪给大家整理了岬鼠的资料,包括岬鼠的图片资料、岬鼠的形态特征、岬鼠的生活习性、岬鼠的品种和种类、岬鼠的寿命等与岬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岬鼠Cape mole rat

岬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亚目: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
科: 滨鼠科 Bathyergidae
属: 岬鼠属 Georychus
种: 岬鼠 G. capensis
        (Pallas, 1778)
分布: 南非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岬鼠(拼音:jiǎ shǔ);
英文名:Cape mole rat;
学名:Georychus capensis。
岬鼠,又称开普敦鼹鼠,是南非的特有物种。生活在森林和热带草原地区的地下洞穴中,是独居动物,白天活跃。属植食性,以植物的鳞茎、球茎和块茎为主食。在交配季节有领地意识。野生岬鼠寿命超过5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6厘米

身高:

体重: 约180克

生命: 超过5岁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每产3-10只幼仔

习性: 独居,视力很差

分布: 南非

岬鼠

岬鼠学名:Georychus capensis

岬鼠

岬鼠英文名:Cape mole rat

岬鼠

岬鼠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岬鼠体长16厘米;尾长2厘米;重量约180克。岬鼠体色为赤褐色,腹部白色,身体粗圆,四肢短小,头圆眼睛小,视力很差,外耳隐藏在皮毛中,几乎看不见。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岬鼠是独居动物,生活在森林和热带草原地区的地下洞穴中,只有在洞穴内极度缺氧时,才会上到地面活动。它们几乎用一生的时间构建地下的洞穴系统,地下的隧道长度在50-130米不等。虽然它们在地下生活,视力也很差,但是岬鼠对昼夜的变化有明显的感知,它们在白天很活跃。岬鼠的天敌有蛇、豺、猫鼬和猫头鹰。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岬鼠在夏季进入交配季节,雌性孕期44-48天,每产3-10只幼仔,重量5-12克,长约3-4厘米,9天后可以睁眼视物,4周后断奶。野生岬鼠寿命超过5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岬鼠,又称开普敦鼹鼠,是南非的特有物种。

知 识Knowledge

岬鼠学名:Georychus capensis,由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于1778年命名。

岬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ape mole-rat (Georychus capensis) is a species of mole-rat endemic to South Africa. It is the only living species in the genus Georychus.

美洲河狸

阅读(112)

动物百科小编猫╄→小沫给大家整理了美洲河狸的资料,包括美洲河狸的图片资料、美洲河狸的形态特征、美洲河狸的生活习性、美洲河狸的品种和种类、美洲河狸的寿命等与美洲河狸相关的详细信息。

美洲河狸American beaver

美洲河狸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河狸科 Castoridae
属: 河狸属 Castor
种: 美洲河狸 C. canadensis
        (Kuhl, 1820)
分布: 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美洲河狸(拼音:měi zhōu hé lí);
英文名:American beaver;
学名:Castor canadensis。
美洲河狸,原产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后被引入到阿根廷、芬兰、俄罗斯等国家。栖息于的溪流、池塘和湖泊附近,有在水道筑坝的习性。昼伏夜出,擅长游泳,潜水时间可达15分钟。以树木的叶、芽和树皮为主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74-90厘米

身高:

体重: 11-32公斤

生命: 10-20岁

食性: 叶、芽和树皮

繁殖: 每胎产2-6仔

习性: 在水道筑坝

分布: 北美洲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潜水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游泳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美洲河狸体长74-90厘米;尾长20-35厘米;重量11-32公斤。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美洲河狸是一夫一妻制,雌性孕期平均128天,大多在春末繁殖,每胎产2-6仔,重约430克。3岁左右性成熟。野生美洲河狸的寿命10-20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美洲河狸原产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后被引入到阿根廷、芬兰、俄罗斯等国家。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C. c. acadicus Bailey
C. c. baileyi Nelson
C. c. belugae Taylor
C. c. caecator Bangs
C. c. canadensis Kuhl
C. c. concisor
C. c. carolinensis Rhoads
C. c. duchesnei
C. c. frondator Mearns
C. c. idoneus
C. c. labradorensis
C. c. leucodonta Gray
C. c. mexicanus Bailey
C. c. michiganensis Bailey
C. c. missouriensis Bailey
C. c. pacificus Rhoads
C. c. pallidus
C. c. phaeus Heller
C. c. rostralis
C. c. repentinus Goldman
C. c. taylori Davis
C. c. texensis Bailey
C. c. subauratus
C. c. sagittatus
C. c. shastensis Taylor

知 识Knowledge

美洲河狸学名:Castor canadensis,由德国博物学家、动物学家–海因里希·库尔(Heinrich Kuhl)于1820年命名。

美洲河狸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North American beaver (Castor canadensis) is one of two extant beaver species. It is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and introduced to Patagonia in South America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e.g., Norwa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species is often referred to simply as "beaver", though this causes some confusion because another distantly related rodent, Aplodontia rufa, is often called the "mountain beaver". Other vernacular names, including American beaver and Canadian beaver, distinguish this species from the other extant beaver species, Castor fiber, which is native to Eurasia.

跳兔

阅读(209)

动物百科小编黑猫仔仔给大家整理了跳兔的资料,包括跳兔的图片资料、跳兔的形态特征、跳兔的生活习性、跳兔的品种和种类、跳兔的寿命等与跳兔相关的详细信息。

跳兔South African spring hare

跳兔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跳兔科 Pedetidae
属: 跳兔属 Pedetes
种: 跳兔 P. capensis
        (Forster, 1778)
分布: 非洲东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跳兔(拼音:tiào tù);
英文名:South African spring hare;
学名:Pedetes capensis。
跳兔,外表像细小的袋鼠(但完全没有关系),后肢发达,可以跳起超过2米,故此得名。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干燥草原。主要是夜间活动,主食树叶、树根、种子,偶尔以昆虫为食。人工饲养的跳兔寿命13-14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35-45厘米

身高: 蹲坐高度28-32厘米

体重: 3-4公斤

生命: 13-14岁

食性: 树叶、树根、种子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夜间活动

分布: 非洲东南部

跳兔

跳兔学名:Pedetes capensis

跳兔

跳兔英文名:South African spring hare

跳兔

跳兔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跳兔体长35-45厘米;蹲坐高度28-32厘米;尾长37-48厘米;耳长7-9厘米;重量3-4公斤。跳兔有多种不同的颜色,有红褐色至淡灰色,尾巴末端呈黑色。跳兔生活在内蒙古东部及非洲东南部,吃植物及昆虫。后肢上有四趾及像蹄的爪,较前肢的为长。它们的颈部肌肉发达,而头颅则很短。它们的眼睛很大,耳朵有耳屏,可以阻隔因挖掘而造成的沙粒进入耳朵。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跳兔主要是夜间活动的,但有时也在白天活动。它们在白天的时间会住在它们挖掘的隧道,并在内以泥土捣塞出口。当在雨季的时候,它们可以轻易的挖掘。它们有时会在夜间跳出巢穴。它们会像袋鼠般以后肢跳跃,当受惊时会退回自己的巢穴。跳兔在不同的日子会住在不同的巢穴,并倾向制造三个绕圈的巢穴。大部份这些巢穴都是近大树或灌木的地方。跳兔的领土是在其巢穴的25-250米范围内。在干旱的日子它们会扩大领土范围。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跳兔全年都会生育,雌性一年会生三胎,孕期78-82天,每胎产1仔。人工饲养的跳兔寿命13-14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跳兔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部的肯尼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

跳兔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outh African springhare (Pedetes capensis), or springhaas as it is called in Afrikaans, is not actually a hare, but a member of the order Rodentia. It is one of two living species in the genus Pedetes, and is native to southern Africa. Formerly, the genus was considered monotypic and the East African springhare (P. surdaster) was included in P. capensis. Though the species look alike at a casual glance, scientific study can easily determine which is which.

苏门达腊猩猩

阅读(112)

动物百科小编米兔 ゝ给大家整理了苏门达腊猩猩的资料,包括苏门达腊猩猩的图片资料、苏门达腊猩猩的形态特征、苏门达腊猩猩的生活习性、苏门达腊猩猩的品种和种类、苏门达腊猩猩的寿命等与苏门达腊猩猩相关的详细信息。

苏门达腊猩猩Sumatran orangutan

苏门达腊猩猩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人科 Hominidae
属: 猩猩属 Pongo
种: 苏门达腊猩猩 P. abelii
分布: 印度尼西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苏门达腊猩猩(拼音:sū mén dá là xīng xīng);
英文名:Sumatran orangutan;
学名:Pongo abelii。
苏门达腊猩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是当地的特有种。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地热带雨林和沼泽。群居,族群会聚集在无花果树吃果实。人工饲养的最长寿命的苏门达腊猩猩为55岁,死于美国迈阿密都市动物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78-97厘米

身高: 122-140厘米

体重: 40-90公斤

生命: 50岁以上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喜欢树上的生活

分布: 印度尼西亚

苏门达腊猩猩

苏门达腊猩猩学名:Pongo abelii

苏门达腊猩猩

苏门达腊猩猩英文名:Sumatran orangutan

苏门达腊猩猩

苏门达腊猩猩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苏门达腊猩猩体长78-97厘米;站立高度122-140厘米;雌性重量40-50公斤;雄性重量60-90公斤。苏门达腊猩猩的毛皮较疏且长,面长,个子较矮小,两侧有白毛。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苏门达腊猩猩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地热带雨林和沼泽。苏门达腊猩猩较婆罗洲猩猩更为群居。苏门达腊猩猩的族群会聚集在无花果树吃果实。喜欢吃生果,并且会吃昆虫,喜欢的生果有无花果及波罗蜜果,它亦会吃鸟蛋及细小的脊椎动物。喜欢树上的生活,这可能是由于在陆地上有苏门答腊虎等大型掠食者存在。它们会以臂行方式在树林之间走动。在斯瓦克杨桃园的野生苏门达腊猩猩曾被发现使用工具。当时一头猩猩将一根树枝折成约30厘米长,清除小枝及削磨枝头,并以此插入树孔中找寻白蚁。它们亦会以树枝来拍打蜂巢,并挖出蜂蜜。另外,它们亦会以长约10厘米的树枝,除去利沙树果实种子上像玻璃纤维的刺,以便吃这些种子。虽然婆罗洲猩猩亦会吃这类种子,但就未曾发现有用上工具。新西兰自然历史制作公司在制作苏门达腊猩猩的纪录片时,就拍摄得它们使用简单的树枝,在不同的地方寻觅食物。此外在热带雨林中它们亦有使用树叶当作雨伞。成年雄性一般会避免与其他的成年雄性接触。强暴在苏门达腊猩猩中是很普遍。雄性亚成体会尝试与任何雌性交配,不过成年雌性一般懂得如何避开它们。成年雌性较喜欢与成年雄性交配。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苏门达腊猩猩繁殖季节在12-5月份,雌性孕期227-275天,每胎产1仔。雌性繁殖间隔3-4年,最高可达8年。雌性9-15岁性成熟;雄性15-19岁性成熟。野生苏门达腊猩猩寿命往往超过50岁,雄性更长寿。人工饲养的最长寿命的苏门达腊猩猩为55岁,死于美国迈阿密都市动物园。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于200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苏门达腊猩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在多巴湖森林的统计中发现它们只栖息于两个地方:武吉拉旺村及列尤择山国家公园。统计下只余下约3500头苏门达腊猩猩。猩猩婴儿很多时会被捕捉及卖作奖品宠物。在捕捉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杀死其母亲。

知 识Knowledge

苏门达腊猩猩学名:Pongo abelii,由法国外科医生、博物学家、鸟类、爬虫学家–勒内·普里梅韦勒·莱松(René Primevère Lesson)于1827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