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冕狐猴

阅读(97)

动物百科小编啪啪兔给大家整理了冕狐猴的资料,包括冕狐猴的图片资料、冕狐猴的形态特征、冕狐猴的生活习性、冕狐猴的品种和种类、冕狐猴的寿命等与冕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冕狐猴Diademed sifaka

冕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大狐猴科 Indriidae
属: 冕狐猴属 Propithecus
种: 冕狐猴 P. diadema
        ( Bennett, 1832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冕狐猴(拼音:miǎn hú hóu);
英文名:Diademed sifaka;
学名:Propithecus diadema。
冕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栖动物,具有领地意识,群居,白天活动,以叶、芽、花、种子和水果为食。野生冕狐猴的寿命估计约18岁。截至2002年,冕狐猴数量估计为6000-10000之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50-55厘米

身高:

体重: 4.75-8.5公斤

生命: 约18岁

食性: 叶、芽、花、种子和水果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群居,白天活动

分布: 马达加斯加

冕狐猴

冕狐猴学名:Propithecus diadema

冕狐猴

冕狐猴英文名:Diademed sifaka

冕狐猴

年幼的冕狐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冕狐猴体长50-55厘米;尾长44-50厘米;重量4.75-8.5公斤。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冕狐猴交配季节在1-3月份,孕期170-180天,每产1仔。野生冕狐猴的寿命估计约18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冕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的热带雨林中。

冕狐猴分布图:

冕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diademed sifaka (Propithecus diadema), or diademed simpona,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of sifaka, one of the lemurs endemic to certain rainforests in eastern Madagascar. This species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living lemurs, with a total adult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105 centimetres (41 inches),[3] half of which is tail. Russell Mittermeier, one of the contemporary authorities on lemurs, describes the diademed sifaka as "one of the most colorful and attractive of all the lemurs", having a long and silky coat.

西部毛狐猴

阅读(101)

动物百科小编黑猫仔仔给大家整理了西部毛狐猴的资料,包括西部毛狐猴的图片资料、西部毛狐猴的形态特征、西部毛狐猴的生活习性、西部毛狐猴的品种和种类、西部毛狐猴的寿命等与西部毛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西部毛狐猴Western woolly lemur

西部毛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大狐猴科 Indriidae
属: 毛狐猴属 Avahi
种: 西部毛狐猴 A. occidentalis
        ( Lorenz von Liburnau, 1898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西部毛狐猴(拼音:xī bù máo hú hóu);
英文名:Western woolly lemur;
学名:Avahi occidentalis。
西部毛狐猴,是毛狐猴属的一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部和西北部的干燥落叶林中。树栖动物,常在树冠活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嫩叶和芽为主食。以家庭为单位结小群生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25-28.5厘米

身高:

体重: 700-900克

生命:

食性: 嫩叶和芽为主食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昼伏夜出

分布: 马达加斯加

西部毛狐猴

西部毛狐猴幼仔

西部毛狐猴

西部毛狐猴

西部毛狐猴

西部毛狐猴学名:Avahi occidentalis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西部毛狐猴体长25-28.5厘米;尾长31-36.5厘米;重量700-900克。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西部毛狐猴为一夫一妻制,繁殖季节为9-10月份,孕期120-150天,雌性每胎产1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西部毛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部和西北部的干燥落叶林中。

西部毛狐猴分布图:

西部毛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western woolly lemur or western avahi (Avahi occidentalis) is a species of woolly lemur native to western Madagascar, where they live in dry deciduous forests. These nocturnal animals weigh 0.7-0.9 kg. It is a folivorous species.
The western woolly lemurs live in monogamous pairs together with their offspring.

东部毛狐猴

阅读(86)

动物百科小编ω猫咪ω给大家整理了东部毛狐猴的资料,包括东部毛狐猴的图片资料、东部毛狐猴的形态特征、东部毛狐猴的生活习性、东部毛狐猴的品种和种类、东部毛狐猴的寿命等与东部毛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东部毛狐猴Eastern woolly lemur

东部毛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大狐猴科 Indriidae
属: 毛狐猴属 Avahi
种: 东部毛狐猴 A. laniger
        ( Gmelin, 1788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东部毛狐猴(拼音:dōng bù máo hú hóu);
英文名:Eastern woolly lemur;
学名:Avahi laniger。
东部毛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热带潮湿山地森林和次生林中。树栖动物,夜行性,结小群活动,主食树叶,偶尔吃水果和鲜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25-30厘米

身高:

体重: 1-1.3公斤

生命:

食性: 主食树叶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树栖动物,夜行性

分布: 马达加斯加

东部毛狐猴

东部毛狐猴学名:Avahi laniger

东部毛狐猴

东部毛狐猴英文名:Eastern woolly lemur

东部毛狐猴

东部毛狐猴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东部毛狐猴体长25-30厘米;尾长32-37厘米;重量1-1.3公斤。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东部毛狐猴为一夫一妻制,繁殖季节为8-9月份,雌性每胎产1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东部毛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热带潮湿山地森林和次生林中。

东部毛狐猴分布图:

东部毛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eastern woolly lemur (Avahi laniger), also known as the eastern avahi or Gmelin’s woolly lemur, is a species of woolly lemur native to eastern Madagascar, where it lives in humid forests. This nocturnal animal weighs 1-1.3 kg and reaches a length of 27–29 cm with a tail of 33–37 cm. Its diet consists mainly of leaves and buds.

大狐猴

阅读(135)

动物百科小编”椛绵菟丶给大家整理了大狐猴的资料,包括大狐猴的图片资料、大狐猴的形态特征、大狐猴的生活习性、大狐猴的品种和种类、大狐猴的寿命等与大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大狐猴Indri

大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大狐猴科 Indriidae
属: 大狐猴属 Indri
种: 大狐猴 I. indri
        ( Gmelin, 1788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大狐猴(拼音:dà hú hóu);
英文名:Indri;
学名:Indri indri。
大狐猴,是大狐猴属唯一的一种,只产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栖息于山地和沿海的热带雨林中。是社会性的动物,结群生活雌性占主导地位,具有领地意识,雄性会用尿液标示领域。白天觅食活动,以嫩叶、种子、水果和鲜花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64-72厘米

身高:

体重: 6-9.5公斤

生命:

食性: 嫩叶、种子、水果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群居,有领地意识

分布: 马达加斯加

大狐猴

大狐猴学名:Indri indri

大狐猴

大狐猴英文名:Indri

大狐猴

大狐猴进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大狐猴体长64-72厘米;尾长4-5厘米;重量6-9.5公斤。雌性较大。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大狐猴栖息于山地和沿海的热带雨林中。是社会性的动物,结群生活雌性占主导地位,具有领地意识,雄性会用尿液标示领域。白天觅食活动,以嫩叶、种子、水果和鲜花为食。树栖动物,擅长攀爬和林中跳跃,不善于地面活动,它们不会四足行走,只能直立身体,用靠后肢支撑行走,前肢起平衡的作用。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大狐猴是一夫一妻制的,雌性2-3年繁殖1次,繁殖期通常在5-6月份,孕期120-150天,每胎产1仔,幼仔2岁后才能独立生活,性成熟在7-9岁之间。幼猴的死亡率很高,超过50%的大狐猴活不到繁殖的年龄。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大狐猴只产于马达加斯加。栖息于山地和沿海的热带雨林中。

大狐猴分布图:

大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indri (Indri indri), also called the babakoto, is one of the largest living lemurs. It is a diurnal tree-dweller related to the sifakas and, like all lemuroids, it is native to Madagascar.

叉斑鼠狐猴

阅读(75)

动物百科小编自说自话的小鹿给大家整理了叉斑鼠狐猴的资料,包括叉斑鼠狐猴的图片资料、叉斑鼠狐猴的形态特征、叉斑鼠狐猴的生活习性、叉斑鼠狐猴的品种和种类、叉斑鼠狐猴的寿命等与叉斑鼠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叉斑鼠狐猴Masoala fork-marked lemur

叉斑鼠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鼠狐猴科 Cheirogaleidae
属: 叉斑鼠狐猴属 Phaner
种: 叉斑鼠狐猴 P. furcifer
        ( Blainville, 1839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叉斑鼠狐猴(拼音:chā bān shǔ hú hóu);
英文名:Masoala fork-marked lemur;
学名:Phaner furcifer。
叉斑鼠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北部海岸的森林中。喜欢凉爽干燥的环境,主要以温带落叶林的树脂为食。下一排的牙齿很长,主要用做刮取树脂的工具。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以树脂为食

繁殖: 每胎产一仔

习性: 喜欢凉爽干燥的环境

分布: 马达加斯加

叉斑鼠狐猴

叉斑鼠狐猴英文名:Masoala fork-marked lemur

叉斑鼠狐猴

叉斑鼠狐猴

叉斑鼠狐猴

叉斑鼠狐猴学名:Phaner furcifer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叉斑鼠狐猴,雌性全年只有3-4天的发情期,一般在6月份。它们在11-12月份分娩,每胎产一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叉斑鼠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北部海岸的森林中。

叉斑鼠狐猴分布图:

叉斑鼠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asoala fork-marked lemur (Phaner furcifer), also known as the eastern fork-marked lemur or Masoala fork-crowned lemur, is found in the coastal forests of northern and western Madagascar.

毛耳鼠狐猴

阅读(102)

动物百科小编骑着马奔跑的驴给大家整理了毛耳鼠狐猴的资料,包括毛耳鼠狐猴的图片资料、毛耳鼠狐猴的形态特征、毛耳鼠狐猴的生活习性、毛耳鼠狐猴的品种和种类、毛耳鼠狐猴的寿命等与毛耳鼠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毛耳鼠狐猴Hairy-eared dwarf lemur

毛耳鼠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鼠狐猴科 Cheirogaleidae
属: 毛耳鼠狐猴属 Allocebus
种: 毛耳鼠狐猴 A. trichotis
        ( Günther, 1875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毛耳鼠狐猴(拼音:máo ěr shǔ hú hóu);
英文名:Hairy-eared dwarf lemur;
学名:Allocebus trichotis。
毛耳鼠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热带雨林中。体长125-150毫米。重量75-98克。树栖动物,建巢于树洞中,以飞虫、树胶、嫩叶和水果为食。目前这种动物已经严重濒危,大约只有100-1000只。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数据缺乏(DD)

体长: 125-150毫米

身高:

体重: 75-98克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习性: 树栖动物

分布: 马达加斯加

毛耳鼠狐猴

毛耳鼠狐猴树上活动

毛耳鼠狐猴

毛耳鼠狐猴英文名:Hairy-eared dwarf lemur

毛耳鼠狐猴

毛耳鼠狐猴学名:Allocebus trichotis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毛耳鼠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热带雨林中。

毛耳鼠狐猴分布图:

毛耳鼠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hairy-eared dwarf lemur (Allocebus trichotis), or hairy-eared mouse lemur, is a nocturnal lemur endemic to Madagascar. It is the only member of the genus Allocebus. It was originally named by Gunter in 1875 as Cheirogaleus trichotis as part of the Cheirogaleidae family, or the dwarf lemurs. However in 1967 the hairy-ear lemur was assigned its own genus by Petter-Rousseaux and Petter. This species is likely to be critically endangered and the population is estimated at 100–1000 individuals. Field research suggests distribution of the animal seems to be patchy and restrictive and they all live in a single loc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country. Hairy-eared dwarf lemurs build leafy nests within trees to hibernate in. Their diet consists mostly of fruit, tree sap, and insects.

倭狐猴

阅读(83)

动物百科小编微微虫给大家整理了倭狐猴的资料,包括倭狐猴的图片资料、倭狐猴的形态特征、倭狐猴的生活习性、倭狐猴的品种和种类、倭狐猴的寿命等与倭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倭狐猴Grey mouse-lemur

倭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鼠狐猴科 Cheirogaleidae
属: 倭狐猴属 Microcebus
种: 倭狐猴 M. murinus
        ( Miller, 1777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倭狐猴(拼音:wō hú hóu);
英文名:Grey mouse-lemur;
学名:Microcebus murinus。
倭狐猴,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热带森林中。是一种在夜晚活动的动物,栖息在树的低处,公猴一般单独行动,母猴则会组成一个小的群体。杂食性,主要以水果、花、昆虫等为食。夜视能力强,夏季有休眠习性。野生倭狐猴平均寿命3-4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2-14厘米

身高:

体重: 58-67克

生命: 3-4岁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产2仔

习性: 夜晚活动

分布: 马达加斯加

倭狐猴

倭狐猴英文名:Grey mouse-lemur

倭狐猴

倭狐猴学名:Microcebus murinus

倭狐猴

倭狐猴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倭狐猴体长12-14厘米;尾长12.5-15厘米;重量58-67克。倭狐猴体棕灰色,腹部灰白色,头圆,口鼻短,眼睛大且突出,尾巴粗长。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倭狐猴繁殖季节在9-3月份,孕期约60天,每胎产2仔,每年可以繁殖2次。野生倭狐猴平均寿命3-4岁,人工饲养的寿命可达14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倭狐猴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热带森林中。

倭狐猴分布图:

倭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gray mouse lemur (Microcebus murinus), or lesser mouse lemur, is a small lemur, a type of strepsirrhine primate, found only on the island of Madagascar. Weighing 58 to 67 grams (2.0 to 2.4 oz), it is the largest of the mouse lemurs (genus Microcebus), a group that includes the smallest primates in the world. The species is named for its mouse-like size and coloration and is known locally (in Malagasy) as tsidy, koitsiky, titilivaha, pondiky, and vakiandry. The gray mouse lemur and all other mouse lemurs are considered cryptic species, as they are near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each other by appearance. For this reason, the gray mouse lemur was considered the only mouse lemur species for decades until more recent studies bega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pecies.

大鼠狐猴

阅读(112)

动物百科小编银 小猫╮给大家整理了大鼠狐猴的资料,包括大鼠狐猴的图片资料、大鼠狐猴的形态特征、大鼠狐猴的生活习性、大鼠狐猴的品种和种类、大鼠狐猴的寿命等与大鼠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大鼠狐猴Geoffroy’s dwarf lemur

大鼠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鼠狐猴科 Cheirogaleidae
属: 鼠狐猴属 Cheirogaleus
种: 大鼠狐猴 C. major
        ( É. Geoffroy, 1812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大鼠狐猴(拼音:dà shǔ hú hóu);
英文名:Geoffroy’s dwarf lemur;
学名:Cheirogaleus major。
大鼠狐猴,是一种树栖动物,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海岸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白天在树枝或树洞中睡觉,夜晚活动,食物主要是水果、花卉、花蜜,也吃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在旱季它们会休眠,靠消耗尾巴中积蓄的脂肪来提供能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67-264毫米

身高:

体重: 164-600

生命:

食性: 水果、花卉、花蜜

繁殖: 每胎产2仔

习性: 夜晚活动,旱季会休眠

分布: 马达加斯加

大鼠狐猴

大鼠狐猴进食

大鼠狐猴

大鼠狐猴

大鼠狐猴

大鼠狐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大鼠狐猴体长167-264毫米;尾长195-310毫米;重量164-600克。大鼠狐猴体,皮毛段密,为灰色或红褐色,眼睛周围有深色的圈。在雨季结束后,它们的尾巴会变得粗壮臃肿,这是因为在旱季它们会休眠,靠消耗尾巴中积蓄的脂肪来提供能量。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大鼠狐猴的繁殖季节在11-2月份,每胎产2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大鼠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海岸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

大鼠狐猴分布图:

大鼠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greater dwarf lemur (Cheirogaleus major), or the Geoffroy’s dwarf lemur, is a lemur that is widely distributed ove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rests near the eastern coast of Madagascar. They are also found in northern parts of Madagascar. Greater dwarf lemurs live in forests and dry scrub areas. The head and body of the greater dwarf lemur can range from 167 to 264 millimeters in length, and 164 to 600 grams. Their tails can range from 195 to 310 millimeters in length.

灰脸象尖鼠

阅读(69)

动物百科小编啪啪兔给大家整理了灰脸象尖鼠的资料,包括灰脸象尖鼠的图片资料、灰脸象尖鼠的形态特征、灰脸象尖鼠的生活习性、灰脸象尖鼠的品种和种类、灰脸象尖鼠的寿命等与灰脸象尖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灰脸象尖鼠Grey-faced elephant-shrew

灰脸象尖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科: 象鼩科 Macroscelididae
属: 东非象鼩属 Rhynchocyon
种: 灰脸象尖鼠 R. udzungwensis
        ( F.Rovero & G.Rathbun, 2008 )
分布: 坦桑尼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灰脸象尖鼠(拼音:huī liǎn xiàng jiān shǔ);
英文名:Grey-faced elephant-shrew;
学名:Rhynchocyon udzungwensis。
灰脸象尖鼠,又名灰脸森吉,是一种象鼩。是坦桑尼亚中南部乌宗格瓦山脉(Udzungwa Mountains)的特有种。栖息在山脉中的两个保护区内,包括山区及亚山区森林。由于山脉被隔离,当中发展了很广阔的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很多物种都是特有的,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56.4厘米

身高:

体重: 710克

生命:

食性:

繁殖: 每胎产1-2只幼鼠

习性:

分布: 坦桑尼亚

灰脸象尖鼠

灰脸象尖鼠与人的比例

灰脸象尖鼠

灰脸象尖鼠英文名:Grey-faced elephant-shrew

灰脸象尖鼠

灰脸象尖鼠学名:Rhynchocyon udzungwensis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灰脸象尖鼠平均长度56.4厘米;平均重量710克。灰脸象尖鼠的毛很稀疏及有光泽,头部呈灰色,身体则呈鲜红色。背上有一很阔的褐紫红色带,腹部及尾巴呈浅褐色。它们的体型稍大,上颚的牙齿较长。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灰脸象尖鼠会以叶子及土壤来筑巢。一株树上可以有4-5个巢。每胎产1-2只幼鼠。灰脸象尖鼠的数量估计有50-80只,雄鼠与雌鼠的比例为1:1。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灰脸象尖鼠是坦桑尼亚中南部乌宗格瓦山脉(Udzungwa Mountains)的特有种。

灰脸象尖鼠分布图:

知 识Knowledge

发现:灰脸象尖鼠于2005年被镜头捕捉到并确认为未知的象鼩。这些结果后来送交到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的Galen Rathbun。他后来出发寻找灰脸象尖鼠,但2006年的旅程却没有发现。他指灰脸象尖鼠是126年以来发现的新物种。威胁:灰脸象尖鼠的主要威胁是人类的人口膨胀。非洲人口膨胀令很多森林及当中的生物面临威胁。山火也是一种间接的威胁。加上它们的数量有限,栖息地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另外有指猎杀也威胁它们,但需更多证据支持。保育措施包括教育大众有关保护灰脸象尖鼠及其天然栖息地的重要。另外,它们栖息在保育区内也可以保护它们免受捕猎及人口膨胀的影响。研究也令学者对它们有更多的认识,可以监察它们的数量。

灰脸象尖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grey-faced sengi (Rhynchocyon udzungwensis) is a species of elephant shrew that is endemic to the Udzungwa Mountains of south-central Tanzania. The discovery of the species was announced in January 2008; only 15 species of elephant shrew were known until then, and the last discovery was made more than 120 years ago. As the name implies, the species is characterised by a distinctive grey face and a black rump, as well as being larger than the other species of elephant shrews.

黄臀象鼩

阅读(111)

动物百科小编小犬薰给大家整理了黄臀象鼩的资料,包括黄臀象鼩的图片资料、黄臀象鼩的形态特征、黄臀象鼩的生活习性、黄臀象鼩的品种和种类、黄臀象鼩的寿命等与黄臀象鼩相关的详细信息。

黄臀象鼩Golden-rumped elephant-shrew

黄臀象鼩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科: 象鼩科 Macroscelididae
属: 东非象鼩属 Rhynchocyon
种: 黄臀象鼩 R. chrysopygus
        ( Günther, 1881 )
分布: 肯尼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黄臀象鼩(拼音:huáng tún xiàng qú);
英文名:Golden-rumped elephant-shrew;
学名:Rhynchocyon chrysopygus。
黄臀象鼩,只分布在肯尼亚蒙巴萨北部的阿拉布索科罗科国家公园(Arabuko Sokoke National Park)。多栖息在沿海的常绿森林,会逗留在叶堆中寻找草蜢、甲虫、蜘蛛及其他细小的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它们行动快速,速度高达每小时25公里。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23-26厘米

身高:

体重: 约540克

生命:

食性: 草蜢、甲虫、蜘蛛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行动快速

分布: 肯尼亚

黄臀象鼩

黄臀象鼩英文名:Golden-rumped elephant-shrew

黄臀象鼩

黄臀象鼩头部特写

黄臀象鼩

年幼的黄臀象鼩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黄臀象鼩体长23-26厘米;尾长21-23厘米;重量约540克。黄臀象鼩的臀毛金色,与其他深色毛成强烈对比,故得此名。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黄臀象鼩栖息在常绿林的森林植被,会逗留在叶堆中寻找草蜢、甲虫、蜘蛛及其他细小的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黄臀象鼩有多种策略来避开掠食者。当掠食者接近它们时,它们会拍打叶子令掠食者知道已被发现,不要浪费时间追逐它们。它们行动快速,速度高达每小时25公里。被追逐时,臀部的金毛会吸引其注意力,减低被杀死的机会。另外,它们有几个巢穴,可以扰乱掠食者。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黄臀象鼩是一夫一妻制的,全年可繁殖,孕期约42天,每产1仔,哺乳期13-15天。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黄臀象鼩只分布在肯尼亚蒙巴萨北部的阿拉布索科罗科国家公园(Arabuko Sokoke National Park)。

黄臀象鼩分布图: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黄臀象鼩由于其分布地有限,故处于濒危状况。它们也被野狗等猎杀。黄臀象鼩于2007年被列为头十位的边缘物种。

黄臀象鼩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golden-rumped elephant shrew (Rhynchocyon chrysopygus) is the largest species in the African elephant shrew family. It is only found in the coastal Arabuko Sokoke National Park north of Mombasa in Kenya. Its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conspicuous golden fur on its hindquarters, which contrasts strongly with its otherwise dark fur. On juveniles, the fur shows vestigial traces of the checkerboard pattern seen on another giant elephant shrew, the checkered elephant shrew (Rhynchocyon cirn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