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藏狐

阅读(76)

动物百科小编〃喵〃给大家整理了藏狐的资料,包括藏狐的图片资料、藏狐的形态特征、藏狐的生活习性、藏狐的品种和种类、藏狐的寿命等与藏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藏狐Tibetan fox

藏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狐属 Vulpes
种: 藏狐 V. ferrilata
        ( Hodgson, 1842 )
分布: 亚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藏狐(拼音:zàng hú);
英文名:Tibetan fox;
学名:Vulpes ferrilata。
藏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尼泊尔拉达克高原,喜栖息于海拔3500-5200米的半干旱,干旱环境。独居,通常在旱獭的洞穴居住。白天活动,以野鼠、野兔、鸟类、旱獭、和蜥蜴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60-70厘米

身高:

体重: 4-5.5公斤

生命:

食性: 野鼠、野兔、鸟类、旱獭

繁殖: 每胎产2-4仔

习性: 独居,白天活动

分布: 亚洲

藏狐

藏狐学名:Vulpes ferrilata

藏狐

藏狐英文名:Tibetan fox

藏狐

藏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藏狐体长60-70厘米;尾长29-40厘米;重量4-5.5公斤。藏狐为中型狐类,背部为棕黄色,两侧及尾巴为银灰或灰蓝色。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藏狐,雌性孕期50-60天,每胎产2-4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藏狐主要分布在中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云南和四川等省份。

藏狐分布图:

藏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Tibetan sand fox (Vulpes ferrilata) is a species of true fox endemic to the high Tibetan Plateau and Ladakh plateau in Nepal, China, Sikkim, and Bhutan, up to altitudes of about 5300 m. It is classed as Least Concern for extinction by the IUCN, on account of its widespread range in the Tibetan Plateau’s steppes and semi-deserts.

河狐

阅读(122)

动物百科小编°懒懒de喵喵っ给大家整理了河狐的资料,包括河狐的图片资料、河狐的形态特征、河狐的生活习性、河狐的品种和种类、河狐的寿命等与河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河狐Pampas fox

河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伪狐属 Pseudalopex
种: 河狐 L. gymnocercus
        ( Fischer, 1814 )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河狐(拼音:hé hú);
英文名:Pampas fox;
学名:Pseudalopex gymnocercus。
河狐,又名巴拉圭狐或潘帕斯狐,分布在南美洲中部的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及巴西。独居,具领地性,夜间活动。杂食性,主要以植物、鸟类、啮齿目、果实、兔、青蛙及蜥蜴为食。人工饲养的河狐寿命可达14岁。河狐的主要威胁是人类狩猎其毛皮,亦会为了保护家畜而杀死它们。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51-80厘米

身高:

体重: 4-8公斤

生命: 14岁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会产3-5仔

习性: 独居,具领地性

分布: 南美洲

河狐

河狐学名:Pseudalopex gymnocercus

河狐

河狐英文名:Pampas fox

河狐

河狐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河狐体长51-80厘米;重量4-8公斤。雄性较大。河狐像山狐,但较为细小,毛色呈灰色,吻有黑色斑纹。它们的毛短而密,背部及腹部呈灰色。头部及颈部都是红色,耳朵呈三角形、阔而且大,外面红色,内面白色。在北部的河狐毛色较为鲜艳。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河狐喜欢栖息在草原、森林及河谷。是独居的,只在繁殖季节及照顾幼狐时才会一起生活。若受到威胁,它们会装死直至威胁离去。它们主要是夜间活动的,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有时日间也会活动。杂食性,主要吃植物、鸟类、啮齿目、果实、兔、青蛙及蜥蜴,有时也会吃小羊、腐尸、蛋及无脊椎动物。啮齿目、兔及鸟类占了它们的食物75%。它们是杂食性的,有时会袭击家畜。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河狐是一夫一妻制的,交配季节在春季,雌性孕期55天至60天,每胎会产3-5仔,最高可产8只幼仔,幼仔2个月后断奶,1岁性成熟。人工饲养的河狐寿命可达14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河狐,又名巴拉圭狐或潘帕斯狐,分布在南美洲中部的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及巴西。

河狐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Lycalopex gymnocercus gymnocercus -分布在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巴西东北部;
Lycalopex gymnocercus antiquus -分布在阿根廷中部;
Lycalopex gymnocercus domeykoanus -分布在智利北部;
Lycalopex gymnocercus gracilis -分布在阿根廷西部;
Lycalopex gymnocercus maulinicus -分布在智利中部。

河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pampas fox (Lycalopex gymnocercus), also known as Azara’s fox, or Azara’s zorro, is a medium sized zorro, or "false" fox, native to the South American pampas. The alternative common names are references to Spanish naturalist Félix de Azara.

沙狐

阅读(137)

动物百科小编呆萌熊宝给大家整理了沙狐的资料,包括沙狐的图片资料、沙狐的形态特征、沙狐的生活习性、沙狐的品种和种类、沙狐的寿命等与沙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沙狐Corsac fox

沙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狐属 Vulpes
种: 沙狐 Vulpes corsac
        ( Linnaeus, 1768 )
分布: 亚洲中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沙狐(拼音:shā hú);
英文名:Corsac fox;
学名:Vulpes corsac。
沙狐,主要分布在在中亚的草原、半沙漠和沙漠地区。适应干旱气候,极少喝水。有敏锐的视力、听力和嗅觉。夜间活动,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也捕食鸟类、蜥蜴和昆虫。野生沙狐寿命大约9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45-65厘米

身高:

体重: 1.6-3.2公斤

生命: 大约9岁

食性: 主食小型啮齿类动物

繁殖: 每产2-6仔

习性: 适应干旱气候,极少喝水

分布: 亚洲中部

沙狐

沙狐学名:Vulpes corsac

沙狐

沙狐英文名:Corsac fox

沙狐

沙狐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沙狐体长45-65厘米;尾长19-35厘米;重量1.6-3.2公斤。沙狐四肢短,耳大而尖,基部宽。背部呈浅棕灰色或浅红褐色,腹部呈淡白色或淡黄色。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沙狐是一夫一妻制的,交配季节在1-3月份,孕期52-60天,每产2-6仔,重约60克,9-10月龄性成熟,2岁可以开始繁殖。野生沙狐寿命大约9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沙狐分布于亚洲中部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伊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和中国,在俄罗斯偶有发现。

沙狐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Vulpes corsac corsac: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北部、西伯利亚南部;
Vulpes corsac kalmykorum: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高加索北部;
Vulpes corsac turkmenicus:分布在蒙古、中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及邻近地区。

沙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orsac fox (Vulpes corsac), also known simply as a corsac, is a medium-sized fox found in steppes, semi-deserts and deserts in Central Asia, ranging into Mongolia and northeastern China. Since 2004, it has been classified as Least Concern by IUCN, as populations fluctuate significantly, and numbers can drop tenfold[clarification needed] within a single year.

阿根廷狐

阅读(102)

动物百科小编莫扎鱼给大家整理了阿根廷狐的资料,包括阿根廷狐的图片资料、阿根廷狐的形态特征、阿根廷狐的生活习性、阿根廷狐的品种和种类、阿根廷狐的寿命等与阿根廷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阿根廷狐South American gray fox

阿根廷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伪狐属 Pseudalopex
种: 阿根廷狐 P. griseus
        ( Gray, 1837 )
分布: 南美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阿根廷狐(拼音:ā gēn tíng hú);
英文名:South American gray fox;
学名:Pseudalopex griseus。
阿根廷狐,别名巴塔哥尼亚狐,是犬科动物伪狐属的一种。生活在南美洲南部,以啮齿类动物、鸟类,和兔子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43-70厘米

身高:

体重: 2.5-4公斤

生命:

食性: 啮齿类动物、鸟类、兔子

繁殖: 每产2-4仔

习性:

分布: 南美洲南部

阿根廷狐

阿根廷狐学名:Pseudalopex griseus

阿根廷狐

阿根廷狐英文名:South American gray fox

阿根廷狐

阿根廷狐背部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阿根廷狐是一种小型南美洲犬科动物,重量2.5-4公斤,长度43-70厘米。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阿根廷狐每年3月交配,雌性孕期大约2个月, 每产2-4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阿根廷狐生活在南美洲南部,阿根廷(大概有六万只阿根廷狐)、智利,也可能生活在秘鲁和大西洋岛屿,包括福克兰群岛。

阿根廷狐分布图:

阿根廷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outh American gray fox (Lycalopex griseus), also known as the Patagonian fox, the chilla, or the grey zorro, is a species of zorro, the "false" foxes.
The diet vari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its range and at different times of year. It consists mainly of mammals, birds, arthropods, bird eggs, reptiles, fruit and carrion. The main prey items seem to be small mammals, especially rodents. Fruits eaten include Cryptocarya alba, Lithraea caustica and Prosopanche spp.

山狐

阅读(162)

动物百科小编人鱼小猪给大家整理了山狐的资料,包括山狐的图片资料、山狐的形态特征、山狐的生活习性、山狐的品种和种类、山狐的寿命等与山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山狐Culpeo

山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伪狐属 Lycalopex
种: 山狐 L. culpaeus
        ( Molina, 1782 )
分布: 南美洲西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山狐(拼音:shān hú);
英文名:Culpeo;
学名:Lycalopex culpaeus。
山狐,又名寇巴俄狐或厄瓜多尔胡狼,栖息在南美洲西部开放辽阔的地区及落叶林。主要吃啮齿目、兔、鸟类及蜥蜴,有时也会吃植物及腐尸。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全长90-165厘米

身高:

体重: 8.4-11.4公斤

生命:

食性: 啮齿目、兔、鸟类及蜥蜴

繁殖: 每胎产2-5仔

习性:

分布: 南美洲西部

山狐

山狐学名:Lycalopex culpaeus

山狐

山狐猎食

山狐

山狐蹲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山狐全长90-165厘米;尾长30-51厘米;重量8.4-11.4公斤。雄性较大。山狐的外表很像赤狐。它们的毛呈灰及红色,下巴白色,脚红色,背上有一斑纹。尾巴蓬松,尾尖为黑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山狐主要吃啮齿目、兔、鸟类及蜥蜴,有时也会吃植物及腐尸。它们有时会攻击羊,故会被猎杀或毒杀。在一些地区,它们的数量已很少,但整体却未受威胁。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山狐交配期是8-10月份,孕期为55-60天,每胎产2-5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山狐分布在厄瓜多尔及秘鲁至巴塔哥尼亚及火地群岛,在安地斯山脉以西最为普遍,在福克兰群岛上也见到它们的踪影,是由人类所引入。

山狐犬分布图:

知 识Knowledge

山狐是南美洲大陆内体型第二大的犬科,仅次于鬃狼。已灭绝的福克兰狼可能是其近亲。异名:Pseudalopex culpaeus

山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ulpeo (Lycalopex culpaeus), sometimes known as the zorro culpeo or Andean fox (wolf), is a South American species of wild dog. It is the second largest native canid on the continent, after the maned wolf. In its appearance it bears many similarities to the widely recognized red fox. It has grey and reddish fur, a white chin, reddish legs, and a stripe on its back that may be barely visible.

小耳犬

阅读(114)

动物百科小编☆唐老鸭★给大家整理了小耳犬的资料,包括小耳犬的图片资料、小耳犬的形态特征、小耳犬的生活习性、小耳犬的品种和种类、小耳犬的寿命等与小耳犬相关的详细信息。

小耳犬Small-eared zorro

小耳犬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Hyaenidae
亚科: 犬亚科 Hyaeninae
属: 小耳犬属 Atelocynus
种: 小耳犬 A. microtis
        ( Sclater,1883 )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小耳犬(拼音:xiǎo ěr quǎn);
英文名:Small-eared zorro;
学名:Atelocynus microtis。
小耳犬,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独居,警惕性较高,通常在白天觅食活动。主食鱼类,也吃昆虫、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水果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72-100厘米

身高: 肩高35厘米

体重: 9-10公斤

生命:

食性: 主食鱼类

繁殖:

习性: 独居,警惕性较高

分布: 南美洲

小耳犬

小耳犬英文名:Small-eared zorro

小耳犬

小耳犬背部

小耳犬

小耳犬觅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小耳犬体长72-100厘米;肩高35厘米;尾长24-35厘米;重量9-10公斤。雌性较大。身体显得相对苗条,尾巴蓬松,耳朵短而圆。体毛棕色或黑色,短而硬。背脊和尾部有黑色纵纹,尾根毛色浅。脚趾间长有蹼。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小耳犬分布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

小耳犬分布图:

小耳犬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hort-eared dog (Atelocynus microtis), also known as the short-eared zorro , is a unique and elusive canid species endemic to the Amazonian basin. This is the only species assigned to the genus Atelocynus.

纯色獴

阅读(84)

动物百科小编◆◇嘻哈猴。给大家整理了纯色獴的资料,包括纯色獴的图片资料、纯色獴的形态特征、纯色獴的生活习性、纯色獴的品种和种类、纯色獴的寿命等与纯色獴相关的详细信息。

纯色獴Brown-tailed mongoose

纯色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獴科 Herpestidae
属: 纯色獴属 Salanoia
种: 纯色獴 S.concolor
        ( I.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37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纯色獴(拼音:chún sè méng);
英文名:Brown-tailed mongoose;
学名:Salanoia concolor。
纯色獴,也叫棕尾獴,非洲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自然栖息地是热带、亚热带的干燥森林。本物种于1837年由法国动物学家伊西多尔·圣-希莱尔(Isidore Geoffroy Saint-Hilaire)命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繁殖:

习性: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纯色獴

纯色獴的绘画

纯色獴

纯色獴英文名:Brown-tailed mongoose

纯色獴

纯色獴学名:Salanoia concolor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纯色獴,是非洲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
纯色獴分布图:

知 识Knowledge

纯色獴学名:Salanoia concolor,由法国动物学家–伊西多尔·圣-希莱尔(Isidore Geoffroy Saint-Hilaire)于1837年命名。

纯色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rown-tailed mongoose, Malagasy brown-tailed mongoose, or salano (Salanoia concolor) is a species of mammal in the Eupleridae family. It is endemic to Madagascar. Its natural habitat is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dry forests. It is threatened by habitat loss.

缟獴

阅读(180)

动物百科小编千面狐给大家整理了缟獴的资料,包括缟獴的图片资料、缟獴的形态特征、缟獴的生活习性、缟獴的品种和种类、缟獴的寿命等与缟獴相关的详细信息。

缟獴Banded mongoose

缟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獴科 Herpestidae
属: 缟獴属 Mungos
种: 缟獴 M. mungo
        ( Gmelin, 1788 )
分布: 非洲中部、东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缟獴(拼音:gǎo méng);
英文名:Banded mongoose;
学名:Mungos mungo。
缟獴,常见非洲中部和东部的热带稀树草原与森林边缘。是在日间集体活动的动物,具领地性,喜欢吃甲虫、蚱蜢、白蚁、蜗牛、蝎子、鸟蛋、爬行动物的蛋。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50-65厘米

身高:

体重: 1.5-2.45公斤

生命:

食性: 肉食性

繁殖: 每胎产2-6仔

习性: 日间集体活动,具领地性

分布: 非洲中部、东部

缟獴

缟獴学名:Mungos mungo

缟獴

缟獴英文名:Banded mongoose

缟獴

年幼的缟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缟獴体长50-65厘米;尾长18-25厘米;重量1.5-2.45公斤。缟獴周身长满棕灰色的短毛,背部有深色的条纹。缟獴的肛腺会分泌出气味强烈的液体,用来标志领地,也用来互相辨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缟獴是在日间集体活动的动物,一个集团的大小从7-40不等。缟獴主要是肉食者,喜欢吃甲虫、蚱蜢、白蚁、蜗牛、蝎子、鸟蛋、爬行动物的蛋、甚至啮齿目动物和蛇,偶尔也吃落到地上的水果。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雌性缟獴孕期为60-70天,每胎产2-6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缟獴,常见非洲中部和东部的热带稀树草原与森林边缘。

缟獴分布图:

缟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anded mongoose (Mungos mungo) is a mongoose commonly found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Africa. It lives in savannas, open forests and grasslands and feeds primarily on beetles and millipedes. Mongooses use various types of dens for shelter including termite mounds. While most mongoose species live solitary lives, the banded mongoose live in colonies with a complex social structure.

环尾獴

阅读(76)

动物百科小编苯苯猪给大家整理了环尾獴的资料,包括环尾獴的图片资料、环尾獴的形态特征、环尾獴的生活习性、环尾獴的品种和种类、环尾獴的寿命等与环尾獴相关的详细信息。

环尾獴Malagasy ring-tailed mongoose

环尾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食蚁狸科 Eupleridae
亚科: 环尾獴亚科 Galidiinae
属: 环尾獴属 Galidia
种: 环尾獴 G. elegans
        ( Saint-Hilaire, 1837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环尾獴(拼音:huán wěi méng);
英文名:Malagasy ring-tailed mongoose;
学名:Galidia elegans。
环尾獴,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通常栖息于热带湿润的林地,海拔在1500米左右。结小群,夜间活动。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爬行动物和卵为食,偶尔也吃昆虫和水果。人工饲养的环尾獴寿命可达24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32-38厘米

身高:

体重: 700-900克

生命: 24岁

食性: 小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鱼

繁殖: 每产1仔

习性: 结小群,夜间活动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环尾獴

环尾獴学名:Galidia elegans

环尾獴

环尾獴英文名:Malagasy ring-tailed mongoose

环尾獴

环尾獴静立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环尾獴体长32-38厘米;尾长22-30厘米;重量700-900克。环尾獴环尾獴体型较小,身体细长,体毛为深红色,脚为黑色,尾巴为黑红相间的环状。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环尾獴通常栖息于热带湿润的林地,海拔在1500米左右。结小群,夜间活动。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爬行动物和卵为食,偶尔也吃昆虫和水果。非常灵敏,善于攀爬。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环尾獴交配季节4-11月份,雌性孕期90天左右,每产1仔,仅重50克,新生幼仔毛色与成体相仿。人工饲养的环尾獴寿命可达24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环尾獴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通常栖息于热带湿润的林地,海拔在1500米左右。

环尾獴分布图: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环尾獴的数量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20%,有待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其面临灭绝的危险。

知 识Knowledge

环尾獴学名:Galidia elegans,由法国动物学家–伊西多尔·圣-希莱尔(Isidore Geoffroy Saint-Hilaire)于1837年命名。

环尾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ing-tailed mongoose (Galidia elegans) is a euplerid in the subfamily Galidiinae, a carnivoran native to Madagascar. There is much disagreement about the placement of Madagascar’s carnivores, including the ring-tailed mongoose, with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Molecular work by Anne Yoder et al. (2003) report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suggests that the Malagasy Carnivora evolved from a single herpestid (mongoose) ancestor.

窄纹獴

阅读(112)

动物百科小编沉鱼落雁给大家整理了窄纹獴的资料,包括窄纹獴的图片资料、窄纹獴的形态特征、窄纹獴的生活习性、窄纹獴的品种和种类、窄纹獴的寿命等与窄纹獴相关的详细信息。

窄纹獴Malagasy narrow-striped mongoose

窄纹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食蚁狸科 Eupleridae
亚科: 环尾獴亚科 Galidiinae
属: 窄纹獴属 Mungotictis
种: 窄纹獴 M. decemlineata
        ( A. Grandidier, 1867 )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窄纹獴(拼音:zhǎi wén méng);
英文名:Malagasy narrow-striped mongoose;
学名:Mungotictis decemlineata。
窄纹獴,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西部和西南部干燥的落叶林中。夜间活动,组成母系的族群。窄纹獴主要以昆虫为食。野生窄纹獴寿命大约12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25-35厘米

身高:

体重: 600-800克

生命: 大约12岁

食性: 主食昆虫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夜间活动,群居

分布: 马达加斯加

窄纹獴

窄纹獴学名:Mungotictis decemlineata

窄纹獴

窄纹獴英文名:Malagasy narrow-striped mongoose

窄纹獴

窄纹獴觅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窄纹獴体长25-35厘米;尾长20-27厘米;重量600-800克。窄纹獴是一种食蚁狸科动物。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窄纹獴在夜间活动,组成母系的族群。它们一般在树上或灌木中筑起自己的小窝。主要以昆虫为食,但也吃鸟蛋,以及各种小型的动物,包括啮齿类、鸟类、蛇类甚至一些小猴。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雌性窄纹獴孕期90-105天,每胎产1仔,大约2个月后断奶,幼仔会跟随母亲生活至2岁。野生窄纹獴寿命大约12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窄纹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部和西南部干燥的落叶林中。

窄纹獴分布图:

知 识Knowledge

窄纹獴学名:Mungotictis decemlineata,由法国博物学家、探险家–阿尔弗雷德·格兰迪迪耶(Alfred Grandidier)于1867年命名。

窄纹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narrow-striped mongoose (Mungotictis decemlineata) is a member of the family Eupleridae, subfamily Galidiinae and endemic to Madagascar. It inhabits the dry deciduous forests of 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Madagascar, where it lives from sea level to about 125 m (410 ft) between the Tsiribihina and Mangoky rivers. In Malagasy it is called boky-boky (pronounced "Boo-ky Boo-ky").