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日本松鼠

阅读(71)

动物百科小编千面狐给大家整理了日本松鼠的资料,包括日本松鼠的图片资料、日本松鼠的形态特征、日本松鼠的生活习性、日本松鼠的品种和种类、日本松鼠的寿命等与日本松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日本松鼠Japanese squirrel

日本松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属: 松鼠属 Sciurus
种: 日本松鼠 S. lis
        ( Temminck, 1844 )
分布: 日本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日本松鼠(拼音:rì běn sōng shǔ);
英文名:Japanese squirrel;
学名:Sciurus lis。
日本松鼠,是啮齿目松鼠科松鼠属下的一个品种。为日本特有种,分布于本州、四国和九州,但现在九州地区则已罕见。影响当地这一物种灭绝的因素之一,是人类对森林的破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繁殖:

习性:

分布: 日本

日本松鼠

日本松鼠英文名:Japanese squirrel

日本松鼠

日本松鼠 ©Ma2bara

日本松鼠

日本松鼠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日本松鼠为日本特有种,分布于本州、四国和九州,但现在九州地区则已罕见。

知 识Knowledge

日本松鼠学名:Sciurus lis,由荷兰动物学家–康拉德·雅各·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于1844年命名。

日本松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Japanese squirrel (Sciurus lis) is a tree squirrel in the genus Sciurus endemic to Japan. The Japanese squirrel’s range includes the islands of Honshū, Shikoku, and Kyūshū. Recently, populations on south-western Honshū and Shikoku decreased, and those on Kyūshū disappeared.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cal extinction of this species seems to be forest fragmentation by humans.

倭狨

阅读(118)

动物百科小编自说自话的小鹿给大家整理了倭狨的资料,包括倭狨的图片资料、倭狨的形态特征、倭狨的生活习性、倭狨的品种和种类、倭狨的寿命等与倭狨相关的详细信息。

倭狨Pygmy marmoset

倭狨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卷尾猴科 Cebidae
亚科: 狨亚科 Callitrichinae
属: 狨属 Callithrix
种: 倭狨 C. pygmaea
        ( Spix, 1823 )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倭狨(拼音:wō róng);
英文名:Pygmy marmoset;
学名:Callithrix (Cebuella) pygmaea。
倭狨,栖息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常绿森林中。这种树栖性灵长类动物完全是在白天活动,结群生活,数量在2-15只,以水果、嫩芽、昆虫和树胶为食。虽然在2003年发现了体型更小的新物种倭鼠狐猴,但倭狨仍然是最细小的猴类。正常情况下倭狨的寿命会超过11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17-152毫米

身高:

体重: 107-141克

生命: 11岁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产2仔

习性: 白天活动,群居

分布: 南美洲

倭狨

倭狨

倭狨

倭狨

倭狨

倭狨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倭狨体长117-152毫米;尾长173-229毫米;重量107-141克。倭狨两颊有长毛,耳短小。体毛为灰棕色,背面有浅色和暗色交错形成的斑点。尾巴很长,在行动时起第五肢的作用,能够缠握树干树枝,适应于森林中生活。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倭狨栖息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常绿森林中。这种树栖性灵长类动物完全是在白天活动,结群生活,数量在2-15只,以水果、嫩芽、昆虫和树胶为食。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倭狨每年有2个出生高峰期,分别为5-6月份、11-1月份。雌性孕期4个月左右,通常每胎产2仔,产1仔的几率约为16%,产3仔的几率约为8%,18-24个月性成熟。正常情况下倭狨的寿命会超过11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倭狨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

倭狨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Cebuella pygmaea pygmaea -西部倭狨
Cebuella pygmaea niveiventris -东部倭狨

倭狨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pygmy marmoset (Cebuella pygmaea) is a small New World monkey native to rainforests of the western Amazon Basin in South America. It is notable for being the smallest monkey and one of the smallest primates in the world at just over 100 grams (3.5 oz) (Madame Berthe’s mouse lemur is smaller). It is generally found in evergreen and river edge forests and is a gum-feeding specialist.

普通狨

阅读(116)

动物百科小编沉鱼落雁给大家整理了普通狨的资料,包括普通狨的图片资料、普通狨的形态特征、普通狨的生活习性、普通狨的品种和种类、普通狨的寿命等与普通狨相关的详细信息。

普通狨Common marmoset

普通狨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卷尾猴科 Cebidae
亚科: 狨亚科 Callitrichinae
属: 狨属 Callithrix
种: 普通狨 C. jacchus
        ( Linnaeus, 1758 )
分布: 巴西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普通狨(拼音:pǔ tōng róng);
英文名:Common marmoset;
学名:Callithrix jacchus。
普通狨,是狨属的典型物种,属于新世界猴,主要分布于巴西东部。群居,白天活动,主要在树上攀爬和跳跃,有时也出现在平地上。以昆虫、蜘蛛、小脊椎动物和鸟蛋为食。普通狨寿命大约10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80-188毫米

身高:

体重: 236-256克

生命: 大约10岁

食性: 昆虫、蜘蛛、小脊椎动物

繁殖: 每胎一般产两仔

习性: 群居,白天活动

分布: 巴西

普通狨

普通狨进食水果

普通狨

普通狨地面活动

普通狨

普通狨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普通狨体长180-188毫米;重量236-256克。雄性略大。普通狨的毛色呈灰色。耳边有一簇白色长发,所以也叫绒耳狨,前额有白色印记,脸部没有毛,尾巴为灰白色。成年狨的体长为14-18厘米,体重约为400克。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普通狨以4-15只组成一群,通常为一个家庭。活动区域在300,000平方米。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普通狨在白天活动,主要在树上攀爬和跳跃,有时也出现在平地上。普通狨以昆虫、蜘蛛、小脊椎动物和鸟蛋为食,也会吃水果、种子、花卉、菌类和花蜜。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普通狨多为一夫一妻制,孕期大约150天,每胎一般产两仔,幼仔的体重大约是成体的20%-27%,性成熟期为,雄性一年,雌性20-24个月。普通狨寿命大约10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普通狨主要分布于巴西东部。

普通狨分布图:

普通狨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ommon marmoset (Callithrix jacchus) is a New World monkey. It originally lived on the Northeastern coast of Brazil, in the states of Piaui, Paraiba, Ceará, Rio Grande do Norte, Pernambuco, Alagoas and Bahia. Through release (both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of captive individuals, it has expanded its range since the 1920s to Southeast Brazil (its first sighting in the wild for Rio de Janeiro was in 1929) and became there an invasive species, raising concerns about genetic pollution of similar species, such as the buffy-tufted marmoset (Callithrix aurita), and predation upon bird nestlings and eggs.

皇狨猴

阅读(152)

动物百科小编被鱼叼着的猫给大家整理了皇狨猴的资料,包括皇狨猴的图片资料、皇狨猴的形态特征、皇狨猴的生活习性、皇狨猴的品种和种类、皇狨猴的寿命等与皇狨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皇狨猴Emperor tamarin

皇狨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卷尾猴科 Cebidae
亚科: 狨亚科 Callitrichinae
属: 柽柳猴属 Saguinus
种: 皇狨猴 S. imperator
        ( Goeldi, 1907 )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皇狨猴(拼音:huáng róng hóu);
英文名:Emperor tamarin;
学名:Saguinus imperator。
皇狨猴,又名皇柽柳猴、帝髭獠狨、长须狨、帝王獠狨或皇帝塔马林猴。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的秘鲁、玻利维亚及巴西。栖息在热带雨林,生活在森林深处及广阔的地区,白天活动,杂食性,主要吃生果、昆虫及树汁。皇狨猴寿命估计超过15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23-26厘米

身高:

体重: 约500克

生命: 15年

食性: 杂食性,主食水果

繁殖: 多为双胞胎

习性: 白天活动,群居

分布: 南美洲

皇狨猴

皇狨猴学名:Saguinus imperator

皇狨猴

皇狨猴英文名:Emperor tamarin

皇狨猴

皇狨猴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皇狨猴体长23-26厘米;尾长35-41.5厘米;重量约500克。皇狨猴的毛皮主要是灰色,胸部有黄色斑点。手及脚都是黑色,尾巴褐色。它的特征是白色的长须,长达肩头。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皇狨猴栖息在热带雨林,生活在森林深处及广阔的地区。它们是白天活动,大部份时间都在树间跳来跳去。皇狨猴是群居的,一般是2-8头。最老的雌性带领着几只雄性,彼此之间会互相帮助。皇狨猴经常与其他的狨猴(如鞍背狨)一起。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来确认妨碍者。皇狨猴的食性与其他狨猴一样,都是杂食性,主要吃生果、昆虫及树汁。它亦会吃鸟蛋及细小的脊椎动物。由于它们的轻盈体态,故可以到达树枝端吃食物。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皇狨猴为一妻多夫制的。妊娠期为140-145日,多为双胞胎。所有的雄性,都会帮助诞生、照顾及支持幼猴,带幼猴到母猴处喂哺。约3个月后幼猴断奶,第2年尾达至性成熟。它的寿命估计超过15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皇狨猴,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的秘鲁、玻利维亚及巴西。

皇狨猴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S. i. imperator
S. i. subgrisescens

知 识Knowledge

皇狨猴,被称为“皇”是因它的白色胡须像德国的威廉二世。这个名字原先只是一个笑话,后来成为了正式的学名。

皇狨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emperor tamarin, (Saguinus imperator), is a species of tamarin allegedly named for its resemblance to the German emperor Wilhelm II. It lives in the southwest Amazon Basin, in east Peru, north Bolivia and in the west Brazilian states of Acre and Amazonas.

粗尾婴猴

阅读(90)

动物百科小编金丝刺猬给大家整理了粗尾婴猴的资料,包括粗尾婴猴的图片资料、粗尾婴猴的形态特征、粗尾婴猴的生活习性、粗尾婴猴的品种和种类、粗尾婴猴的寿命等与粗尾婴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粗尾婴猴Thick-tailed greater galago

粗尾婴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亚目: 原猴亚目 Strepsirrhini
科: 婴猴科 Galagidae
属: 大婴猴属 Otolemur
种: 粗尾婴猴 O. crassicaudatus
        ( É Geoffroy, 1812 )
分布: 非洲南部和东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粗尾婴猴(拼音:cū wěi yīng hóu);
英文名:Thick-tailed greater galago;
学名:Otolemur crassicaudatus。
粗尾婴猴,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东部,是一个常见物种。是一种树栖性夜行动物,白天栖息在树洞里,夜晚觅食,它们的食物包括水果、种子、花、昆虫、蛞蝓、爬行类与小鸟等。具领地意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26-47厘米

身高:

体重: 1.2-1.4公斤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习性: 树栖性夜行动物

分布: 非洲南部和东部

粗尾婴猴

粗尾婴猴学名:Otolemur crassicaudatus

粗尾婴猴

粗尾婴猴英文名:Thick-tailed greater galago

粗尾婴猴

粗尾婴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粗尾婴猴体长26-47厘米;尾长29-55厘米;重量1.2-1.4公斤。雄性略大。粗尾婴猴圆脑、大耳、相对小的眼睛。皮毛一般为灰色或深褐色,尾巴尖端为白色或黑色。颜色较浅的粗尾婴猴一般生活在比较干燥、地势较低的地区,颜色较深的粗尾婴猴则甚或在地势较高的潮湿地带。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粗尾婴猴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东部,是一个常见物种。最大的种群位于安哥拉、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南部,以及索马里海岸。

粗尾婴猴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O. c. crassicaudatus
O. c. kirkii

资 料Information

雄性粗尾婴猴的头骨:

粗尾婴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rown greater galago, also known as the large-eared greater galago, (Otolemur crassicaudatus) is a nocturnal primate, the largest in the family of galagos.This species is common in Southern and East Africa. The largest populations are found in Angola, Tanzania, southern Kenya and the coast of Somalia. The brown greater galago live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 preferring riverine and coastal forest, but it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woodland savannah. The subspecies display different ranges: O. c. crassidautus is only found in the Kwazulu region. O. c. kirkii is found from Mssangena north to Vila Coutinho, Mozambique and Malawi.

小懒猴

阅读(109)

动物百科小编狮虎兽给大家整理了小懒猴的资料,包括小懒猴的图片资料、小懒猴的形态特征、小懒猴的生活习性、小懒猴的品种和种类、小懒猴的寿命等与小懒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小懒猴Pygmy loris

小懒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懒猴科 Lorisidae
属: 懒猴属 Nycticebus
种: 小懒猴 N. pygmaeus
        ( Bonhote, 1907 )
分布: 亚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小懒猴(拼音:xiǎo lǎn hóu);
英文名:Pygmy loris;
学名:Nycticebus pygmaeus。
小懒猴,别名倭蜂猴,是一种体型很小的懒猴,生活在中国云南、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干燥阔叶林中。是一种夜行动物,具有领地意识,树栖性,以果实、昆虫、小型哺乳动物、蜗牛等为食。目前全世界大约野生小懒猴大约有72,000只,圈养的有183只。小懒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被破坏、狩猎和宠物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195-230毫米

身高:

体重: 360-580克

生命: 大约20岁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夜行,树栖性

分布: 亚洲南部

小懒猴

小懒猴学名:Nycticebus pygmaeus

小懒猴

小懒猴头部特写

小懒猴

年幼的小懒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小懒猴体长195-230毫米;尾长平均1.8厘米;重量360-580克。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小懒猴孕期184-200天,每胎产1仔,123-146天后断奶。小懒猴寿命大约20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小懒猴,生活在中国云南、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干燥阔叶林中。

小懒猴分布图:

资 料Information

雄性小懒猴的头骨:

小懒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pygmy slow loris (Nycticebus pygmaeus) is a species of slow loris found east of the Mekong River in Vietnam, Laos, eastern Cambodia, and China. It occurs in a variety of forest habitats, including tropical dry forests, semi-evergreen, and evergreen forests. The animal is nocturnal and arboreal, crawling along branches using slow movements in search of prey. Unlike other primates, it does not leap. 

懒猴

阅读(104)

动物百科小编偷懒的猪猪给大家整理了懒猴的资料,包括懒猴的图片资料、懒猴的形态特征、懒猴的生活习性、懒猴的品种和种类、懒猴的寿命等与懒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懒猴Greater slow loris

懒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懒猴科 Lorisidae
属: 懒猴属 Nycticebus
种: 懒猴 N. coucang
        ( Boddaert, 1785 )
分布: 东南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懒猴(拼音:lǎn hóu);
英文名:Greater slow loris;
学名:Nycticebus coucang。
懒猴,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半岛和一些邻近的岛屿。栖息于热带、亚热带低地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以下。夜行性,主食昆虫,也吃花蜜、水果和鸟蛋。懒猴是目前已知唯一一种有毒的灵长类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27-38厘米

身高:

体重: 625-680克

生命:

食性: 主食昆虫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夜行性,有毒

分布: 东南亚

懒猴

懒猴学名:Nycticebus coucang

懒猴

懒猴英文名:Greater slow loris

懒猴

懒猴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懒猴体长27-38厘米;重量625-680克。雄性略大。懒猴尾极短,隐于毛丛中,不易看见,头圆耳小,眼大而圆,善于夜间看物体。体背和侧面毛呈棕褐色,背中央有一深栗红色纵纹;腹面灰白;四肢粗而短,指、趾具有指甲,仅后肢第二趾具爪,前肢第二指退化,仅剩一短指。懒猴是目前已知唯一一种有毒的灵长类动物,在受到威胁时腋下会分泌一种呈棕色的油状物,可与唾液混合成有毒的物质(油状物和唾液本身也有毒性)。毒素通过食用有毒的昆虫,如蜈蚣蝎子等获得,所以只有野生的懒猴才可以分泌正常水平的毒性物质,而在保护区内养殖的懒猴因提供的食物一般不含毒素因此不能获取毒素和合成有毒物质。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懒猴栖息于热带、亚热带低地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以下。夜行性,主食昆虫,也吃花蜜、水果和鸟蛋。在懒猴被当做宠物交易的时候,经常拔掉牙齿以防咬伤人类,有90%的懒猴因为被拔牙而导致感染死亡。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懒猴是一夫一妻制,繁殖高峰期在3-5月份,雌性孕期大约191天,每胎产1仔,性成熟16-17个月。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懒猴,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半岛和一些邻近的岛屿。

懒猴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大懒猴 Nycticebus coucang coucang
婆罗洲懒猴 Nycticebus coucang menagensis
爪哇懒猴 Nycticebus coucang javanicus

资 料Information

懒猴的骨骼:

懒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unda slow loris (Nycticebus coucang) or greater slow loris is a strepsirrhine primate and a species of slow loris native to Indonesia, western Malaysia, southern Thailand and Singapore. It measures 27 to 38 cm (11 to 15 in) from head to tail and weighs between 599 and 685 g (21.1 and 24.2 oz). Like other slow lorises, it has a wet nose (rhinarium), a round head, small ears hidden in thick fur, a flat face, large eyes and a vestigial tail.

蜂猴

阅读(142)

动物百科小编黑猫仔仔给大家整理了蜂猴的资料,包括蜂猴的图片资料、蜂猴的形态特征、蜂猴的生活习性、蜂猴的品种和种类、蜂猴的寿命等与蜂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蜂猴Slender loris

蜂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懒猴科 Lorisidae
亚科: 蜂猴亚科 Lorinae
属: 蜂猴属 Loris
种: 蜂猴 L. tardigradus
        ( Linneaus, 1758 )
分布: 斯里兰卡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蜂猴(拼音:fēng hóu);
英文名:Slender loris;
学名:Loris tardigradus。
蜂猴,是一种小型夜行性灵长类动物,原产于斯里兰卡的热带雨林。群居动物,雌性占主导地位,在晚上分头觅食,白天则聚集到巢穴里睡觉。蜂猴主要以昆虫、蜥蜴和卵为食,有时也吃浆果、树叶和花蕾。野生蜂猴寿命为15-18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180-250毫米

身高:

体重: 85-370克

生命: 15-18岁

食性: 昆虫、浆果、树叶等

繁殖: 每胎1-2仔

习性: 群居,夜间活动

分布: 斯里兰卡

蜂猴

蜂猴 ©Dr. K.A.I. Nekaris

蜂猴

蜂猴头部特写

蜂猴

蜂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蜂猴体长180-250毫米;重量85-370克。蜂猴有一双面向前方的大眼睛,耳朵也很大,大拇脚趾与其他四趾相对,形成镊子的形状,可以拿握东西,没有尾巴。蜂猴的身体为深灰色,毛发为银白色。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雌性每年蜂猴可以和雄性蜂猴交配两次。孕期为166-169天,每胎1-2仔,断奶期为6-7个月。雌性10个月时就达到性成熟期。野生蜂猴寿命为15-18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蜂猴原产于斯里兰卡的热带雨林。

蜂猴分布图:

资 料Information

蜂猴的骨骼:

蜂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ed slender loris (Loris tardigradus) is a small, nocturnal strepsirrhine primate native to the rainforests of Sri Lanka. This is #6 of the 10 focal species and #22 of the 100 EDGE mammal species worldwide considered the most evolutionarily distinct and globally endangered. Two sub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L. t. tardigradus and L. t. nycticeboides.

树熊猴

阅读(73)

动物百科小编小犬薰给大家整理了树熊猴的资料,包括树熊猴的图片资料、树熊猴的形态特征、树熊猴的生活习性、树熊猴的品种和种类、树熊猴的寿命等与树熊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树熊猴Potto

树熊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懒猴科 Lorisidae
亚科: 树熊猴亚科 Perodicticinae
属: 树熊猴属 Perodicticus
种: 树熊猴 P. potto
        ( Statius Müller, 1766 )
分布: 非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树熊猴(拼音:shù xióng hóu);
英文名:Potto;
学名:Perodicticus potto。
树熊猴,是懒猴科的一种原猴,栖息于热带非洲的雨林中,从几内亚到肯尼亚、乌干达都有分布。是夜行动物,树栖,行动迟缓。食谱为65%水果,21%树汁和10%的昆虫,偶尔也捕捉蝙蝠和小鸟。野生树熊猴寿命11岁左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30-42厘米

身高:

体重: 0.8-1.6公斤

生命: 11岁左右

食性: 杂食性,主食水果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夜行动物,树栖,行动迟缓

分布: 非洲

树熊猴

树熊猴学名:Perodicticus potto

树熊猴

树熊猴英文名:Potto

树熊猴

树熊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树熊猴体长30-42厘米;尾长5-10厘米;重量0.8-1.6公斤。树熊猴毛发卷曲,灰褐色。长有宜于抓握的手,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可以握紧各种不同形状的树枝。眼睛大夜视能力强。颈部至肩胛骨的脊椎骨上长有突出的刺,做防御用。身体会散发类似咖喱的刺鼻气味,用于标示领域。树熊猴唾液中携带的病菌会导致伤口发炎。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树熊猴栖息于热带非洲的雨林中,树熊猴是夜行动物,树栖,行动迟缓,白天在树叶丛中睡觉,几乎不到地面上活动。食性为65%水果,21%树汁和10%的昆虫,偶尔也捕捉蝙蝠和小鸟。通常独居,有低领地意识。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树熊猴孕期180-205天,每产1仔,哺乳期5-6个月,9-18个月性成熟。野生树熊猴寿命11岁左右,人工饲养的寿命可达26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树熊猴栖息于热带非洲的雨林中,从几内亚到肯尼亚、乌干达都有分布。

树熊猴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Perodicticus potto potto
Perodicticus potto edwardsi
Perodicticus potto ibeanus
Perodicticus potto stockleyi

资 料Information

树熊猴的骨骼:

树熊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potto (Perodicticus potto) is a strepsirrhine primate of the family Lorisidae. It is the only species in genus Perodicticus. It is also known as Bosman’s potto, after Willem Bosman who described the species in 1704, and in some English-speaking parts of Africa, it is called a "softly-softly".

维氏冕狐猴

阅读(94)

动物百科小编冒牌、虎给大家整理了维氏冕狐猴的资料,包括维氏冕狐猴的图片资料、维氏冕狐猴的形态特征、维氏冕狐猴的生活习性、维氏冕狐猴的品种和种类、维氏冕狐猴的寿命等与维氏冕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维氏冕狐猴Verreaux’s sifaka

维氏冕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大狐猴科 Indriidae
属: 冕狐猴属 Propithecus
种: 维氏冕狐猴 P. verreauxi
        ( A. Grandidier, 1867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维氏冕狐猴(拼音:wéi shì miǎn hú hóu);
英文名:Verreaux’s sifaka;
学名:Propithecus verreauxi。
维氏冕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栖息在热带雨林、干燥落叶林和干燥针叶林中。一般以小规模的群体生活,早晨和黄昏时分出外觅食,白天时间则主要用于休息。主食叶、果实、树皮和花朵。人工饲养的维氏冕狐猴寿命大约为18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40-47.5厘米

身高:

体重: 3-3.5公斤

生命: 约18岁

食性: 叶、果实、树皮和花朵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小群居,晨暮活动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维氏冕狐猴

维氏冕狐猴学名:Propithecus verreauxi

维氏冕狐猴

维氏冕狐猴英文名:Verreaux’s sifaka

维氏冕狐猴

维氏冕狐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维氏冕狐猴体长40-47.5厘米;尾长50-60厘米;重量3-3.5公斤。维氏冕狐猴体毛较厚而柔软,通常为白色,头顶、四肢和身体两侧则为褐色。与其他冕狐猴一样,它们的尾巴很长,用于平衡树丛之间的跳跃。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维氏冕狐猴交配季节发生在1-2月份,雌性孕期162-170天,每胎产1仔,3-5岁性成熟。人工饲养的维氏冕狐猴寿命大约为18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维氏冕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栖息在热带雨林、干燥落叶林和干燥针叶林中。

维氏冕狐猴分布图:

维氏冕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Verreaux’s sifaka (Propithecus verreauxi), or the white sifaka, is a medium sized primate in one of the lemur families, Indriidae. It lives in Madagascar and can be found in a variety of habitats from rainforest to western Madagascar dry deciduous forests and dry and spiny forests. The fur is thick and silky and generally white with brown on the sides, top of the head, and on the arms. Like all sifakas, it has a long tail that it uses as a balance when leaping from tree to tree. However, its body is so highly adapted to an arboreal existence that on the ground its only means of locomotion is hopping. The species lives in small troops which forage for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