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华北豹

阅读(84)

动物百科小编ペ笨笨猪@给大家整理了华北豹的资料,包括华北豹的图片资料、华北豹的形态特征、华北豹的生活习性、华北豹的品种和种类、华北豹的寿命等与华北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华北豹North China leopard

华北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华北豹 P. p. japonensis
        ( Gray,1862 )
分布: 中国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华北豹(拼音:huá běi bào);
英文名:North China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
华北豹也称中国豹,是豹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特有物种,目前仅存约2500只野生华北豹。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和草原,尤喜茂密的树林或大森林。有领地意识,无固定巢穴,单独活动,昼伏夜出。主要捕食青羊(斑羚)﹑马鹿﹑猕猴及野猪,亦会捕猎灵猫,雀鸟,啮齿动物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1.1-1.5米

身高:

体重: 45-80公斤

生命:

食性: 肉食性

繁殖:

习性: 单独活动,昼伏夜出

分布: 中国

华北豹

华北豹的牙齿

华北豹

华北豹行走

华北豹

华北豹North China leopard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华北豹体长1.1-1.5米;尾长0.8-1米;重量45-80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华北豹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和草原,尤喜茂密的树林或大森林。无固定巢穴,单独活动。白日伏在树上,或卧在草丛中,或在悬崖的石洞中休息,夜晚出来游荡。动作灵活,善于攀树和跳跃,胆量也大,敢于和虎同栖于一个领域, 主要捕食有青羊(斑羚)﹑马鹿﹑猕猴及野猪,亦会捕猎灵猫,雀鸟,啮齿动物等,甚至腐肉,视乎猎物产地而定。在猎物缺乏时,它也会捕猎家畜,因而发生人豹之间的冲突。和一般猫科动物一样,会在密林的掩护下,潜近猎物,并来一个突袭,攻击猎物的颈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华北豹分布在中国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甘肃东南部、陕西北部等地。山西是目前拥有野生华北豹数量最多的省,因山西几乎是当前华北森林环境最好的一块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狍子和野猪,为豹提供充足的食物;加上山西的虎、狼、豺、亚洲黑熊、猞猁这些大中型食肉动物已经绝迹或基本绝迹,华北豹在山西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知 识Knowledge

因其确定学名的豹皮是于1862年于日本被发现,故学名误为“japonensis”。其实日本根本不产豹,这张豹皮来自北京郊区一带。

华北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North-Chinese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 is a leopard subspecies native to northern China. Population data are not available from the wild.

非洲豹

阅读(143)

动物百科小编ペ笨笨猪@给大家整理了非洲豹的资料,包括非洲豹的图片资料、非洲豹的形态特征、非洲豹的生活习性、非洲豹的品种和种类、非洲豹的寿命等与非洲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非洲豹African leopard

非洲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类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非洲豹 P. p. pardus
        ( Linnaeus, 1758 )
分布: 非洲中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非洲豹(拼音:fēi zhōu bào);
英文名:African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pardus。
非洲豹,是豹的亚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从热带雨林到干旱沙漠都能找到它们活的踪迹。擅长爬树,晨暮活动,以啮齿类动物、鸟类、小型羚羊和野兔为食,也吃甲虫和爬行动物,部分非洲豹则偏好捕食穿山甲和豪猪。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身高:

体重: 40-60公斤

生命:

食性: 肉食性

繁殖:

习性: 擅长爬树,晨暮活动

分布: 非洲中南部

非洲豹

非洲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pardus

非洲豹

非洲豹英文名:African leopard

非洲豹

非洲豹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非洲豹雄性平均重量60公斤;雌性重量40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非洲豹擅长爬树,晨暮活动,以啮齿类动物、鸟类、小型羚羊和野兔为食,也吃甲虫和爬行动物,部分非洲豹则偏好捕食穿山甲和豪猪。非洲豹力量很大,曾有记录它把一只小长颈鹿(估计重约125公斤),拖至5.7米高的树上。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非洲豹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从热带雨林到干旱沙漠都能找到它们活的踪迹。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非洲豹由于面临栖息地的逐渐丧失和分割的威协,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入近危物种。目前此亚种在保护区以外越来越少见,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非洲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African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pardus) is a leopard subspecies occurring across most of sub-Saharan Africa. In 2008, the IUCN classified leopards as Near Threatened, stating that they may soon qualify for the Vulnerable status due to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The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are outside protected areas. The trend of the population is decreasing.

印度花豹

阅读(111)

动物百科小编「傻Cat」给大家整理了印度花豹的资料,包括印度花豹的图片资料、印度花豹的形态特征、印度花豹的生活习性、印度花豹的品种和种类、印度花豹的寿命等与印度花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印度花豹Indian leopard

印度花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印度花豹 P. p. fusca
        ( Meyer, 1794 )
分布: 亚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印度花豹(拼音:yìn dù huā bào);
英文名:Indian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fusca。
印度花豹,是豹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自然栖息地是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温带森林和针叶林地区。具领地意识,夜行性,以水鹿、野猪、叶猴、兔和孔雀为食,也会偷袭家畜。印度花豹在印度有多次袭击人类的纪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104-142厘米

身高:

体重: 50-77公斤

生命:

食性: 水鹿、野猪、叶猴、兔和孔雀

繁殖:

习性: 具领地意识,夜行性

分布: 亚洲南部

印度花豹

印度花豹英文名:Indian leopard ©Shutter Moccasin

印度花豹

印度花豹站立 ©Santanu Banik

印度花豹

印度花豹 ©Santanu Banik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雄性印度花豹体长127-142厘米;尾长76-91厘米;重量50-77公斤;雌性印度花豹体长104-117厘米;尾长70-84厘米;重量64-75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印度花豹数量约有1万只,是亚洲豹的亚种中数量最多的族群。印度花豹在印度有多次袭击人类的纪录。2011年7月19日,一只豹闯入印度西里古里市的一处废弃民房,抓住1名路过的村民,总共造成6人受伤,所幸无人丧生。最后这只豹遭警察制伏,没多久就因为重伤死亡了。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印度花豹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

印度花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Indian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fusca) is a leopard subspecies widely distributed o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classified as Near Threatened by IUCN since 2008. The species Panthera pardus may soon qualify for the Vulnerable status due to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heavy poaching for the illegal trade of skins and body parts in Asia, and persecution due to conflict situations. The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are outside protected areas. The trend of the population is decreasing.

印度支那豹

阅读(107)

动物百科小编猫╄→小沫给大家整理了印度支那豹的资料,包括印度支那豹的图片资料、印度支那豹的形态特征、印度支那豹的生活习性、印度支那豹的品种和种类、印度支那豹的寿命等与印度支那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印度支那豹Indochinese leopard

印度支那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印度支那豹 P. p. delacouri
        ( Pocock, 1930 )
分布: 亚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印度支那豹(拼音:yìn dù zhī nà bào);
英文名:Indochinese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
印度支那豹,也称华南豹,是豹的一个亚种,分布在中南半岛及中国华南。栖息在雨林、山地、原始森林,善于爬树及游泳,主要以水鹿、羚羊、野牛、野猪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1.3-1.75米

身高:

体重: 50-100公斤

生命:

食性: 肉食性

繁殖:

习性: 善于爬树及游泳

分布: 亚洲南部

印度支那豹

印度支那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

印度支那豹

印度支那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

印度支那豹

印度支那豹的耳朵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印度支那豹体长1.3-1.75米;尾长0.9-1米;体重50-100公斤。印度支那豹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黑色的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颜色较淡,斑点小而圆,看似非洲豹,但是比非洲豹矫健,结实。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印度支那豹,黑化的情况很常见,黑化豹在隐蔽捕猎时更有优势。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印度支那豹栖息在雨林、山地、原始森林。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潜伏在巢穴或树丛中睡觉。善于爬树及游泳,会守候在树上,等待水鹿、羚羊、野牛、野猪经过再飞扑而下咬住猎物颈部使其窒息而死。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印度支那豹分布在中国云南和秦岭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马来半岛等地。

印度支那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Indochinese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 is a leopard subspecies native to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nd into southern China, classified as “Near Threatened” in 2008 by IUCN. In Indochina, leopards are threatened primarily by habitat loss due to deforestation, as well as poaching for the illegal trade. The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are outside protected areas, and may soon qualify for the “Vulnerable” status. The trend of the population is decreasing.

海象

阅读(90)

动物百科小编玲珑香鼬给大家整理了海象的资料,包括海象的图片资料、海象的形态特征、海象的生活习性、海象的品种和种类、海象的寿命等与海象相关的详细信息。

海象Walrus

海象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海象科 Odobenidae
属: 海象属 Odobenus
种: 海象 O. rosmarus
        ( Linnaeus,1758 )
分布: 北冰洋海域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海象(拼音:hǎi xiàng);
英文名:Walrus;
学名:Odobenus rosmarus。
海象,主要生活于北冰洋海域,由于海象可作短途旅行,所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其踪影,通常群居于大的浮冰或海岸附近。以甲壳类、鱼类、软体动物、植物甚至其它海兽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270-320厘米

身高:

体重: 600-1500公斤

生命:

食性: 甲壳类、鱼类、软体动物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群居,潜水能手

分布: 北冰洋海域

海象

海象学名:Odobenus rosmarus

海象

海象英文名:Walrus

海象

海象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海象体长270-320厘米;雄性重1200-1500公斤;雌性重600-850公斤。海象的皮下脂肪极厚,脖颈出脂肪可厚达15厘米。海象在陆地上与海水中皮肤的颜色不一样(在陆上皮肤呈棕红色,而在水中则呈白色〕,因为在水中,血管冷缩,将血从皮下脂肪层挤出,以减少热能的流失。海象嘴短而阔,犬齿特别发达,似象牙,故名,用以掘食和攻防。有稀疏的坚硬的体毛,眼小,视力欠佳。四肢呈鳍状,后肢能弯曲到前方,可以在冰块和陆上行走。雄性长有庞大的阴茎骨(penis bone),长度约63厘米,是陆地哺乳动物中最大的。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海象是出色的潜水能手,最深可达180米,长达24分钟。海象主要用獠牙在海底挖掘甲壳类。同时,用其敏感的嘴唇和触须也随之探测、辨别,碰到食物,便用齿将甲壳类的壳咬破,然后将其肉体吃掉。海象也吃鱼类、软体动物、植物甚至其它海兽(如独角鲸和海豹)。海象在自然界的天敌很少,捕杀海象的记录仅见于人类、北极熊和虎鲸。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海象的交配季节在1-3月份,雌性孕期15-16个月,每胎产1仔,重达45-75公斤,哺乳期将近1年。7-9岁性成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海象主要生活于北冰洋,包括加拿大、格陵兰岛、俄罗斯和美国海域。

海象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walrus (Odobenus rosmarus) is a large flippered marine mammal with a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 about the North Pole in the Arctic Ocean and subarctic sea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walrus is the only living species in the Odobenidae family and Odobenus genus. This species is subdivided into three subspecies: the Atlantic walrus (O. r. rosmarus) which lives in the Atlantic Ocean, the Pacific walrus (O. r. divergens) which lives in the Pacific Ocean, and O. r. laptevi, which lives in the Laptev Sea of the Arctic Ocean

婴猴

阅读(158)

动物百科小编龙★虎★豹给大家整理了婴猴的资料,包括婴猴的图片资料、婴猴的形态特征、婴猴的生活习性、婴猴的品种和种类、婴猴的寿命等与婴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婴猴Northern lesser galago

婴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婴猴科 Galagidae
属: 婴猴属 Galago
种: 婴猴 G. senegalensis
        ( É. Geoffroy, 1796 )
分布: 非洲中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婴猴(拼音:yīng hóu);
英文名:Northern lesser galago;
学名:Galago senegalensis。
婴猴,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以及邻近岛屿,通常生活在干旱的草原与林地。昼伏夜出,有极佳的夜视能力,听力敏锐,擅长跳跃。成年雌性具有领地意识。属杂食性,以鸟类、昆虫、果实、种子、花、鸡蛋和坚果为食。经常受到黑猩猩的猎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2-14厘米

身高:

体重: 120-270克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产1-2仔

习性: 昼伏夜出,夜视能力好

分布: 非洲中部

婴猴

婴猴学名:Galago senegalensis

婴猴

婴猴英文名:Northern lesser galago

婴猴

婴猴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婴猴体长12-14厘米;尾长16-20厘米;重量120-270克。婴猴有一对大眼睛,强壮的后肢,长长的尾巴,皮毛蓬松厚实,呈灰色或灰褐色。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婴猴是一夫多妻制,每年繁殖2次,分别为11月份和2月份,每产1-2仔,孕期为110-120天。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婴猴,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以及邻近岛屿,通常生活在干旱的草原与林地。

婴猴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Galago senegalensis senegalensis
Galago senegalensis braccatus
Galago senegalensis sotikae
Galago senegalensis dunni

指猴

阅读(92)

动物百科小编荷兰猪给大家整理了指猴的资料,包括指猴的图片资料、指猴的形态特征、指猴的生活习性、指猴的品种和种类、指猴的寿命等与指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指猴Aye-aye

指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指猴科 Daubentoniidae
属: 指猴属 Daubentonia
种: 指猴 D. madagascariensis
        ( Gmelin, 1788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指猴(拼音:zhǐ hóu);
英文名:Aye-aye;
学名: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指猴,是马达加斯加特产的一种原猴,是指猴科指猴属的唯一物种,居住在森林中。指猴是唯一的利用回声定位来寻找猎物的灵长类动物。杂食性,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也吃幼虫、水果、种子、蘑菇等等。人工饲养的指猴寿命可达23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30-37厘米

身高:

体重: 2-3公斤

生命: 23岁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利用回声定位来寻找猎物

分布: 马达加斯加

指猴

指猴学名: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指猴

指猴英文名:Aye-aye

指猴

指猴捕食树中的虫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指猴体长30-37厘米;尾长44-53厘米;重量2-3公斤。指猴是世界上最小的夜行性灵长目动物,成年指猴体毛颜色为黑色或深褐色,颈部为白色。尾巴的形状类似松鼠,脸也比较像啮齿类动物。门牙很大,而且持续生长。这些特征与它们像猴子一样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许是为什么科学家最初将它们归为啮齿类。指猴的手形非常特殊。与其他灵长目动物相似,它们的拇指形状相对,但是拇指与其他手指同样又长又细,中指的长度可能达到其他手指的三倍。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指猴主要住在马达加斯加东部海岸的雨林与落叶林中,由于树林的减少,它们也生活在野外。指猴白天在树叉间的巢穴里睡觉,黄昏前后出外觅食。觅食时一般单独行动,但有时也群体外出。它们主要以坚果为食,也吃幼虫、水果、种子、蘑菇等等,属于杂食性动物。指猴是唯一的利用回声定位来寻找猎物的灵长类动物,猎食的方式是使用中指敲击树木或竹子,借由敲击产生的声音的不同,确定里面的昆虫与蠕虫位置,再用锐利的牙齿咬开,然后利用长指拉出。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指猴全年可繁殖,雌性孕期160至170天,每产1仔,幼仔出生后的前2个月都在巢穴中,雌性指猴再次繁殖往往要等待2-3年。幼猴的断奶期为7个月,与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一般成熟期为雄性1.5岁,雌性2.5岁。人工饲养的指猴寿命可达23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指猴,是马达加斯加特产的一种原猴,是指猴科指猴属的唯一物种,居住在森林中。

指猴分布图:

知 识Knowledge

刚出生的指猴极其丑陋,因而在马达加斯加人的传说中认为指猴是邪恶的象征。这也是除栖息地的破坏外,造成指猴数量的减少一大原因。

指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aye-aye (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is a lemur, a strepsirrhine primate native to Madagascar that combines rodent-like teeth and a special thin middle finger to fill the same ecological niche as a woodpecker.

豹海豹

阅读(129)

动物百科小编*火星来の鱼ル给大家整理了豹海豹的资料,包括豹海豹的图片资料、豹海豹的形态特征、豹海豹的生活习性、豹海豹的品种和种类、豹海豹的寿命等与豹海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豹海豹Leopard seal

豹海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亚目: 鳍足亚目 Pinnipedia
科: 海豹科 Phocidae
亚科: 僧海豹亚科 Monachinae
属: 豹海豹属 Hydrurga
种: 豹海豹 H. leptonyx
        ( Blainville, 1820 )
分布: 南极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豹海豹(拼音:bào hǎi bào);
英文名:Leopard seal;
学名:Hydrurga leptonyx。
豹海豹,又称豹形海豹或豹斑海豹,生活在围绕南极洲的海洋中。在南极地区是仅次于南象海豹的体型第二大的海豹。肉食性动物,以磷虾、乌贼、鱼类及企鹅为食。豹海豹的寿命约为26岁。对人类有攻击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2.8-3米

身高:

体重: 320-370公斤

生命: 26岁

食性: 磷虾、乌贼、鱼类及企鹅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大胆、强壮及好奇

分布: 南极

豹海豹

豹海豹头部特写

豹海豹

豹海豹游泳

豹海豹

豹海豹捕猎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豹海豹体长2.8-3米;重量320-370公斤。雌性较大。豹海豹体型大而且多肉,背部呈深灰色,腹部呈浅灰色。颈部白色有黑色斑点,有点像豹汶,故得此名。豹海豹的颚骨异常的松,可以张开多于160°来咬大型的猎物。前牙齿很锋利,但臼齿则互扣来筛出南极磷虾。它们的视觉及嗅觉都是高度发达的。这些感官连同其流线形的身体,使得它们可以在水中快速的游走,以避开其猎食者。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豹海豹一般都是独居的,在交配的季节才聚集在一起。豹海豹是很大胆、强壮及好奇的动物。在水中,它们会与企鹅玩耍。豹海豹吃多种的生物,细小的豹海豹会吃磷虾、乌贼及鱼类,较大的则吃国王企鹅及皇帝企鹅。当猎食企鹅时,豹海豹会差不多完全沉入水中在近冰块边巡视,等待它们进入海中。豹海豹会捉住企鹅的脚,激烈及重复的将它拍打水面,直至死亡为止。过往有指豹海豹会吃猎物前将其剥皮,但这已证实是不正确的。由于豹海豹没有牙齿可以撕开猎物,它们会打猎物的两侧,将之撕开为小块。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豹海豹繁殖季节在10-1月份,孕期大约9个月,每次1仔,1个月后断奶,4-5岁性成熟。野生豹海豹的寿命约为26岁,甚至更高。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豹海豹生活在围绕南极洲的海洋。在夏季时,它们差不多会于所有的时间在周围的堆冰猎食。在冬季,它们会向北前往亚南极群岛。有时个别的豹海豹会出现于南美洲、澳洲及新西兰的南岸,最远达至库克群岛。幼海豹很多时会在北方出没。

知 识Knowledge

于2003年,有报道指豹海豹将科学家Kirsty Brown拖入水中导致其死亡,这是一宗豹海豹令人类死亡的个案。其实过往亦有不少的纪录指豹海豹这顶尖的猎食者曾攻击人类。过往发现豹海豹对攻击黑色及鱼雷状的浮筒有特别偏好,使得学者要以特别的装备来进行研究。豹海豹亦会经冰上的孔捉住人的脚。

豹海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leopard seal (Hydrurga leptonyx),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sea leopard, is the second largest species of seal in the Antarctic (after the southern elephant seal). It is most commo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long the coast of Antarctica and on most sub-Antarctic islands, but can also be found on the coasts of southern Australia, Tasmania, South Africa, New Zealand, Lord Howe Island, Tierra del Fuego, the Cook Islands, and the Atlantic coast of South America. It can live 26 years, possibly more.

灰狐

阅读(93)

动物百科小编猎猎猎猎猎丶鹰给大家整理了灰狐的资料,包括灰狐的图片资料、灰狐的形态特征、灰狐的生活习性、灰狐的品种和种类、灰狐的寿命等与灰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灰狐Grey fox

灰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灰狐属 Urocyon
种: 灰狐 U. cinereoargenteus
        ( Schreber, 1775 )
分布: 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灰狐(拼音:huī hú);
英文名:Grey fox;
学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灰狐,为美洲的特产,分布范围从北美南部到中美和南美北部。栖息于森林地带,善于爬树,喜独居。杂食性,以鼠类、兔类、鸟类、昆虫、鱼类及水果等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全长76-112.5厘米

身高: 肩高约38厘米

体重: 3.6-7公斤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1-7仔

习性: 善爬树,独居

分布: 美洲

灰狐

灰狐学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灰狐

灰狐英文名:Grey fox

灰狐

灰狐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灰狐全长76-112.5厘米;肩高约38厘米;尾长27.5-44.3厘米;重量3.6-7公斤。雌性较大。灰狐从眼睛至颈部具有黑色条纹,吻鼻部较短,四肢短,足部趾垫大,爪呈弧形,体毛粗糙。身体上半部浅灰色,下半部暗黄褐色,下体两侧和胸部红褐色,背上有明显黑脊纹,喉和腹部白色;尾毛丰厚,背面具黑纹,尖端黑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灰狐栖于森林、沼泽地,喜欢林地和灌丛地区。善爬树,在树枝间跳跃自如。独栖于树洞或崖洞。巢域为3-5.6平方公里。杂食性,食物包括无脊椎动物、鼯豺、鼠类、松鼠、野兔、小鸟等,有时也吃少量蛇、鱼、昆虫、水果与植物。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灰狐是一夫一妻制,繁殖季节在2-3月份,孕期大约53天,每胎1-7仔,平均4仔,幼仔体重100克,10天后幼仔睁开眼睛,12周后断奶,在此期间,父亲提供食物给整个家庭。幼仔1岁性成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灰狐分布于美洲的伯利兹,加拿大,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美国,委内瑞拉。

灰狐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1.灰狐北极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borealis
2.灰狐南加州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californicus
3.灰狐美国东部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cinereoargenteus
4.灰狐哥斯达黎加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costaricensis
5.灰狐海湾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floridanus
6.灰狐尤卡坦州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fraterculus
7.灰狐巴拿马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furvus
8.灰狐尼加拉瓜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guatemalae
9.灰狐索诺拉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madrensis
10.灰狐墨西哥西南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nigrirostris
11.灰狐中原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ocythous
12.灰狐特万特佩克地峡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orinomus
13.灰狐下加利福尼亚州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peninsularis
14.灰狐美国西南部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scottii
15.灰狐俄勒冈州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townsendi
16.灰狐委内瑞拉亚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venezuelae

灰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gray fox (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is a carnivoran mammal of the family Canidae ranging throughout most of the southern half of North America from southern Canada to the northern part of South America (Venezuela and Colombia). This species and the closely related Channel Island fox (Urocyon littoralis) are the only living members of the genus Urocyon,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most primitive of the living canids. Though it was once the most common fox in the east, and still is found there, human advancement allowed the red fox to become more dominant. The Pacific States still have the gray fox as a dominant. Its specific epithet cinereoargenteus means ’ashen silver’.

草原狐

阅读(108)

动物百科小编糖 ̄小鸭给大家整理了草原狐的资料,包括草原狐的图片资料、草原狐的形态特征、草原狐的生活习性、草原狐的品种和种类、草原狐的寿命等与草原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草原狐Swift fox

草原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狐属 Vulpes
种: 草原狐 V. velox
        ( Say, 1823 )
分布: 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草原狐(拼音:cǎo yuán hú);
英文名:Swift fox;
学名:Vulpes velox。
草原狐,生活在北美洲的西部草原。它们只会在夜间行动,白天躲在洞穴中,这些洞穴通常有2-4米长。杂食动物,以兔、老鼠、地松鼠、鸟类、昆虫和蜥蜴为主食,偶食植物茎叶和水果。雌性具有领地性。野生草原狐的寿命一般为3-6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72-85厘米

身高: 肩高26-33厘米

体重: 2.3-3.3公斤

生命: 14岁

食性: 杂食动物

繁殖: 每胎产4-5仔

习性: 夜间行动,具有领地性

分布: 北美洲

草原狐

草原狐学名:Vulpes velox

草原狐

草原狐头部特写

草原狐

草原狐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草原狐体长72-85厘米;肩高26-33厘米;重量2.3-3.3公斤。雄性略大。草原狐体色掺杂有黑色、浅灰色和黄褐色,颈部、胸部和腹部由白色到浅黄,尾端是黑色的,口鼻部有两道黑斑,耳朵比较大。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草原狐只会在夜间行动,白天躲在洞穴中。草原狐比其他北美犬科动物更加依赖洞穴,因为它们需要用来躲避食肉动物,这些洞穴通常有2-4米长。草原狐奔跑很快,时速超过50公里/小时。雌性具有领地性。郊狼是它们的主要天敌,其他天敌有括獾、鹫、山猫等。是杂食动物,以兔、老鼠、地松鼠、鸟类、昆虫和蜥蜴为主食,偶食植物茎叶和水果。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草原狐每年繁殖一次,交配季节为12-2月份,繁殖高峰期在3-4月份,雌性孕期约51天,每胎产4-5仔,幼仔6-7周龄断奶。野生草原狐的寿命一般为3-6年,人工饲养的草原狐寿命可达14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草原狐生活在北美洲的西部草原,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它们也住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

草原狐分布图: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在遗传基因上,草原狐与墨西哥狐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生存的地理范围不同,历史上这两种生物一直被视为同一物种。墨西哥狐比草原狐略小,而且前者有着一个窄长的鼻子。然而,在它们共同的生存地区发现的杂交品种,使一些哺乳动物学家将它们划分为同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的亚种,一般都将它们统称为“Vulpes velox”。来自于分子遗传学的证据并不充分,但其中一些信息被用来研究它们之间分离开来的物种。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草原狐曾经是一个严重的濒危物种。1938年,这种动物在加拿大上灭绝;1983年,经过“再引入”后,重新出现在加拿大上;1999年5月,加拿大濒危物种法把草原狐列为濒危物种;1995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把草原狐加入濒危名单;但是到目前为止,草原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草原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wift fox (Vulpes velox) is a small light orange-tan fox around the size of a domestic cat found in the western grasslands of North America, such as Montana, Colorado, New Mexico, Oklahoma and Texas. It also lives in Manitoba, Saskatchewan and Alberta in Canada, where it was previously extirpate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it fox and the two species are sometimes known as subspecies of Vulpes velox because hybrids of the two species occur naturally where their ranges over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